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唐帝国的国家精神

2018-11-08奚正新

西部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尚武艺术

摘要: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帝国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文武兼修,威加四海,恩泽八方,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着 世界各国,成为“中华文化圈”形成的核心力量,影响了整个世界。大唐帝国的国家精神,是一种崇尚武力、勇 于开拓的尚武精神;是一种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是一种海纳百川、四海一家的开放精神;是一种百花 齐放、绚烂多彩的人文精神,对于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唐帝国;国家精神;尚武;开拓进取;艺术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10-0043-03

大唐帝国(618 年—907 年)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 独一无二的神话,那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它的文治武 功超前迈古,它的开放包容亘古未有,它的人文关怀恩泽 四海,它的精神力量感召八方。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唐帝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一个时代赋予 的力量,这就是大唐帝国的国家精神。

一、崇尚武力、勇于开拓的尚武精神

大唐以武立国,强兵尚武,奖励军功 , 尚武精神造就 了唐帝国积极扩张后的辽阔版图。在中国历史上,唐太 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可以说都算得上是优秀的 帝王,他们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开创了贞观、永徽、开元 等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跟随父亲高祖李渊南征北战,立 下赫赫战功,即位以后也曾御驾亲征。他文武兼修,任人 唯贤,善于纳谏,强兵尚武。公元 630 年,北方的突厥全

部臣服,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公元 648 年,大唐 帝国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管辖远至碎叶的安西四镇 及天山南麓,从此西域被纳入大唐版图,丝绸之路沿途地 区在经历了与中原王朝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又在大唐 帝国的经营下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大唐的军事力量和威望在唐太宗的继承者唐高宗李 治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 [1]277。公元 680 年,唐帝国击败 西突厥的进攻,收服了北部边疆反叛的突厥貴族,大批突 厥民众归附,唐帝国控制了比它以前和以后都更为广阔 的领土,其影响力已达东亚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名 副其实的东方大帝国。高宗统治时期,继续执行太宗制 定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稳固边疆,唐帝国的 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 使得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在唐 高宗统治的三十四年里,大唐帝国的将士都渴望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尚武精神激励着他们为帝国的繁荣而战,骑 兵不断地越过沙漠,为维护中西贸易通道的畅通、为确保 丝绸之路的安全而出击。

唐高宗之后,一代女皇武则天延续了贞观、永徽之治 的辉煌。公元 702 年,女皇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掌管 天山以北的广阔地区,极大地扩展和延伸了丝绸之路。 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制,又建立了殿试制度,她身上有一股 其他女人所没有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尚武精神。

唐玄宗继承了先辈们的尚武精神,继续开疆扩土、 巩固边疆,收复辽西十二州,使漠北的同罗、拔也古等重 归大唐 [2]170。开元期间,大唐直辖三百二十一州,边疆州 达到了八百个。到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全国有 八百九十一万余户,人口五千二百九十一万 [3]205,比唐初 增加了一倍以上。在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人口也不到 三百万。唐玄宗开创了大唐的第二个盛世——开元盛世。

李氏家族是关陇贵族,前几代母系均有少数民族血 统,也许正是因为带着胡人的血气,才如此崇尚武力;加 之唐人习武之风盛行,文臣武将都保持着尚武风气,国家 利用各种方式提倡尚武之风,这是大唐帝国开创盛世的 坚强后盾。没有武力的支持,在一个狼烟四起的时代,连 对外通商都很困难,更别谈强国富民了。尚武是一种精 神,这种精神在大唐立国的二百九十年中发挥得淋漓尽 致。

二、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唐人敢做敢当,思想开放,敢于进取,敢于冒险,敢于 创新,正是这种进取精神,使得大唐帝国不断开拓,不断 强大,雄据东方。

大唐帝国的大多数帝王都有开拓进取之心,面对各 个复杂动荡的年代,也大都能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从唐 太宗到唐玄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和“开元盛世”;即使在“安史之乱”之后,也先后出现了如唐 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的“永 贞革新”“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和“大中之治”,这在 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科举制的日益完善,极大地刺激了唐代士人从政入 仕的政治热情。在政治上积极进取是自战国以来中国士 人绵延不绝的精神追求,唐人为它赋予了更加恢弘、开朗 的精神气局。唐代士人敢于进谏,直言不讳,精神自由, 视野开阔,表现出正直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不迫的高 华气象 [4]89。唐代士人凭借自己的才华通过科举进入了 帝国的朝堂,同时这些饱读诗书的帝国官员往往坐于朝 堂可以运筹帷幄,跨上战马就能驰骋边疆,这是一种非常 罕见的现象。在唐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文人们谈空论玄, 多少有些病态;唐之后的宋、明王朝,官员们老成世故,多 少有些偏狭。而大唐的文人与官员显得更为刚健、豪爽, 更具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 的精神气质。

在唐代,马球是一项非常流行且危险、刺激的体育运 动,大唐的文人和官员们即使面对伤筋断骨也在所不惜, 仍然乐此不疲。大唐的多位皇帝也十分酷爱马球运动, 这非常契合唐人的性格——无畏的冒险精神、强烈的竞 争意识,这正是大唐帝国所独有的精神气质。

在帝国的马球场,无论是帝王还是官员、大臣还是 幕僚,面对比赛,一律跨马驰骋赛场,进球是每个人的目 标;在帝国的朝堂,皇帝与大臣们一起共商国家大事,甚 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以集体的智慧制定一系列利国利民 的新政策、新法令,完善三省六部、统一儒家经典、改进科 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实施租庸调制、颁布两税法等,这都 是唐代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创新;在帝国的边疆,英勇的将 士北击突厥、东征高丽、西越葱岭,为大唐帝国开疆扩土。 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 征。

三、海纳百川、四海一家的开放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大气磅礴。在大唐 帝国,各民族、各宗教和谐共处,不分彼此,四海一家。

自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以来,生活在西域以及中亚 一带的民族被统称为“胡”。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胡 人不断来到中原,在帝国的都城长安胡人随处可见,有近 十万之多,而当时长安城的总人口也不过五十万上下。 粟特人擅长经商主宰着西市的贸易,龟兹的舞女在酒肆 最受欢迎,于阗人以绘画而赫赫有名,高昌乐人技艺高超 经常被皇室选中参加宫廷演奏。

不仅如此,世界各国还纷纷遣使来到大唐。据《新 唐书》记载,与大唐交往的有“七十二国”,中国古代的 对外开放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4]135。日本遣唐使先后十九 次来到长安 [5]63,林邑国使者来唐有十五次之多,真腊遣 使来唐达十六次以上,东罗马帝国先后七次遣使至长安, 阿拉伯帝国曾三十七次派出使节 [5]64。开放的大唐,不仅 热情地接待和安排各国来使,还为各国留学生提供饮食 起居,并发放数额不菲的奖学金。在各国留学生中,日本 和新罗的学生人数最多,他们在吸收和传播大唐文化方 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唐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东亚地区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大唐,无论是汉人、日本人、新罗人,还是西域人、 突厥人、波斯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录取者唐帝国都委以官职,直接为朝廷效力。波斯王子 泥涅斯官拜左吾卫将军,突厥人哥舒翰官至太子太保、御 史大夫,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官至秘书监、卫尉卿。大唐帝 国的统治者大度豁达、自信包容,政治上不分国界,张开 怀抱;经济上不分种族,竞争谋生;种族上不分胡汉,皆为 臣民,大唐帝国已成为华夷共主、胡汉一家。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大唐和谐共处,各种宗教信仰 也在大唐并存共荣。在中国历史上,唐帝国最属“外向”, 而且朝廷信心坚强,对各宗教一体扶值,不加阻挠 [6]94,景 教、回教、摩尼教、祅教、佛教、道教等在唐代社会并行不 悖。而在当时的欧洲,人们正因宗教分歧和人种偏见而 互相攻伐。当异教徒的鲜血染红欧洲大地的时候,大唐 却不分族别,不分信仰,不分贵贱,胸怀世界,包容四方。 可见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唐帝国达到过这样的精神境界。

四、百花齐放、绚烂多彩的人文精神

一个强大的盛唐,同样也是一个文化强国。在中国 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像唐代那样绽放出如此 绚烂多彩的文学艺术之花。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的辉煌无可比拟。大唐诗坛群星 璀璨,唐诗艺术瑰丽神奇,流传至今的就有二千二百多个 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7]506。从初唐到盛唐,从中唐到晚 唐,唐诗覆盖了整个大唐;从“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 从元稹、白居易到李商隐、杜牧,大唐诗人层出不穷;从田 园诗到边塞诗,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大唐诗歌流派众 多,风格各异,蔚为壮观。大唐诗歌体现出了唐代诗人开 朗、蓬勃的精神面貌,抒发了“济苍生、安黎民”的恢弘 志向,展示了诗人们对理想、对时代无比开朗自信的精神 气质 [4]142。不少诗中乐观奔放的旋律,充满了青春年少的气息,大唐诗人开阔的心胸,超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特别是唐诗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想象,即使在中 唐、晚唐时期,唐诗也仍然表现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创 新精神,继续开创文坛繁荣的局面。

诗歌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开放、繁荣的大唐 成就了音乐和舞蹈艺术的繁荣。大唐的统治者对音乐和 舞蹈十分重视,设太乐署、鼓吹署和教坊,作为专门传习 俗乐、收集民间乐舞的音乐机构。唐玄宗酷爱音乐、通晓 乐理,善长演奏各种乐器,曾在梨园亲自教授,还主持改 编了《霓裳羽衣曲》等乐舞 [4]145。著名的乐手李龟年、 琵琶手雷海青等都在这一时代出现,唐代的艺术家把中 国古代音乐与舞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创了艺术 繁荣的文化盛世,展现出大唐帝国繁荣的文化气象和人 文精神。

唐代的书法以其丰富的个性,造就了中国书法史上 的又一个辉煌时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 “初唐四家”;颜真卿、柳公权是最有名的楷书大家,人称 “颜筋柳骨”;孙过庭、张旭、怀素是有名的草书大家;专 攻行书的李邕,被誉为“书中仙手”。唐代的绘画已成为 独立发展的艺术,唐代画坛群星璀璨、气象万千,在中国 绘画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 [4]151。阎立本作为初唐重 要的人物画家,留存至今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一 直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盛唐时代的吴道子被 誉为“百代画圣”,他的画衣带飘舞、自然奔放,人称“吴 带当风”;诗人王维擅长山水画,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薛稷、边鸾、刁光胤擅长花鸟;韩干 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人称“牛马二韩”。唐三 彩作为唐代一种陶制的三彩马,逐渐成为唐文化的突出 代表。从唐代绘画中,从三彩马身上,显现出了一种大唐 的气息,一种难以言表的大唐精神。

在唐代,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几乎所有的 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诗人、大歌手、大乐师、 大书法家、大画家,几乎都在这一时代联袂出现。这样百 花齐放、絢烂多彩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二个。大唐创造了许许多多登峰造极的文学艺术佳作, 这些佳作不仅仅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更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大唐精神,一种百花齐放、绚烂多彩的人文精神。 五、结语 大唐帝国的国家精神是一种崇尚武力、勇于开拓的

尚武精神;是一种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是一 种海纳百川、四海一家的开放精神;是一种百花齐放、绚 烂多彩的人文精神,大唐帝国所独有精神特征造就了中 国历史上的盛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千多年前的 大唐帝国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文武兼修,威加四海,恩 泽八方,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国,成为“中华文 化圈”形成的核心力量,影响了整个世界。今天,中国正 以高速向前发展,中国的国家力量逐渐被世界认同,中 国的国家精神也需要重塑。研究大唐帝国的国家精神, 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启示和借鉴,从而为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 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英 ) 崔瑞德 . 剑桥中国隋唐史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90.

[2] 张秀平 , 王晓明 . 影响中国的 100 次事件 [M]. 南宁 : 广西 人民出版社 ,1993.

[3] 王质英 , 周锦文 . 通俗中国古代史 [M]. 郑州 : 河南人民出 版社 ,1991.

[4] 吴小如 . 中国文化史纲要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 詹子庆 . 中国古代史 ( 下册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7.

[6] 黄仁宇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M].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2. [7] 翦伯赞 . 中国史纲要 ( 上册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3.

作者简介:奚正新(1977—),男,重庆涪陵人,硕士,四川 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 中西历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尚武艺术
崇德尚武 弘扬国粹本刊总编与释德扬法师走访湛江少林学校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中华尚武魂
晚清学人的“尚武”思想探讨
爆笑街头艺术
走出尚武村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