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地区高校公共建筑节能分析与改造

2018-11-09李畅吴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7期

李畅 吴双

摘 要:随着近代人类的负效行为与天灾使人口膨胀、能源、土地、住房、环境等危机空前地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各行业才被惊醒,急求对策。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及其环境必须具备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基础。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大多数建筑,都存在着数量多、使用功能不完善、能耗高的弊端。将既有建筑引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适宜的绿色技术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实现既有公共建筑的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建筑行业发展较为健全的城市,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上尤为重视,将结合绿色建筑五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基本理念,对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教学一楼做出绿色建筑分析,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出改造方案。

关键词:既有建筑;绿色建筑改造;节能分析

一、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现状分析

(一)改造对象选取依据

西安是西北高校的集中地,校园建筑中,教学楼建筑使用率高,使用人群数量大,是西安地区和各类高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是西安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的重点领域。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图书馆古朴庄重,气势宏伟,校区内绿化面积宽阔,种植种类丰富,使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名校,在如今对于生态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发展要求也能很好适应,但是校区年代久远也是造成建筑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因素。

(二)改造对象的基本概况

教学一楼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属于校园内第一批教学建筑,在2008年进行了立面和内部结构的改造,占地面积为820平方米,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340平方米,层高为3层,每层面积大约780平方米,楼梯一共三部,停车位置占用建筑南部前广场和学校统一停车场。

1.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平面布局

建筑主入口为南向礼仪入口,建筑北侧设置次入口,走廊两端分别设置疏散次入口,楼梯分为三部,建筑本身为长方形平面对称建筑,三部楼梯有效分割疏散空间。西侧部分主要功能为六个教学观察室,平时作为课程教室使用,每层设置一个男卫生间,一个女卫生间,在首层设置值班室,其他教室分别为测试室、实验室和辅导室等功能性公共教室,房间呈南北向分布,中间走廊狭长,宽度为2.1米。

建筑二层主要为行政办公室和教师研究工作室,西侧主要为控制中心和机房等机械功能空间,其中也分布了办公室和主任室等行政办公空间。主楼梯正对的接待室,玻璃幕墙围合,增加空间的通透性和间接采光效果。建筑东侧则包括三个教师工作室和两个教学研究室,两侧由中间主楼梯将行政空间和教研空间区分开。

建筑三层是建筑的顶层,三层在功能上承接了二层东侧的教师工作室,在南侧也设置了五个教授工作室和一个博士工作坊,北侧房间采光效果较差,所以统一设置为科研和实验室用房。

2.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内部构成

建筑主要为框架结构,单层层高在三米左右,每层楼板下均做吊顶,吊顶内部为通风管线,下方设置人工照明灯具。

建筑开窗数量多,窗地比较大,有较好的通风效果,但是由于窗户使用的是普通窗体,所以密闭保温性能略有欠缺。

二、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绿色建筑分析

(一)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节能建筑形体分析

陕师大教学一楼为长方形(一字型排布)建筑,建筑外表面面积较长,平面周长较长,因此其外围护结构散热面积大。

建筑主要立面为南向和北向立面,阴影区集中在北侧校区内绿植园——畅志园,而且建筑总层高为三层,形成阴影面积较小,不影响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功能。西安主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方向,所以风荷载水平力对建筑影响较小,长方形建筑南北开窗均匀通透,其采光和通风效果较好。

(二)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四节一环保”分析

1.节地: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为旧建筑改造项目,2008年进行改造后竣工后,进行合理再利用,节省了新的建筑用地。建筑主阴影区域为北侧,阴影投射在畅志园,又因为建筑层高为三层,建筑高度在十米之内,所以并不影响植物园的采光要求,建筑周围场地绿化丰富,能够适当为建筑调节室内温度。

2.节能:建筑本身存在着一些能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首先,建筑平面为长方形,进深短,跨度大,除了走廊两端的楼梯间和次入口及主入口采光,没有其他自然采光手段,教室和工作室/办公室也没有对走廊的高窗。走廊亮度较差,建筑采用走廊吊顶局部照明的方式。

因为建筑层高较低,又设置了照明吊顶,以至于走廊通风效果较差,办公室和教室内安装空调和人工排风系统,缺乏自然通风,能源消耗较大。

建筑外墙和屋顶无绿化和太阳能装置,不利于建筑内空间保温和隔热,建筑本身不能提供能源用以消耗。

建筑窗户为双层窗户,是保留了改造之前建筑使用的外窗,在改造过程中,外表面墙体材料更改,同时在窗户外侧又加设一道窗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热保温效果,但是在使用时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主入口设置门斗,但未做外层入口,只能作为雨棚使用,没有形成独立前室,无保温隔热作用。

3.节水:教学楼不会产生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且卫生间的拮据方面选择都是节水器具,感应式手龙头和冲水器,避免了使用者因疏忽产生的浪费情况。南入口前广场绿地浇灌也都是采用喷灌和微灌技术,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4.节材:建筑外墙裁量适用面砖和抹灰墙面,不构成材料浪费。

5.环境保护:主入口二三层外立面使用传统单向玻璃幕墙,不能做到材料环保。教室内部和走廊有墙面吸声材料,能有效控制噪声。

三、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一楼绿色建筑改进建议

(一)遮阳改造

存在问题:夏季南向墙体和房间室内温度过高,没有直接遮阳手段避免阳光直射所造成的局部眩光;西墙开窗使夏季出现严重的西晒情况,同时也使西侧南侧同时开窗的房间温度过高;北向除了部分实验室对采光要求较低之外,其他工作室与教室采光效果较差。

改造措施:夏季建筑围护结构大部分都在太阳辐射下,窗口遮阳在改造过程中尤为重要。

1.建筑南向立面由于层数较低,加上入口前广场空间绿化效果明显,对建筑窗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遮阳效果,所以在遮阳策略上只有在窗户固定位置做水平遮阳板,颜色为银白色,材质为金属。

2.建筑北立面没有直射阳光,本身对遮阳设备的要求不高,再加上是校内植物园,夏天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对建筑会有明显的降温和减轻热辐射的效果,所以只在檐口做出一定的处理,来避免一定程度的热辐射。

3.建筑西立面采用生态遮阳、垂直遮阳与窗口遮陽的综合遮阳模式,墙体局部外挂金属网,与墙体表面建筑间距约500mm,墙体根部种植栽培管理简单的依附性植物,例如爬山虎。在夏季能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墙体表面及室内的温度,也能沿铁丝网生长达到遮阳效果。

4.建筑东立面太阳直射率较低,而且有部分时间是在工作时间之外,所以采用内遮阳的方式,在窗体内部进行卷帘内遮阳,节省外遮阳构件费用。

(二)通风改造

存在问题:教室和走廊通风不畅,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

改造措施:主要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但由于教学工作空间,工作时间常年送新风,其自然通风的能力只能在非工作时间体现。(图1)

1.风压作用:由于建筑多数为南北向空间,且进深较短,所以在南、北教室靠走廊侧墙上开高窗,使夏季开窗时能形成南北穿堂风。

2.热压作用:建筑狭长且没有中庭和天井,在楼梯间设计改造时,利用风压通风使得办公空间和走廊的热风吹向风压较低的楼梯间,在楼梯间上层设置上人屋面的出口,四面开窗通风,采用太阳能拔风烟囱,有效促进热压通风,根据不同季节的需求来调节封口开启和闭合。

(三)能源改造

存在问题:走廊人工照明系统常明,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屋顶工作室和实验室夏季温度较高,使用起来不方便;南向房间夏季温度普遍偏高,而冬季保温性又较差。

改造措施:

1.将建筑中的照明系统改造成节能照明设备,选择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和节水器具,减少建筑内不使用时却产生的能源消耗。

2.屋顶改造成上人屋面,设置屋顶绿化,能够有效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冬季夏季均能调节顶层空间的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一定程度节约了能源。

3.提高建筑冬季的室内舒适度,建筑在外围护结构的改造方面,选用外墙内保温的形式。窗户将原有的双层普通窗户改为LOW-E中空玻璃,夏天室内温度比室外的低,要求玻璃能隔热,就使室外热量尽量少地传递到室内。

4.在南立面和东立面可设置太阳墙,利用太阳墙附着在建筑表面,吸收太阳能,转化成其他能源供给建筑本体自身的能源消耗,减少整体能耗,也节省了建筑空间。

(四)环保改造

存在问题:建筑立面普通幕墙造成光污染。

改造措施:建筑幕墙部分使用呼吸幕墙的做法,由内外两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通风换气层,由于此换气层中空气的流通或循环的作用,使内层幕墙的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减小温差。外侧幕墙玻璃使用可选择LOW-E玻璃,拥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室外反射率在10%-30%,小于国家幕墙的可见光反射率要求,减少光学污染。

四、结语

教学楼作为高校系统使用率最高的建筑形式,成为既有建筑绿色实践改造的重中之重。绿色建筑是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设计时要以满足人类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建筑概念的全方位涵盖以及全寿命周期为原则,根据地理环境,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既有建筑改造中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远远不是终极目标,绿色建筑实践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包含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法则,对既有环境的尊重与合理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林武生.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实践[J].住宅产业,2010,(04).

[2]赵夏.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浅析[J].福建建筑,2016,(12).

[3]朱国庆.浅析绿色建筑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20).

[4]黄凯.既有机关办公建筑绿色建筑改造实例分析[J].绿色建筑,2014,(01).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