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乡邦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018-11-09王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石首市传承

王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书记指出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自先秦诸子以来,仁、义、礼、智、信及勤劳、勇敢、无私、慎独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品德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里。在当代新中国,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如何做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传承乡邦文化做起。以荆州石首市为例,以当地历史先贤名宦为载体,传承地方乡邦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在塑造当地独特文化特色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的发展,在搞好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当地物质经济发展。

关键词:石首市;先贤名宦;传承;乡邦文化;发展利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把文化自信确定为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显得至关重要。荆州石首市地处长江沿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唐代诗人杜甫、元稹、吕温,宋代诗人陆游、黄庭坚都曾在石首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明代石首籍名宦更是影响力突出,曾达到“三阁老、两尚书、一太史”的鼎盛局面。清代有熊开楚、郑其储、傅丕长、李宗翰等江都名士。所以我们可以走以乡贤名宦为载体来传承乡邦文化的路子。让这些具有政治才能、优秀道德品质、深厚文学素养的历史人物活态存在在当地人民的心中,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一、荆州石首市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石首山为名。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分华容县西南境始置石首县。地处长江中游岸边,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它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桃花山生态风景区等,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自古以来便是楚文化的发展中心。人杰出自地灵,据《石首县志》记载“其在有明石邑三贤相外,玉署、黄门、乌台、柏府、牧伯、郡将而下,累累若若。继自今邦之贤者,皆其苗裔也,岂非楚材一大都会与”;“明初三杨,于今为烈,石得一焉;荆南为首辅者,四人石得三焉。蕞尔小邑相业先后辉耀,不可谓非调元乡之多秉钧里也”;“考先时三世,台辅六卿懋绩,甲第先翰苑之声,薇垣并柏苔之選,藩臬殿邦、郡邑循良,指不胜屈矣”;“尚其春弦夏诵,继三相两尚书及诸词林薇省之勋业乎”;“若乃杨文定之相业,王义门之家风,曾太史熊江都之文章政事,则尤素所钦慕”。在明朝历史上石首籍名宦确实集中出现过,而且影响力还较大,知名度还较高。有“明称贤相,必首三杨”的“南杨”杨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璧、两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兼北京刑部尚书)王之诰、 太史曾可前等等。

二、石首市先贤、名宦文物遗迹遗址的生存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石首市政府主打以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主的宣传路线。对挖掘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做的还不够。其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石首曾经保存有乡贤名宦祠、石坊以及墓碑,因为历史久远、经济开发的缘故大都已拆毁,看不到原貌了。还有十分著名的绣林十景(绣林晚照、调弦夜月、锦帻绮霞、影桥清鉴、望夫石笋、郎浦晓渡、八仙棋枰、万石钓艇、龙盖朝岚、马鞍夕翠)现已大多看不到原貌了,我们只有通过前人的诗文记载才能知晓。另一方面石首市当地民众对历史上确属石首籍的历史名人的认知度和熟悉度并不是太高,所知甚少。这也就表明当地的历史乡贤名宦并没有走进民众生活当中,文化影响力较弱。

三、历史文化名人在建设地方文化中的发展利用

既然石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如此多的历史文化名人,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让它与石首的当地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其价值,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一)石首市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

第一通过多种媒介,如网络、媒体、书刊、报纸等宣传乡邦文化。第二各个乡镇、社区、学校及有关单位可以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在实际活动中宣传历史文化名人。第三做好宣传标语,打造文化标识。比如在显眼路段树立类似“名人故里石首”的宣传标语牌。最后利用乡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会等基层组织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二)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开发全域旅游产业

石首市政府特别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会主办“石首市桃花节”,这无疑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但是如果能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开发全域旅游产业,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旅游的质量,而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爬疏历史上曾经在石首市停留过并留下诗文名篇的这样一群并非石首籍的历史文学大家,挖掘历史人文素材,利用他们为石首造势。据《石首县志》记载唐代诗人杜甫、元稹、吕温,宋代诗人黄庭坚、陆游,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临县的公安派三袁都曾在石首市内停留过并留下了诗文篇。我们可以在他们所写的诗篇文章里挖掘原始素材,提炼他们诗文里所咏所赞的石首风貌原址。在对应的原始景点树立石碑,把他们的诗作文章刊刻在石碑上并署名作者。另一方面搜罗当地本土历史文学大家及其写给自己家乡的诗文名篇。我们搜集到的本土历史文学大家有曾可前(明)、王启茂(明)、刘思贤(明)、张璧(明)、傅启让(明)、郑其储(清)傅丕长(清)、李宗翰(清)等等。我们可以如法炮制,在他们所写的诗篇文章里挖掘原始素材,提炼他们诗文里所咏所赞的石首风貌原址,在对应的原始景点树立石碑,把他们的诗作文章刊刻在石碑上并署名作者。这样一来游客在观赏自然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人文气息。

(三)保护和重塑历史名人遗迹遗址

第一石首市政府可以考虑重新塑造,量身定做,重现历史上曾有的名人遗迹遗址。比如荆州市政府开发出了张居正故居,石首市是不是也可以修建杨溥故居或是纪念馆。第二设计开发历史名人主题公园,比如在新开发的陈家湖公园可以塑几尊先贤名宦的塑像,并在塑像底座上刊刻人物事迹简介。第三以乡献名宦的名字命名街道,比如可以打造杨溥文化一条街、王之诰街、张璧街等等。

(四)让历史文化名人走进校园

石首市教育局可以考虑把这些历史上的先贤名宦的事迹编入中小学生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里。因为他们是石首籍人,这样自然与石首人民有一种地缘上的亲近感,同时也可以激励更多的石首后进向他们学习,为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邦文化,来打造我们的地方文化,让乡邦文化有机渗透到地方文化建设中,走一条主要以当地历史先贤名宦为载体来传承乡邦文化的道路。让这些具有政治才能、优秀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学素养的历史人物活态存在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拉近当地人民与历史文化名人的距离。增强其在民众中的亲和力,做到有机渗透,增强文化凝聚力,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打好历史传统文化这张牌,在塑造当地独特文化特色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的发展,在搞好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荣实.石首县志[M].(同治丙寅年)修,1866.

[2]湖北省石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石首县志[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0.

[3]石首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湖北省石首县地名志[M].石首:石首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1983.

[4]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湖北通志(民国十年版.影印本)[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石首市地方志办公室.杨溥的故事[M].石首:石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石首市传承
石首市推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探索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石首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的实践及探索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科学帮扶著文章 助力发展见成效——驻石首市李花山村“三万”活动工作队帮建工作纪实
服务“三农”见真情 真抓实干搞帮扶——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驻石首市桃花山镇李花山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