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出典型人物风采“三部曲”

2016-05-25商越

中国记者 2016年2期
关键词:脸谱化典型人物三部曲

商越

内容提要 典型人物报道是记者时常应用到的报道题材,如何摆脱多年来典型报道的“脸谱化”“高大全”“标签化”等弊病,把典型人物写得可亲、可敬、可信,特别是写出典型人物的“风采”?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典型报道 典型人物 脸谱化 辽宁日报

一、采访:走进典型人物内心

(一)采访前“恶补”专业知识。

典型人物来自各行各业,更有工业、农业、医学、航天等高精尖创新前沿,专业性很强。记者除了平时积累,采访前还应针对采访对象恶补功课,搜集整理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以免采访时无话可说或话不投机、听不懂专家学者的一些专业术语。这样既节省采访时间能快速深入重点话题,也便于赢得典型人物的好感和配合。搜集资料的同时,需要拟定几个有针对性的采访问题。

2015年12月初,笔者接到采写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大教授李天来的采访任务时,已是周五晚间9点半,而为了赶在中科院公布院士名单时见报,这个长篇人物通讯需要利用双休日完成。笔者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打开电脑,连夜查阅李天来的资料和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充电,了解到他创建了四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并研发出低温弱光下果菜栽培关键技术的主要事迹。采访就此问题展开,聊得“很对路”,顺利完成报道任务。

(二)以轻松话题打开“话匣子”。

不同人物,性格各异;有的热情健谈,有的沉默寡言,需要记者把握谈话技巧。许多先进人物,多是从基层被逐级选拔上来的,经历了一拨又一拔的省市县甚至国家各级媒体记者的轮番采访,已经练就了“程式化”的官样回答;有的还有着较重心理压力,生怕说错了话。这都需要记者时刻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对策。

面对先进典型人物,既不能卑躬屈膝,也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不懂装懂;态度要不卑不亢、谦虚自重、热情大方。如何赢得信任,让典型人物放松心态、向你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考验着记者功力。

—般来说,采访可从人物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先聊天、漫谈,建立起信任感后,再侧面突破。2015年1月,笔者受命采访全国时代楷模李超,第一次与他见面,是在赴京参加央视全国时代楷模颁奖典礼的动车上。因为第一次见面,他显得有点紧张,回答问题很被动。

为打消他的顾虑,笔者以真诚热情的笑容回应,并以轻松的口吻,先从他的家庭聊起。“不管节假日还是周末,你经常加班,媳妇对你有没有意见?”“平时家务活都是谁干呢?孩子你能经常陪吗?”这些有生活气息的家常话,卸下了典型人物的心理包袱,慢慢敞开心扉,话题从日常生活琐事切入,再慢慢引入工作领域。

(三)多方位多侧面挖掘人物故事。

很多典型人物,因为工作忙、年龄大、身体欠佳、不善于表达,或者为人低调,不愿意过多宣扬自己的业绩,使采访深度受到限制;这就需要记者深入采访对象的生活、工作环境,跟随主人公完成一天或一段时期的工作生活,从中仔细观察、体验典型人物的工作模式、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拉近与采访对象距离。如采访李天来院士,记者就随他进实验室、蹲蔬菜大棚、看建设中的第四代日光温室,在动态采访中聊出故事。

除了对典型人物进行正面访谈追踪,还需要广泛采访典型人物身边的同事、领导、下属、亲友等。有些重点宣传的典型人物,因为多年敬业奉献、呕心沥血,已经离开人世,更需要记者从他身边人入手,多侧面、多角度地深入扎实采访,通过别人眼中、口中,讲述还原最真实的典型人物的故事。

2014年11月一个阴冷的日子,我和同事赶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参加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先生的吊唁会,闻讯赶来的各界群众和科技工作者满怀悲痛,排起长队,络绎不绝走进告别厅,送师先生最后一程。我们就站在告别厅外的露天地里,与排在队伍里的师昌绪先生生前好友、同事、下属、同行等逐一访谈。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大家眼含热泪、思绪飞扬,争先恐后地回忆师老丹心报国、学富德高、宽厚至诚、提携后学等动人事迹,访谈进行了4个小时,最后我们拿笔的手都冻僵了。

采访结束后,我们心里盈满了对师老的敬意,也手执白菊花,跟随人群走迸告别厅,给师先生送上深深的三鞠躬。因为有充实的采访和满腔的敬仰,随后的写作也是一气呵成。

二、写作:筛选精彩故事凸显人物个性

写入物通讯,要让典型人物丰满鲜活、有血有肉,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来展现典型人物的高贵品质和独特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写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不是材料的简单罗列堆砌,要从大量采访素材中,筛选剪裁出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故事。

(一)精选最感人的故事。

在采写辽宁好人·时代楷模、已故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董福财的报道时,面对他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实现治沙梦、筑路梦、致富梦的众多事迹,如何吃透材料、消化事迹,并从中提炼出重点呢?我反复思考的是,怎样在有限篇幅中精准展现已故老支书的神采风貌。

最后从他众多事迹中,选取了最具特色的种树治沙、改造家乡的故事,集中笔墨写成《20年愚公志终将碧血化青山》(上篇)一稿。文中重点讲述了造林第一年,极富矛盾冲突的情节:北甸子村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终日风沙漫卷,庄稼被埋,面临整体移民。董福财号召村民一起向黄沙宣战。“就咱这沙坨子,栽树能活吗?”面对村民的疑虑,董福财领着妻子和两个孩子,选自家耕地附近的一片沙地,栽树示范。历尽艰辛,终于以不懈的坚持,让沙地上有了绿意。董福财的实干和坚韧,带动了全村百姓,也悄悄打动了读者的心。

下篇稿件《移走沙丘筑起致富“天路”》对董福才带领村民跑贷款、卖粮食、搞养殖致富的事,只用了几句话略写,却着重写他最有代表性的移沙丘筑路的事:“全村老少齐上阵,手担肩扛,马拉人拽,整整干了两个月,硬是把挡了村民几十年的沙丘移走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土质松软,运料车开不进来。董福财又赶着马车上路,从近十公里外拉回第一车铺路材料。眼见此景,村民感动了,都加入到拉材料的行列中。这样在曲折起伏的故事中,一个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村支书的公仆形象站立起来。

(二)捕捉最真实的细节。

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更鲜活生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度。但是如果挑选的是非典型细节,不但不能突出主题,反而会起分散冲淡的反作用。

笔者在追忆师昌绪先生的通讯《宽厚至诚报国无悔》中,提到一个感人至深的细节:青年科技工作者刘杰在东大读书时,有幸听了一场师先生的演讲《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时93岁的师先生讲述了他投身科研的经历。讲座结束时,刘杰主动上台搀扶先生,并问了一句:“高温合金还需不需要人才?”当时师昌绪抓着小伙子的手大声地回答:“我们高温合金特别需要优秀的人才!”刘杰倍受鼓舞毅然报考,成为金属所高温合金方向的研究生。

之所以选取这个小片段写入文章,是因为当初听到这段对话后,我心潮澎湃、眼眶湿润,深深体悟到师老赤诚报国、渴求人才的急切心情。

所以说细节虽小,但绝非细枝末节。真实动人的细节,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鲜明个性,能让人物须眉毕现。着意选取这些首先能感动自己的细节,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感人,才会让作品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提炼:挖掘闪光思想彰显榜样力量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作品,总是在生动感人、与众不同的故事中,蕴含着主人公的先进思想,既让读者能看到典型人物的工作状态,也让读者能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记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典型人物的时代精神,树立各行业时代楷模的典范和标杆。

在采写《他把日光温室推移到北纬43.5度》这篇人物通讯时,笔者通过一位博士生讲述的一件小事,展现主人公李天来院士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学生的爱护有加:“学生毕业论文修订的时候,给老师邮箱发过去论文,第二天清晨打开电脑,总会收到老师的回复,细看邮件发送时间,多是凌晨一两点钟。‘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修订与批注,大到一个段落,小到一个字母、一个标点,满腔的感动,我对老师肃然起敬,再也无法容忍自己浪费时间、心不在焉。”

透过一个学生质朴的讲述,李天来院士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担当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

此外,对于李天来院士在农业科技领域开拓创新背后所展现出的思想品质,笔者没有跳出来正面点评,而是借助他一位同事的话语点明主旨:“李天来老师经常叮嘱我,做好科研,要有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琢磨的精神。”看似平淡一笔,实则巧妙地画龙点睛,挖掘出主人公的思想和闪光特质。

要把先进典型人物写活、写出精气神,尤其要留意在事件发展变化中,抓住人物思想变化的脉络,尤其对于主人公不要拔高、不要粉饰,不回避面对困境时思想斗争的波折,这样不仅不会掩盖人物的光辉,反而展露出人物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让读者觉得先进人物是真实可信能学的典型。

猜你喜欢

脸谱化典型人物三部曲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预测希拉里一旦当选后的对华政策,要避免“脸谱化”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论十七年小说脸谱化叙事中的反面人物形象
内心的秘密就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