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的应用

2018-11-09易瑛谭霁

科教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文学批评创新

易瑛 谭霁

摘 要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式,起源于 18 世纪的德国,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着重探讨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的应用,总结了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该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研讨式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53

Abstract The seminar-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integrates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It originated in Germany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literary criticism cours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eaching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uch courses.

Keywords literary criticism;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 18 世纪的德国,德语原文“ Seminar ”。“在Seminar 里,教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注重启发学生对学术问题的独立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1]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更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让学生识记背诵。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研讨式教学法,解放学生的思想与双手,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来逐步提高学生科研創新的能力。这个教学模式,也更契合高等教育的教学实际。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留学德国时,就曾接触过这种教学模式,他对此大为赞赏。他曾说“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2]因此,在留德回国后,他就在北京大学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并在今后的办学中积极推广这一教学模式。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步教学法”。这是将研讨式教学法本土化的重要成果,有效地推动了研讨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的传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讨式教学法如今在我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都有这一教学模式的身影。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研讨式教学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这方面的学术论文有曹望华的《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朱英、李里的〈高校历史学研讨式教学如何开展课堂讨论——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专题”研究型课程为例〉,冯梅的《“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熊弋帅、王庆辉的《研讨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等等。并就研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比如金鹏、王雪飞和王雷的《研讨式教学与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还有学者对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素质的挑战,以及研讨式教学的缺陷与弊端进行了匡正。

笔者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批评类课程出发,对教学中开展的研讨式教学法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为其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文学批评类课程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3]在实际教学中,文学批评类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

文学批评类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中都有涉及。与文学史类和语言类课程相比,文学批评类课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且在教学组织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学批评训练。这为研讨式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就可行性而言,文学批评类课程有统一的阅读文本与批评方法,有固定的专题,便于学生共同研讨。在开展讨论时,议论范围可控,便于讨论落在实处,避免跑空。并且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讲述与探讨的内容,来给学生分出层次和进行打分。

就必要性而言,对于同一文本,不同学生有很不一样的解读,因此有开展讨论的必要。文学批评类课程不同于文学史课程的学习。文学史课程注重客观的史实的学习和历史框架的建构。而文学批评类课程,需要很多主观的参与,需要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课堂的讲述,把学生的优缺点进行了明晰的展示。便于教师有针对地进行指导,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

再者,文学批评不是感性的读后感,而是应用一定的理论和选取特定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因此,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的积累和新颖的论述角度。一篇好的文学批评作业也很见功力。而仅仅一篇的学期论文,并不能够完整的反映学生在文学批评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通过研讨式教学,通过每节课的学生讲述和辩论,来对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评判。

2 研讨式教学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的应用

郭汉民教授提出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4]是《近代湘籍名人研究》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成果。文学批评类课程也适于运用类似的“五步教学法”,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步,教学示范与布置任务。首先,教师讲解课程概论,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其次,让学生明确文学批评与读后感的区别,并对主要的文学批评流派进行介绍。最后,对某一作品进行文学批评,为学生提供示范。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作家和作品进行阅读。

第二步,由学生阅读文本,领悟文本。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并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指导。学生自主对作品和理论著作展开阅读,同步学习相应的文学批评方法。并通过查找资料,检索文献,找寻特定的角度和恰当的批评方法来对作家作品进行批评解读,完成一篇文学批评小论文。教师对于课堂没有发言任务的同学,也布置课堂点评任务,督促全体同学做好课前准备。

第三步,小组交流。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准备好讲稿、PPT课件,派出代表上台讲课。以课堂的标准要求学生,每个讲解者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要能为同学不懂之处答疑解惑,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四步,学生讲课,师生评议。由学生登台发言,汇报近段时间的阅读收获与感悟,阐述自己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方法及研究的結论。每人限时30 分钟, 师生共同听课评课。先由学生对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然后教师进行总评,并对学生的后续阅读提出指导。

第五步,期末总结。以课程论文的方式汇报本学期学习成果。

3 研讨式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人数太多,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有限;不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差异,在讲到一些作家作品时,会触到一些学生的阅读盲区,导致课堂内容跟不上等等。研讨式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亟待发展完善的地方。

(1)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讲述环节之外,还应增加课堂随机点名进行点评的环节。一是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点评环节可以增加发言的机会,提升课堂参与程度。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较量、切磋的好机会。二是可以避免学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由于每个人都有可能随机被提问、随机进行点评的可能,所以学生在课前会更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在课堂上沉默寡言,不敢积极发表自己见解,最终只完成课程论文了事。其自身真正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疑惑,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对于这类同学,要努力打消其思想包袱,帮助其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正如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所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5]研讨式教学法,讨论是重头戏,因此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已有学术思想和成果,进行大胆地质疑与反思,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胡适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学术态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另辟蹊径,大胆创新。

(4)要完善课堂奖励竞争机制。研讨式教学法,要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课堂沉闷古板。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不同观点交流、碰撞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课堂鼓励机制,来点燃学生的创造热情。比如,发言越早的同学分数越高,能提出新颖学术观点见解的给予奖励等等,让学生更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研讨。

(5)要对学生做深入了解。研究生来自不同的本科院校,本科期间的教育与个人的阅读都有出入。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并在课前要提前公布课堂内容,所探讨的作品和作家、理论等。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前期阅读和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距会缩小,更利于开展切磋交流。

在文学批评课的课堂上,对于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读,因此研讨式教学法在文学批评类课程中有很好的发挥空间。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更好地实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研讨式教学法,将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课题: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G2014A0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明纳.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和研究制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5(2).

[2]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3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700.

[3] 王先霈 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5] (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文学批评创新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
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