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文明史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2018-11-09吴晗刘铭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

吴晗 刘铭

关键词 英国文明史,南京大学,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 K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6-0071-02

随着南京大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百位名师邀约课程”又结出累累硕果。2018年6月30日,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英国文明史教学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省社科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期刊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英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前副主席、伦敦国王学院潘特森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晓律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于文杰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通过邀约国际名师提升南京大学本科生教学水平,通晓学术规范,增进国内外名校名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实现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与教育的一体化模式创造条件。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思想文化为主线研究英国文明史

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在会议中作了题为《西欧思想史研究述要》的发言。他认为随着全球化取得行进,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对思想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也对我国的思想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以西欧社会从身份平等到身份不平等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勾勒了西欧思想史演进的三个主要阶段,为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历史研究》副主任编辑焦兵在题为《近代英国思想史研究的路径》的发言中指出,在当前我国的英国史研究中,思想史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其在文明史研究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以当代西方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争论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对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史学月刊》主任编辑周祥森的发言《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差异》,对现代性的本质与起源进行了探究。他认为现代性的实质是对西方古典时代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逆转,现代性下人们对欲望和肉体的关注代替了对理性和灵魂的关注。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毛杰的《英国文明史框架下费边社会主义的研究思路与书写框架》,分析了费边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及其对近代英国发展道路的重要影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吴晗的《西方百科全书编撰体例的历史考察》,以西方百科全书编撰体例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对西方思想史中知识观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田芳宁的《中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思想演进的历史逻辑》一文,则对中世纪西欧人文主义的历史转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典文明的传播给西欧人文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二、英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交往与融合问题研究

苏州科技大学王本立教授的发言《英国族裔构成的历史演变》,以不列颠文明的主体性变迁为视角,对当今英国四大民族形成的历史根源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历史上不同群体和族裔的互动与迁移,对英国文明发展的影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朱静怡的《古典教育在英国早期大学中的传播研究》一文,以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为案例,梳理了西方古典教育思想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为探究古典文明西传不列颠的历史脉络提供了新的思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舒麦拉(巴基斯坦)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在古典哲学向英国传播中的贡献》一文中,利用语言优势,研究了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群体在西方古典文明继承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琚常平的《想象与建构——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印度殖民地平房的重新审视》一文,则以“平房”这一东南亚传统建筑为切入点,运用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对不同文明间的交往、碰撞与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新的视角研究了近代西方的殖民文化。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杨舒敏的《韦奇·伍德瓷器兴起中的创新元素初探》,以近代英国瓷器业家族的发展史为主线,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支撑,分别就文明遗产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戴月寒的发言《18世纪英国“符号化”的中国风艺术:以瓷器为案例》,则从艺术史的视角,研究了中国陶瓷艺术对近代英国瓷器业发展的影响,展现了不同文明间文化遗产的传播与融合问题。

三、英国文明史研究中的文献资料及其历史考察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张建辉的《英国早期历史上四次征服的学术史回顾》一文,梳理了学术界关于英国早期历史中四次征服的重要研究成果,对四次征服给英国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英国早期文明的形成问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管洪亮的《伯克对英国保守主义传统的形塑》,对伯克保守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伯克思想中的“普世性”,不仅对近代英国,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保守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徐桑奕的《修补和位移:20世纪英国海洋史研究中的“整体”和“碎片”》,则对20世纪英国海军和海洋史研究进行了阶段的划分,并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间的关系问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刘铭的《诺曼人的幽灵——1066年后英国人对诺曼人征服的观念史》,对英国学术界有关诺曼征服的研究进行了长时段的学术回顾,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英国人对这一历史事件观念上的变化及其影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高旭东的发言《光与英国的科学传统——从格罗斯泰斯特到牛顿光学思想的历史变迁》,则以近代英国光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对近代英国的科学思想、经验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四、英国文明史研究中的新问题与新视角

与会代表也就当前英国文明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热点和新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红副教授的发言《试论宗教行会建立的神学渊源》,对近代早期英格兰民众自发建立的宗教组织进行了研究,从神学思想的角度,对宗教行会的起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现了宗教在民众生活中的具体影响。中山大学蔺志强副教授的《中世纪英国的王权、自治领与地方身份认同:达勒姆在1433》一文,则以1433年英国议会进行的一场诉讼为切入点,对中古时期英国区域自治现象的成因和主要特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中世纪英国的政治结构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重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日华副教授的《近代早期英国古物学家群体及其研究范式(1533—1707)》,在发掘新的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多位古物学家为线索,对近代早期英国古物学兴起的历史现象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展现了这一时期英国人对于其文明早期主体的认识。国防科技大学讲师李超在《军校本科学员世界历史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结合当今世界的国际局势,及其近5年的世界史和英国史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本科生世界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反思。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谭蓉蓉的《英格兰宗教身份与政治信仰的重建——安立甘宗国教会形成研究》一文,则以英国国教会的形成与演变为主线,对近代早期宗教改革给英格兰民族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教会与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刘哓倩的《1916年爱尔兰复活节起义评述》,则借助国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憑借详尽的文献资料对1916年爱尔兰复活节起义的成因、过程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莫雨桑的发言《玫瑰战争中的女性角色》,则以三位具有代表性和富有争议性的女性人物为主线,分析了女性在玫瑰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与传统史学中,着重于分析以男性为主导的玫瑰战争始末所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会议举行了闭幕式。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在闭幕式上致辞。他说:全程参加了“英国文明史教学研讨会”,我为南京大学英国史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感到震撼,我期待着南京大学英国史尤其是“英国文明史”的教学与研究始终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这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和担当!南京大学于文杰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说道:感谢国内外名家和著名研究机构对于英国文明史研究的鼎力支持,通过我们的同心协作和共同努力,“英国文明史”的教学与研究作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话语和共同的担当,一定能够成为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以及新时代的中国英国史研究崭新的平台和靓丽曙光!

【责任编辑:王湉湉】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南京大学、哈佛大学联手绘制 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诞生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7卷 2020年 总目次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谁是“南大”
Comprendre et s'enten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