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阶段测试(十)

2018-11-08

关键词:黑人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1.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反抗的旋风将继续______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

(2)我们不能______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3)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_______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

中的流亡者。

(4)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________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A.震荡 允许 萎缩 休戚相关

B.震撼 容许 萎缩 息息相关

C.震撼 允许 萎靡 休戚相关

D.震荡 容许 萎靡 息息相关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把读书看做一种学习,有时候读完一本书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一些事情也能想通了。

B.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因此瞻前顾后、浅尝辄止、望洋兴叹,就会丧失发展良机。

C.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培各种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D.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坊间传言辐射会污染海水,海水盐也会受到辐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区发生了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运营困难,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

B.近30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数十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C.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D.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4.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在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

百合说:“我会开花,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请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嘲讽,又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給下面的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3分)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二、文言文阅读(26分)

(一)课内阅读(9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

C.则将焉用彼相矣

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

而在萧墙之内也

7.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最有力的话是

()(3分)

A.无乃尔是过与?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事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二)拓展阅读(17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豫:游乐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度:打算

C.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说:通“悦”

D.畜君者,好君也

好:喜爱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B.师行而粮食

C.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D.从兽无厌谓之荒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下面小题。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①双杵:古人捣衣,二女子相对而立,各执一杵以捣之,故云“双杵”。②步檐:走廊。③“牛斗”即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银河的旁边。④凤城:指长安。

13.这首诗的开头“露下天高秋水清”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试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在邦域之中矣,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3)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下·寡人之于国也》)

(5)察邻国之政,__________ 。

(《孟子·梁惠王下·寡人之于国也》)

(6)王无罪岁,__________ 。

(《孟子·梁惠王下·寡人之于国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 。

(《论语·泰伯章》)

(8)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 ,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五、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习题。(20分)

苦 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捕捉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6.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原文,完成习题。(6分)

(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五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文章的結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习题。(20分)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

狄 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当时,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它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它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一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金发动“贫民进军”。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子弹从前面穿过金的脖子,在颚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幻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20.文中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如何理解“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极考察队队长贝德要求每个队员坚持记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后因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他们将在黑暗寒冷的极夜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黑暗、孤寂压抑得他们要发疯了。这时,贝德请大家依次朗讀日记。一个个阳光下的故事使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成群的企鹅,笨拙的北极熊。就这样,烦躁和焦虑一扫光,心完全被美丽的憧憬和美好的回忆占领了。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其实,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即使身处无边的寒冷与黑暗,你的世界也会温暖而明媚。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倪慧

猜你喜欢

黑人
骇图
八抬大轿
高中生写100遍“黑人的命也是命”
美国华盛顿特区黑人占51%
视力与偏见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
“黑人”还是非洲裔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