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秋道智需弥的《与海共生》看日本新的海洋观和海洋教育

2018-11-09周艳红

科教导刊 2018年26期

周艳红

摘 要 『海に生きる 海人の民族学』一书是《海洋文化译丛》七本书中的一本。这本书是日本知名的人类学家和海洋民族学家秋道 智彌(あきみち ともや、1946年- )所著。秋道教授现在是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的名誉教授,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名誉教授和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名誉教授。他的专业领域是生态人类学,海洋民族学和民族生物学。秋道教授在『海に生きる 海人の民族学』这本书中,介绍了自己在世界海域范围内开展海洋民族学研究成果。这是他的一本集海洋民族学之大成的著作。作为这本书的中文译者,从共存共生的“海人”、新的海洋观和海洋教育这三点来介绍本书的主要论点。

关键词 海洋观 海洋教育 与海共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73

Abstract The book "海に生きる 海人の民族学" is one of the seven books of "The Translation of Marine Culture". This book is written by a famous anthropologist and marine ethnologist in Japan, Qiu Dao Zhi Mi (あきみち ともや, 1946-). Professor Qiu Dao is now an honorary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Earth Environment, an honorary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and an honorar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grated Studies. His areas of expertise are ecological anthropology, marine ethnology and ethnic biology. Professor Qiu Dao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arine ethnology in the world waters in the book "海に生きる 海人の民族学". This is his book o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marine ethnology. As the Chinese translator of this book, the author will introduce the main arguments of this book from the three points of coexistence of "sea people", new ocean view and ocean education.

Keywords ocean view; ocean education; Communion with the Sea

1 共存共生的“海人”

“与海共生”究竟指的是什么?本书旨在从多个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和海洋的关系。人类是陆地动物,却出征到广袤的海洋,并且从海洋那里获得各种各样的资源恩惠。人类利用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作为食料和生活工具,或作为制造工业产品的原材料。地域和时代不同,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多少有些不同。但是有一点毋容置疑,即人类通过“海洋的生产者”采集或捕获海洋生物。在本书中,著者把直接与海洋相关的个人或集团称之为“海人”。汉字写做“海人”,日语读作“KAIJIN”。众所周知,在冲绳和奄美群岛,有一种称呼叫“UMINTYU”。本书所涉及的对象不仅限于日本的“海人”。北到白令海峡,南到南太平洋,从北海到地中海,以及在印度洋活跃的海人们,都是本书的论述对象。

秋道教授所提的海洋民族,并不是指狭义的民族主义,而是超越国家界限,靠海为生的所有生物的大海洋民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可以称之为“海洋民族”。从生物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海洋里的海洋生物也包括在这个“大海洋民族”中。占地球表面七成面积的海洋,不但为我们人类提供生存必须的食材,更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须的能源,同时维持地球正常的生态平衡。本研究中的海洋民族学,正是从人类不是海洋的支配者,而是依海而生的生物之一这个视角出发,以更公正更谦卑态度对待其他海洋民族,以求共存共生。

2 新的海洋观

2.1 核能发电

东日本大震灾刚刚发生过,4月2-6日,东京电力福岛第1原子力发电所泄漏了高浓度的污染水530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流向大海。日本政府曾一度发表安全宣言,称海洋污染程度在安全范围内。可是,从当地海域渔获到的海产品中,检查出放射性物质超出暂定基准值。福岛县内至今仍然被勒令禁止一切捕捞贩卖活动,渔民们仍然不能从事渔业活动。毋容置疑,原子能发电站的核能源泄漏之后,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会日益减少。如铯134在海水中稀释、扩散,大约两年后浓度会减半。但是,有些鱼种摄取到的放射性物质浓度高,有些鱼种摄取到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低。我们人类还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和分辨能力。不了解为什么放射性物质浓度会有鱼种差异。

另外,日本政府要考虑今后如何对待核能发电问题。迄今为止,日本过于依存核能发电。2012年,政府向国民征求意见,主持召开了意见听取会、讨论会,实施了社会问卷调查。在福岛县召开的意见听取会上,参加者30人中,28人表明“零核能发电”,即废除核能发电。进而,政府向国民广泛征求意见,将至2030年发电总量中核能发电的比率分别设定为三个选项,0%、15%和20%~25%。向其中抽出的6849人做了社会问卷跟踪调查,安排这些调查对象同专家相互讨论。其后,再次回答问卷。两次问卷得出结果有所不同,最初的问卷调查结果是选择零核能发电32.6%,而讨论过后增加至46.7%。另外,支持核能发电的比率为20%~25%的意见占全体的13%。讨论后這个比率也没有发生变化。

核电站原子能泄漏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推移,海洋生物受污染的数字数据会发生变化。而社会调查问卷中赞成或反对核能发电的数字结果也会发生变化。可是,是否应该由政府来判断这些数字的真实性、公布鱼贝类食品的安全性、或者废止核能发电呢?我们要知道,重要的是求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显示数字是否属实。我们研究者只有这样做,才能发现新的科学。对于海洋的问题,我们必须一直以谦虚的态度对待。海洋问题是今后决定日本和世界未来的试金石。如何应对地震海啸,直接关系到海洋的未来。

2.2 沿岸的综合管理

日本在平成19(2007)年制定了《海洋基本法》。依据此法案,平成20(2008)年发布了《海洋基本计划》。但是,我们来看这一计划的实际实施情况就可以看出,《海洋基本计划》并没有顺利得以实施。相关府省厅的上下级行政管理不力,显露弊端。正是因为出现这些弊端,在平成25(2013)年4月,实行新版的《海洋基本计划》。新的计划,承认上下级管理能够有效地推进业务,纠正了过去计划中的失误。过去计划中没有能够综合考虑海洋相关政策。新的计划中规定,推进大型事业“大设计”之际,一定要细致周到,综合考虑到相关事业的相互合作与交叉影响。

由原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引领负责,重新讨论制定了新版的《海洋基本计划》。小宫山宏是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参与会议议长。海洋政策本部下面,特设了五个专门项目组。分别专题讨论制定新版的《海洋基本计划》。这五个专门项目组分别是(1)海洋产业的创新和振兴;(2)海洋信息的一元化和公开;(3)人才培养;(4)沿岸海域的综合管理和计划制定;(5)海洋的安全保障。其中,(1)、(3)、(4)正好对口海啸灾害后三陆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理所当然与之有密切关联。

综合管理,实现灾后各产业复兴,称之为“沿岸海域的综合管理(ICM-Integrant coastal management)”。归根到底,是一种统合性治理方法。因此,著者认为,为了实现日本沿岸海域的产业复兴,实现综合管理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全体计划。如下所示,第一,计划立案的基本条件是,保障森林内海连环。保证陆地上森林土壤中的营养盐分流经河道,畅通无阻地注入沿岸海域。第二,应该慎重制定计划,做好河川流域的防灾工作,保护周边环境。特别应该注意保护上游区域的森林。因为这些森林不但能够预防洪水发生,而且能够维持生态系的服务功能。同时,在上游流域不能设置水坝等。水坝等会阻碍营养盐分流入大海。第三,海岸区域填海造地、海啸过后填土工程、恢复海水倒灌后的湿地、建设防潮堤等,实施此类工程,对大自然状态有非常非明显的改变。因此要特别注意在不妨碍自然生态循环的前提下实施此类工程。灾后复兴各产业,需要10年以上时间。而要完全恢复自然生态循环原貌,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3 日本今后的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几年后将要重新审定教科书。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在教科书上明确体现出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做好这件事,几年后才能向中央教育审议会(以下称“中教审”)陈情汇报。由于海洋教育的内容非常宽泛,因此笼统模糊的说明,只会留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如果那样做的话,将于事无补。著者认为,海洋知识和令人感兴趣的海洋领域很多,在考虑海洋教育之际,必须综合考虑各海洋领域以及各领域间的相互关联性。

书中整理了一下有关海洋教育的课题,其中还包括了一些现代的课题。这些可以编入到教育课程中,主要有以下五个课题群:(1)如何预防海啸和大浪带来的灾害。(2)原子能泄漏事故发生后,暴露出开发利用自然再生型能量的重要性。自然再生型能源包括风力、海潮力、太阳光、生物能等。(3)与此关联,适当利用海底的矿物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问题和生物资源。(4)海域的安全保障与权益问题、以及领海问题。(5)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以上这五个课题群互相关联,而不是各自独立。这也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从中小学教育到高中学校教育,应该有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海洋知识难易程度、指导要领。在应该编入学校教育的五个海洋知识课题群中,著者认为有一个共通的大主题,即水和生命。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离开了水都不能维持生命。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包括淡水、海水、喷泉。这是一个公理。所有生命体正是因为同样的水而联系在一起。正视这一点,是帮助我们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指针。实行海洋教育,有益于培养下一代。不但在生物学、生态学知识面上,而且在情操面、伦理面上,形成内涵丰富的人格。

自然不会告诉我们任何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们人类主动去学习、培养感知自然讯息的能力和资质。我们的海洋教育也正是要达到这一目的。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海啸,是自然现象,事前并没有告诉人们任何讯息,反而得到了很多的教训。那么我们能够从这些教训当中学习到什么呢?这才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书很多章节中,从各个视角论述了海啸问题。地方自治体积极参与灾后复兴;海啸把自然界搅得天翻地覆,对生态系造成严重影响;原子能泄漏事故,将来这一海域的水产品安全令人担心;水产业复兴的制度制定和公有化问题;如何活用海产品流通的交易网络问题等等。

今后怎样做?围绕海洋的多种问题,包括陆地上相关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重新综合考虑,制定新的指针。我们必须不拘泥于陆地,重视森林内海的连环、超越境界的隔空关联,理解包括未知生物种类的海洋生态系构造。这些领域的知识在教育方面,人们多会认为很难提出有力的事实依据,其实并不然。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提高孩子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对复杂生态系的探求心。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过于相信科学的伟大力量,探知未知世界,引发学术兴趣,(下转第173页)(上接第157页)对海洋教育尤为重要。在本书最后一章,著者还强调一点,培养孩子们对一般性定论和数值数据具有批判精神,才是实施海洋教育的根本目的。

4 結语

占地球表面七成面积的海洋,不但为我们人类提供生存必须的食材,更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须的能源,同时维持地球正常的生态平衡。全人类都是靠海而生,都可以称作“海洋民族”。海洋不但是人类的海洋,更是我们作为食材等利用的海洋生物们的海洋。为了可持续地利用这些海洋资源,最重要的是同这些海洋民族们共存共生。

秋道教授主张的海洋民族学领域,综合了以往的人类学领域和海洋生物学领域。可以说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综合研究人类学和海洋生物学,不仅限于联合人类学和海洋生物学这两个学科。在中国国内还没有类似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新的海洋观中关于核能发电和沿岸综合管理,尤其日本的海洋教育理念,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经验。秋道教授在海洋民族学领域有很多著作(其中一部分见下面的参考文献),在这些著作中,提出了很多可借鉴的先进理论。如“森林是海洋的恋人理论”、生态关联的“风桶理论”等等。“风桶理论”揭示了远程的生物相关的道理。“海洋民族”不是狹隘的民族主义,它超越国境。“海洋民族”能唤起我们人类的巨大使命感,作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靠海而生的高等动物,共同捍卫自己家园——地球。

3.11东日本大震灾发生后,时至今日,日本仍在紧急对应灾后重建的问题。众所周知,日本处于板块之间,自古以来应对地震海啸的经验丰富,也因此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也是最小的。如何预防以及抗震救灾,秋道教授特别提出,在灾后重建,复兴经济之际,从海洋民族学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海洋、森林、河流等生态关联基础上,以保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为目标,推进灾后重建复兴工作。向国人传达这一理念,也是翻译本书的根本目的之一。秋道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是在世界各海域实施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详实可查,因此,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川島秀一 里海めぐる人知の可能性 「書評:海に生きる 海人の民族学 秋道智彌 著」、『東京新聞』2013年09月08日(日)付.

[2] 秋道智彌 2011.4『生態史から読み解く環 境 学―なわばりとつながりの知』昭和堂.

[3] 秋道智彌 2010.11 『コモンズの地球史-グローバル化時代の共有論に向けて』岩波書店.

[4] 秋道智彌 2004 『コモンズの人類学』人文書院.

[5] 秋道智彌 岸上伸啓編著 2002.2『紛争の海―水産資源管理の人類学』人文書院.

[6] 秋道智彌 1999.06 『なわばりの文化史―海 山 川の資源と民俗社会』[再販].小学館.

[7] 秋道智彌 田和正孝 1998.05『海人たちの自然誌』関西学院大学出版会.

[8] 秋道智彌 1995.11 『海洋民族学』.東京大学出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