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2018-11-09李吉光
李吉光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工作陆续在全国各实验区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实际上这次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为切入点,在这一形势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兴趣;认知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低效的情况常常产生,其主要原因为: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所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产生矛盾、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而产生依赖心理等等,这些大多数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在这一形势下,陈旧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外显出来。显然,“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总要求不符,因此,教师作为落实新课改的主力军,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的整体性教学效果。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暗示作用,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尤其针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数学知识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因此,他们的注意力更加倾向于其他事物中,而不是数学知识本身。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参与其中,以此增加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以“位置与方向(二)”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并提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台风吗?对台风有什么印象?”在此情况下,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台风的信息,即:目前台风中心位于x市的东偏南30度的方向……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这则消息所吸引。于是笔者再次提出:“听到这则消息,你们有什么感想?”借此问题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并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有的学生能够从信息里提取出有效信息,而有些学生还不能确定台风的位置,伴随着学生的好奇心,笔者揭示“位置和方向”这一教学主题,并展开后续的新课教学,进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探究,完善认知结构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显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违背了现代教育观念。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觉较为敏感,并且他们更喜欢群体性的活动。因此,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恰恰顺应了学生的學习需求,这样既能彰显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通过这一方式,也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情感、情绪等非智力的提升,进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以“统计”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笔者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随后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导学案,其中体现一系列的问题,即:主题图上画了哪些运动项目?收集和整理本组成员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描绘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分析比较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们能得出什么数学信息?最后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笔者及时巡视学生的参与状态,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及时将小组内的想法记录下来,进而形成了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一段时间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笔者在此基础上补充,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范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形态也在不断演变,而信息技术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趣味化、具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还能够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将每个知识点加以补充和延伸,以此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圆的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表盘、车轮、窗花、拱桥”等图片,这些美丽的圆形使学生欣赏到了生活中圆的影子,并给学生一定的感知觉冲击,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知识,进而使学生掌握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等有关知识。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不仅为教材内容增添了色彩,还使充分学生感受到圆这一图形的美观,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进一步认识。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数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还是学生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伴随着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机遇,教师应在教学中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信息技术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展开,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行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此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