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日报》:深耕思想理论阵地 服务地方振兴发展

2018-11-09文/谭

中国记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辽宁理论思想

□ 文/谭 怡

内容提要 党报理论版如何才能办出彩?本文作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学懂弄通新思想,吃透中央精神,当好忠实宣传贯彻的“翻译”;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新一轮全面振兴,当好事业发展的“号手”;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答疑解惑明辨是非,当好激浊扬清的“战士”。

理论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辽宁理论宣传主阵地,《辽宁日报》理论版致力于成为辽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精神的重要平台,宣传解读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渠道,省内专家学者发出辽宁好声音的重要窗口,始终牢牢树立并强化阵地意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着眼于服务地方振兴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耕思想理论阵地,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激发思想自觉,凝聚思想合力。

一、学懂弄通新思想,吃透中央精神,当好忠实宣传贯彻的“翻译”

党报姓党。党报理论版是党的理论宣传阵地,这是所有党报理论版的第一身份、本质属性、根本定位。对于地方党报理论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吃透中央精神,把握核心要义,从而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做到看齐,在理论宣传上才不会跑偏,而看齐的前提是看准,“准”就必然要求学懂弄通吃透,容不得半点含糊。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地方党报理论版的头等政治任务,也是做好理论宣传工作的逻辑起点。要学懂弄通吃透,既要求编发的理论文章解读精准,当好新思想和中央精神的“翻译”,推动其进一步大众化,“不能把别人带沟里去”,也要求理论版编辑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决把好正确导向,“不能被别人带沟里去”。

近年来,《辽宁日报》理论版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重大节点,及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中央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宣传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准确解读大政方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并刊发一系列重头理论文章。《辽宁日报》理论版推出的精品专栏、专版,基本上都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重要会议精神而设计,形成常态化,力求品牌化。每逢中央全会都开辟相应专栏,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前后,精心策划,于会前推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栏,多角度破题专访知名专家学者,营造思想舆论氛围;会中,第一时间推出特刊,为理论注入新闻时效性;会后,及时开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栏,以北京权威专家学者为主体约稿组稿,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十九大报告进行总体解读与专题解析,持续推进理论宣传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学懂弄通吃透,关键在“通透”。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为领会这一重要论断,《辽宁日报》理论版陆续推出相关理论文章,把这一重要论断放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加以理解,放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辽宁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与历次重要指示批示中加以把握,从而做到理论上通透,洞察其中真谛和深意。

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如何培养并铸牢方向感?学懂弄通新思想、吃透中央精神是最根本的途径。新时代理论宣传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全面准确生动地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努力当好党的理论话语“翻译”,将党的创新理论“翻译”给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干部群众,帮助其深切认知、深入理解、深刻领会,凝心聚力,共同唱响主旋律。

二、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新一轮全面振兴,当好事业发展的“号手”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为什么需要?因为我们每天置身其中变动不居的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为什么能够?因为日新月异的丰富实践不断催生理论创新。新时代各项事业继续发展,要求理论宣传工作既要做能够反映实践主题之调的“号手”,又要做能够吹响鼓舞实践奋进之声的“号手”。

实践是理论之源,主要就在于实践源源不断地对理论提出问题,要求理论不断给出解答,从而推动理论创新,由此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突出特点。理论创新必须从问题开始,理论宣传也需要从问题出发。只有立足于问题这个“支点”,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宣传工作才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彰显出理论所独有的思想力量。

紧紧围绕大局,自觉服务大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服务中心工作,是党报理论宣传工作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贯彻中央精神属于“上接天线”,那么服务地方发展则属于“下接地气”。接地气,能够有效防止理论宣传陷入空洞无物、自说自话的境地,使其与实践不脱节,化“虚”为“实”。聚焦现实问题,推动问题解决,有助于形成凝心聚力的舆论场,从而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情感上同心,在思想上同向,在行动上同频。

联系辽宁振兴发展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辽宁日报》理论版把地方政策解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开设“前沿关注”“百家之言”等一系列栏目,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及最新部署要求,约请专家学者撰文解读,并本着开门办报的方针,让广大干部群众发出一线好声音,积极建言献策。十八大以来,《辽宁日报》理论版推出“凝心聚力 促新一轮全面振兴”等专栏,围绕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撰写理论文章,并积极介入年度盛会“东北振兴论坛”,约请长期关注东北振兴问题并有实地调研经验的知名人士发声,收到良好效果。《辽宁日报》理论版以提振精气神为目标,为振兴发展鼓与呼,不仅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为新一轮全面振兴把脉开方,而且注重精神财富的挖掘与诠释,比如新时代辽宁精神表述语一经确定,就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并持续跟进,多学科多角度展开全景式阐释与分析,把新时代辽宁精神的理论解读过程变成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实践过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振兴发展而自觉奋斗。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宣传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与党的现行方针政策心心相印,与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息息相通,与地方中心工作紧紧相连,理论宣传工作的“号声”才能打到人心坎上,才可能形成共鸣、产生共振、凝聚共识,也才能让人们对理论宣传感兴趣、产生亲近感,让人们因感到理论有用而更加入脑入心。

三、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答疑解惑明辨是非,当好激浊扬清的“战士”

今天,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思想理论界显得较为活跃,越是这样,广大干部群众就越希望获得权威的阐释、读到有说服力的观点,理论宣传工作就越有责任关注社会热点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厘清社会思潮,明辨理论是非,澄清谬误,答疑解惑,当“战士”不当“绅士”,从而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

回应社会关切,关键是要做到及时,体现时效性,做有新闻性的思想。传统理论宣传工作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干部群众感到不解渴。在网络社会,速度不仅是对新闻的要求,也是对理论宣传工作的要求。与其在“迷雾”漫天后才“挑灯”照亮,不如在“杂音”初起之时就主动出击,发出主流声音,正确引导议题。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理论宣传工作才能更好发挥效用,更有主导权和影响力。

对问题进行怎样的解读,直接影响人们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对未来前景的寄望,直接影响人们的信心和干劲。理论宣传工作只有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对各类或显或隐的错误观点快速反应、及时发声,防止“杂音怪调”散播蔓延,才能赢得公众理解和支持。近年来,《辽宁日报》理论版对意识形态领域动向保持敏锐关注,针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理论给予坚决驳斥,形成了正面引导的思想理论强势。特别是针对“唱衰”东北之声,《辽宁日报》理论版精心策划,适时推出“透过数据看东北”“砥砺前行看辽宁”等系列文章,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其中,“透过数据看东北”专栏连续刊登一组有针对性的理论文章,以数据支撑,用事实说话,本着积极心态、负责精神,理性解读东北振兴现状,提振信心。文章见报后产生良好效果,网络关注度高,主要商业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发网民的热议;《环球时报》(英文版)关注该系列策划并将《东北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生锈地带”》一文全文译载。

就社会关注热点进行科普,对模糊认识进行澄清,因势利导,辨名析理,答疑解惑,有助于厘清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前,《辽宁日报》理论版开设“读懂自贸试验区”专栏,陆续刊发一组理论文章,针对社会上对自贸试验区存在的模糊、混乱甚至错误认识,以及个别媒体和专家的随意解读,进行了有力回应,起到廓清迷雾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辽宁日报》理论版又及时新设“学习与答疑”栏目,以问答形式成文,帮助干部群众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受到读者欢迎。

找准干部群众的困惑,抓住问题的核心,说透社会关注的焦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实、科学解决问题,是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能。当好激浊扬清的“战士”,在原则问题上不回避、不含糊,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失语、不乱语,理论的真理力量就能越来越明白地展示出来。

猜你喜欢

辽宁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