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剪贴画”教学的美术价值
2018-11-09张学兵
张学兵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要接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其一定的个人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学生由于其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强,在接受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剪贴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美术作品,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功底,提升美术素养。
一、打开生活视角,搜集素材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制作剪贴画的第一步就是相关素材的搜集。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关注的往往是自己身边易得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生活视角,从自己接触的东西中寻找“美”的部分,对相关素材加以整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目的性地加以选择,最后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个人特性鲜明的作品。
例如,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送你一个书签》一节时,课堂主要分为外形、内容、涂色、裁剪、穿绳五个步骤。笔者先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可以制作书签的材料,同学们带了树叶、布料等,然后笔者提供硬纸板和胶水。课堂开始时,学生先在纸上画出草图,构想一下自己想做一个什么形状的书签,用什么材料来做,然后分析是否可行。在进行了初步设定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将树叶、布料等贴在硬纸板上,对于颜色不鲜明的地方按照自己的喜好涂色、晾干,并进行书签的形状修剪。
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由于学生性格不同,收集的材料也存在差异。男孩比较喜欢机械类,女孩比较喜欢装扮类,在颜色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分。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目前绘画水平不是很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涂画。他们在利用收集好的素材剪贴以后,可以补充一些简单的绘画,使得剪贴画更加精美。
二、学会废物利用,尝试创造
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选取易得的废弃物品,让学生进行废弃物品的改造,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学生将家里无用的东西带到课堂上,开动自己的脑筋,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同时,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完整丰富,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节约意识,学会废物利用。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小挂件》一节时,笔者要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小挂件,学生们将易拉罐、啤酒瓶盖、家中废弃的布料、纽扣、绳子等带到课堂上。“同学们,我们家里的挂件都是什么样子的呀?根据现在手里的这些废弃材料可不可以制作小挂件?”学生议论纷纷:“可以啊,可以将易拉罐和啤酒盖子穿一个洞,然后在下面用布料做一个小衣服,最后用绳子串起来就是一个挂件啦!”“好,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下。”学生将易拉罐剪开,穿好洞,用膠水将布料粘在外侧,显得更为美观,然后用绳子穿好,最后用纽扣作为吊着的挂饰。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剪贴画不仅仅是平面绘画,教师还可以将其拓展到三维立体角度。用废弃的瓶盖、雪糕棒、石头等,通过粘贴搭建空间建筑。这样一来,美术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里,更能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调动家长支持学生们的创作,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变废为宝,尝试创造。
三、放飞不羁想象,培育个性
由于个人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主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因此,对于某一主题,教师不再加以诸多框架限制,让学生具有充分发挥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进行创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放飞不羁想象。
例如:在讲授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我设计的服饰》一节时,学生需要自己设计一款服饰,可以是服装,也可以是配饰,在课堂上加以交流。学生开始创作以后,笔者发现小茗同学设计的服装非常奇特,他的衣服下摆处有一块方形很突出。“小茗,你这一块是什么呀?能给同学们讲讲吗?”“好。这里是我设计的卫生部分,我发现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用衣服擦东西,然后衣服就特别脏,总会被爸爸妈妈训斥。我在衣角设计这样一块,同学们可以用它擦拭,这里的材质十分容易清洁,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时有同学提出,如果是近视的同学,可以将这里改成眼镜布,也非常方便。
小学生的思维还未受到社会各种惯性思维的影响,具有天马行空的特点。因此,对于一些“奇怪”的想法,教师不能盲目批评,要加以倾听和鼓励,使得学生们不受框架束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跳脱性的思维使得学生们“语出惊人”,充满个人色彩,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加以培育,争取让美术课堂充满个人闪光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从生活出发,以身边易得、易操作的物件引导学生做好剪贴画,并给予其一定的发挥空间,学生们就能拓展思维,放飞个性,对“美”有一定的理解。同时,掌握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角度诱导,引发他们的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小小的成就,培养其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