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18-11-09李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介语成因对策

李仲

摘要:认清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本质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传授外语知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外语。基于核心期刊文献,本文从中介语石化的界定、分类、成因以及导致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加以阐释,以期对外语教师及外语学习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成因;对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5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8—0178—03

一、中介语石化的界定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该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随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不断学习,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的一种动态语言系统,即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Selinker,1972)。

在实际中,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接受与目的语的训练多少,中介语某些错误的语言特征并不会随着相关训练的增加或外语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消失,而是永久性地成为学习者输出目的语的方式。重复使用这些错误形式的目的语将导致中介语的石化(fossilization),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习者二语水平的发展。

后来,Selinker又进一步预测二语学习者不可能完整地掌握目的语,中介语石化现象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任何阶段。

Selinker&Han;(2001)将石化的界定进一步分为6个层面:1)石化就是发展的停滞(cessation);2)石化出现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例如语音、音位、词法、句法、语义、篇章和语用等层面;3)石化具有持续且顽固的特征(persistent and resistant);4)无论学习者是成人亦或是儿童,石化现象都会出现;5)石化的特征往往表现为语言的倒退(backsliding)、固化的错误(stabilized error)、学习的高原阶段(learn-ing plateau)、典型错误(typical error)、持续的非目的语的语言运用(persistent non-target-like perfor-mance)、否定性反馈无法纠正的错误(errors that are impervious to negative feedback)、习惯性错误(habit-ual errors)和长期的自由变异(long-lasting free vari-ation)等一些中介语的反复出现;6)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发现中介语石化具体的特征。

二、石化现象的分类

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从形式上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个体石化主要表现在偏误(error)和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两方面。偏误是指当外语学习者的错误被多次纠正后,原有错误仍在语言输出中出现。语言能力石化是指学习者个体的中介语在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而群体石化主要表现为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社会中正常的语言现象,导致一种新方言的出现,如印度英语、菲律宾英语等。

Selinker&Lamendella;(1979)从性质上将石化现象分为暂时性固化(temporary stab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此区分之于外语教学十分重要。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中介语石化多属于暂时性固化。倘若可以给予学习者合理化输入(optimal input)(Krashen,1982),或提供给学习者以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学习者的目的语是可在其原有水平上达到另一次高峰(climax)。

石化现象最明显的例子是当一个人对外语的学习时间足够长,讲得也十分流利,但却带着一种很浓的本地口音,即所谓的“外国腔”。英籍波兰作家Joseph Conrad的英语被公认在语法层面上达到了与英语本族语者同样的水平,但其在语音上却仍为波兰口音,这便是永久性石化的典型实例。

三、石化现象的成因

Selinker(1972)总结出5种导致石化现象的成因:1)语言迁移;2)训练迁移;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5)对目标语的过度概括。

自此,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石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阐释(Selinker&Lamendella;,1978)(Ellis,1999:354)(杨连瑞,尹洪山,赵昌芝,蒋慧,2014)(郭晓红,2015)。以上研究充分表明了石化现象具有成因复杂,难以诊断的特点,在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诸多方面,分析其成因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本文将根据我国外语学习现状,指出4条导致石化现象的原因。

(一)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为一定的原因而被激起,继而有意识地做出采取行动的决定,然后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持续不断地努力(何英玉,蔡金亭,2006)。影响外语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合性动机两大类。工具性学习动机,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融合性学习动机,在多种原因的激励下,融合多方面的动机,为实现一个更全面、完整的目标而行动(郭晓红,2015)。

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起初都是工具性动机,由外语考试所驱动。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转变为融合性动机,对外语学习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外语水平稳步提高。而仍为工具性所驱动的外语学习者则表现欠佳,对外语学习逐渐失去动力,最终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出现。

(二)学习态度

態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得以组织,对个人在与此有关的所有目标和情形中所做出的反映产生方向性和动态的影响(束定芳,庄智象,2010)。外语学习的态度包括三方面:(1)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本身及该语言使用者的看法;(2)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所处的背景文化、社会伦理观念的认可程度;(3)学习者认为学习该外语所具有的意义和对该外语学习持有的态度(郭晓红,2015)。

外语学习者可根据学习态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兴趣型学习者;二是被迫型学习者。兴趣型学习者对所学目标语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目标语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对学习中的错误及时加以改正,语言与目标语的正确形式逐步接近。被迫型学习者受外在动机支配而被迫进行外语学习,自身对所学外语并无兴趣,缺乏主动性,不愿将时间、精力投入外语学习中,导致其外语学习效果差,长期处于中介语状态,最终形成石化。

(三)母语的负迁移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有意或无意地依赖母语来理解或输出外语。外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为母语的正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干扰作用为母语的负迁移。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不自觉地将已知的母语知识或规则运用到外语学习中去。当目的语与母语有很大的差异,且这种不规范的迁移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时,外语学习错误就可能固化下来,中介语重复次数不断增加,必然形成石化。

(四)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与人进行交际时所运用的方法。学习者在需要表达某些超出其现有语言知识或技能所能表达的内容时,受目的语水平的限制,不得不采取诸如转述(para-phrase)、替代(replacement)、手势语(gestures)、借用(borrowing)、求助(asking for assistance)和回避(avoidance)等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来达到一定交际目的。尽管学习者自身会意识到自身不足,但因为其不会影响彼此理解,便继续加以使用,不断重复中介语,学习动机逐渐减弱,最终导致石化现象。

四、石化现象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及态度

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是防止中介语石化的主观性因素。帮助学习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鼓励和表扬来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信心,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教学者要从多角度出发,使学习者了解到掌握外语的诸多益处,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语技能,提高外语运用能力。

(二)减少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初学者在进行外语学习的时候,往往会依赖其原有的母语知识来理解外语、输出外语,但过多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的学习。学习者应增加对外语知识的积累,减少母语思维的使用。外语知识的积累不仅仅包括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还应涉及其对应的文化知识。将母语与目的语进行文化上的比较,找出语言表达上的异同,以增强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吕芳和吕喜平(2008)指出,二语知识的充足积累可降低母语干扰程度,从而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郭晓红(2015)提出从源头上杜绝中介语的产生,但在实际学习中,学习者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无法避免中介语的出现。

(三)给学生输入规范、正确的语言

学习者习得外语知识最主要的来源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乎学习者外语学习的成败。教师在课堂上应确保对学生的外语输入准确无误,让学生学到地道的外语表达,而非教师自身的中介语。Krashen(1985)提出输入假说,将i+1视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教师需对所传授的目的语进行适当调整,不可高于学生可理解程度过多,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四)因材施教

在中介语相关研究中,Han(2009)率先提出选择性石化这一假说,将石化研究的范围加以拓展。后续研究表明,中介语石化的确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和选择性(Han,2011)。即在相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等量目的语输入的前提下,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性格差异、认知水平、情感因素等,不同学习者的目的语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中介语石化的此项特点要求教师对不同学习者进行不同的学习指导,有针对地帮助学习者提升外语能力。

五、结语

外语学习在当前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学好外语不仅是掌握一项技能,与不同国家的友人进行交流,其更是我们通往世界的桥梁。外语中介语的产生制约着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深入,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更是对目的语的学习造成了干扰,阻碍学习者外语能力的提升。了解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本质、成因及相应对策,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外语,树立外语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自身外语技能。

[责任编辑:韩璐]

猜你喜欢

中介语成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