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迎评为契机推动档案馆业务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
2018-11-09陈俐
陈俐
2018年7月26日至27日,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组对北京市档案馆业务建设整体情况进行了评价。这是一次全面、客观、严谨、细致的业务建设大检阅。北京市档案馆在6个多月的迎评工作中,抓住契机、系统梳理,摸清家底、找准短板,夯实根基、锤炼队伍,充分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练的作用。
一、精心组织迎评工作
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从“建筑与设备、经费与人员、档案基础业务、开发利用服务、工作落实”五大方面,共96个评价项目,以百分制的形式,对综合档案馆2013年至2017年业务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其主旨就是推动档案馆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评价标准》就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北京市档案馆必须用好这把尺子,精确度量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对照这面镜子,深度审视存在的弱项和瑕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准今后的业务建设方向,确保档案馆事业之船沿着正确航道前进。
以程勇局(馆)长为组长、马素萍副局(馆)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市档案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迅速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组建迎评办公室,编制印发了《业务建设评价任务分解表》,把96个大项、200多个小项评价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处室;召开7次领导小组例会,分析、研究、解决迎评工作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正式评价之前,两次组织对25个“实地检查”点进行预检,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马素萍等局(馆)领导亲临一线、扑下身子,现场监督指导迎评工作。19个责任处室安排业务骨干,对照《评价标准》,逐个评价项目,研究、领会标准要求,梳理业务建设状况,边学边整边改,逐步形成了客观真实、内容翔实、条理清晰的说明材料和印证材料及本处室的《自评报告》。迎评办公室统筹组织协调全馆迎评工作,召开了15次专题例会,按照“逐项按月推进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督促指导各处室完成既定任务;以各处室的《自评报告》为基础,起草了全馆的《业务建设总体情况报告》及《自评得分表》,报送国家档案局;按要求对各评价项目的说明和印证材料依次装盒,提炼主要内容印制《评价材料汇编》,并最终以这两种形态的评价材料,呈现在评价专家组面前。以上工作成果,是19个处室的全体同志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体现,是各位处领导勇于担当、辛勤工作的结晶,更是饱含了局(馆)领导精准监督、精心指导的心血。
迎评工作半年来,各责任处室通过对96个评价项目的业务建设情况逐项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了工作业绩,查出了业务短板,明确了建设思路,对下一步特别是搬迁至新馆后如何开展业务建设心中有了数。应该说,迎评工作对北京市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摸清家底,找准短板和弱项
档案馆的各项业务建设必须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充满旺盛活力,得到持续发展,这是一条基本定律。《评价标准》的内容涉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方方面面,无论哪方面,要想得满分,都需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勇气、改革创新力量。这一点,也正是档案馆迎评工作的魅力之所在。
在迎评工作中,北京市档案馆各责任处室认真梳理考核周期内业务建设情况,切实摸清业务建设家底,系统总结改革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业绩,成为本馆特色。例如:档案接收部门系统收集、分类整理档案接收方面的制度规范、范围细则、接收计划、接收流程、交接文据等材料,总结出“五年一轮回”周期性接收安排和“前端控制”质量验收办法,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接收规范化水平;档案征集部门紧扣首都社会热点,突出北京地域特色,在人才智力、制度体系、开发利用、经费支持等方面持续用力,使档案资料的征集广度、深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档案编目部门着眼未来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档案检全率、检准率,全面总结十多年来馆藏档案编目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依据相关标准原则,概括出文件级目录的“组合件著录法”,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有力促进了文件级目录著录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档案开放鉴定部门在多年探索实践“逐件逐页审查档案内容”新模式的基础上,完善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制度,健全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机制,确定了档案开放鉴定基本流程,实现了由档案形成或移交单位进行“初审”和涉密档案“降解密”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依法开放、安全开放”水平。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得到了评价专家组的高度赞赏,认为值得全国综合档案馆同行学习借鉴。
在迎评和正式评价过程中,相关责任处室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业务建设上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如:因馆库面积不足,本馆服务社会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馆藏资料数量不达标,《全宗卷》编制不够规范;电子档案和数码照片、音视频及档案数字化副本接收路径不通畅;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和形成满30年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量巨大;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及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打磨”;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节奏不够快等,需要相关处室以《评价标准》为基本依据,进一步思考、实践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以及在搬迁新馆后如何真正强弱项、补短板,蹄疾步稳将改革进行到底,加快实现档案馆业务建设“提档、升级、转型”。
三、以评促练,强化干部业务能力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基本保障。评价工作实质上是一次对档案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全面检验,是一次对档案馆专业技术实力的全面检阅。在《评价标准》的96个评价项目中,有9个项目直接体现档案馆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如作风建设、荣获表彰、学术论文、学科专著、科研成果、纳入专家库等情况;其他评价项目则更能够体现出业务人员的工作实绩、专业化程度。
人须在事上练,刀应在石上磨。此次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正是业务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见识、了解馆情的大课堂,是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也是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档案保管部门的同志在所有档案实体已装箱打包、调用案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满足评价抽查案卷质量的需要,组织多个调卷小组,开展多次调卷演练,想方设法,快速调档,赢得了评价专家的赞叹;数字资源管理部门的同志因数字档案馆系统刚刚进入试运行阶段,所有数字资源需从老系统向新系统迁移,时间紧、任务重,唯有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逐条做好目录数据、数字化副本核对,才能向评价专家展现真实的数字资源管理状况;技术保护部门负责的业务技术点最多,需要梳理的技术保护业务规章制度、工作记录、分析报告等也最繁杂,各个岗位均能够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担当奉献的专业情怀,仔细核查每一条数据,认真准备每一份记录,等等,不一一列举。
迎评办公室是全馆各种业务建设矛盾和问题的汇聚之地,这就决定了其工作安排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从一点一滴改起,从一事一处抓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拧。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从有关处室抽调到迎评办公室工作的几位年轻干部,一边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迎评工作任务,一边不折不扣地做好本职岗位业务,他们在总结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半年来的迎评工作收获颇丰,不但对档案馆工作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信,强化了担当,涵养了自己对业务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思维、眼界和站位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专业能力源于专业精神支撑下的自我历练。迎评工作实践证明,北京市档案馆业务建设队伍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队伍。有关处室不少年轻的、来馆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经历了这次业务上的强化训练,精神境界也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升华。
笔者坚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馆业务人员在局(馆)党组和领导的带领下,只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档案馆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只要主动融入大局,全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服务领导决策、服务人民需要、服务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只要认真落实《北京市档案人才“131工程”实施方案》,弘扬“工匠”精神,激发业务工作活力,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素质,就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支政治更强、业务更精、作风更硬、工作更实的档案馆业务干部队伍,并在档案馆建设事业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