APP下载

她的照相

2018-11-10侯雁北

丝绸之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姚雁北师母

文/侯雁北

她对照相,原来并无兴趣。记得1949年,我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兰州,行军至陇南地区,才给家里写了一封短信,并附有一张出发前在西安拍的小相。后来她说:“看到那张相,反不如不看到的好。眼睛痴痴呆呆地睁着,不声不响,见了反教人难受!”她是一个说话做事都讲究干脆利落的人,一生绝不婆婆妈妈,儿女情长,但对照相的局限性却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可见对照相既无兴趣,且有自己的一番见地。近年来突然对照相有了要求,常常想着能有一张像样的照片,盼望有人能为自己照一张好些的相,已是身体几乎全瘫以后的事。

她的头脑很清醒,知道自己仅有的几张相片,有的太年轻,脑后拖着两条辫子,穿着一件起小白花的上衣;有的太灰暗,翻拍后眉眼不很清楚;另一张虽是她病后照的,但底片很小,后来尽管由我请人放大了,但浮肿的面孔越发显得肿胀,为此她曾生过气,流过泪,抱恕过那位反拍放大的相师。于是我只好将这相片暗藏起来,一直没有让她再看见过。可是她总记得自己有这么一张相片,以为我会用它作为将来的遗相,因之总想用另一张代替,于是就盼着自己什么时候面部不那么肿胀了,有人能替她另拍一张。

侯雁北先生和夫人邵淑兰

谁知她面部的肿胀总不能减消。这当然是病魔缠身的结果,无论她的愿望多么强烈,但愿望总归愿望,并不能改变事实。因此有时候,她坐在床上,也唤人取来镜子,借室内微弱的光,映照自己的面孔,希望肿胀有所减消。这些时候,她大多并不袒露心迹,其实我心里很明白,只不过也不愿明说罢了。

有时候,也许是一种心理作用,她以为自己的面部不再那么肿胀了,便提出要照一张相。但是我从来不喜欢照相,既没有相机,更不具备那种技能,所以她的话,总是说了等于白说。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她的想望也这么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拖延着。直到她暗暗地意识到照一张像样的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的时候,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便再也不提关于照相的事了。

就这样,她想有一张像样的相片的愿望,一直不能实现!药石无法治服病魔,她的面部一直浮肿着。这其间,我曾想在某一个冬天,让她穿得臃肿些,然后请一位高明的相师试一试,谁知这想法也不曾实现。等待对她只能带来失望。她知道照相术不能改变形象,便极不满这种机械的真实,而且总不吭声,以至连人间还有照相一说,似乎也不记得了。

今年夏季,我的学生姚倩结束了硕士学业,即将南下谋职,曾冒着酷暑到乡下向她的师母告别。那天,姚倩拍了几张相片。小姚将这几张照片洗出以后,托人留在我处,要我转交给她的师母。我见这几张相照得不错,镜头取侧面角度,她的面部便不显得十分浮肿。就及时让她看了。她见了果然高兴,连获得成功是由于角度还是爱心的问题,也来不及思索,便问姚倩是不是留下了底片。我知道她是想将其中最好的一张放大,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可是小姚只留下了洗好的照片,并没有留下底片,她便催我给小姚写信,问她是否到了工作岗位,是否有了确切的地址。这时小姚并无信给我,我只知她去了广东珠海,并不详知她的具体地址。投书无门,我只好耐心地等待。这些天,她几乎每日都问小姚是否有信寄来,甚至一天要问好多次。我只好以实相告。她听了便不说话,心里很是愁苦。

人常说,人将终时,自己似乎总有一种隐隐的感觉。这些天,她牵挂小姚,是不是觉得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将要与曾经为她拍过最后几张相的小姚永诀了?果然,半个多月之后,她突然在一个晚上,悄悄地昏迷了过去,接着便平平静静地、悄悄地去了。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小姚的信来了,信中自然问到了她的师母。那些天,我欲哭无泪,感觉迟钝,匆匆向姚倩复信说:“当你的信还在路途上的时候,你的师母已不在人世了。”接着便询问那几张照相底片是不是还被保存着。

姚倩接信后,立即从那几张照相中,选出最理想的一张,放大为12寸的头相从珠海寄来。

这张放大了的头相果然不错。它使我想起一部日本电视片中的一个悲剧人物,眼泪不由得潸潸而下了……

猜你喜欢

小姚雁北师母
怀念雁北
小姚
喧噪
大雁北飞又南归——寻访原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蓝勇的人生足迹
你的微笑
——写给我们亲爱的师母
那些年我们遗落的勇气
书中缘
刘艺手
Effect of Hydrogen Reduction of Silver Ion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e of New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PEI/Pebax2533/AgBF4Composite Membranes*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