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在罗素限定摹状词理论中的作用

2018-11-08彭俊

西部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所指语境意义

摘要:为了在健全的实在感基础上解决存在的悖论问题,罗素以严格区分专名和限定摹状词为基础,发展出 了限定摹状词理论。在摹状词理论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中并没有涉及语境因素。但通过 分析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相关论述,界定限定摹状词概念,会发现唐纳兰在这个概念上与罗素的界定并不相同,且 语境因素在罗素摹状词理论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空间——这体现在判定限定摹状词、明确限定摹状词意义以及获 得限定摹状词所指上。

关键词:限定摹状词;意义;语境;所指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10-0024-04

限定摹状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哲学的重要领域之 一,而在摹状词的研究中必然涉及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因 此对罗素摹状词理论准确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唐 纳兰对罗素批评的影响,国内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研究 似乎也忽视了罗素对摹状词的另一界定标准——意义来源;与此相关,很多研究者也认为罗素在其理论中忽视了 语境的作用,但其实并非如此。以下将试图澄清罗素意 义上的限定摹状词概念,并探究其理论中语境的作用,以 回应罗素摹状词理论中无语境因素这种观点。

一、罗素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提出一般而言,摹状词有两种,限定的和非限定的。非限 定摹状词是形如“一个某某”,限定摹状词是形如“那个 某某”。以下主要集中于探讨后者,在不引起混乱的情况 下,简称为摹状词。

在罗素看来,专名有两个基本观点:1. 专名都有所 指;2. 专名的意义就是它的所指。在此基础上,罗素认为 摹状词与专名有重要区别,如果将两者等同,将会产生三 大难题。第一,否定陈述存在难题。如“金山不存在”, 这句话显然是真的,如果它为真,则金山并不存在,但要 使这句话有意义,则主词“金山”必须存在,从而不能使 得这句话既为真又有意义。第二,排中律失效难题。根 据排中律,“A 是 B” 与“A 不是 B” 两者必有一真。 所以在“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子”与“当今的法国国王 不是秃子”这两者必有一真,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当今 的法国国王”存在,这两者都成了假命题。第三,同一替 换难题。根据同一替换规则,如果 a=b,那么 a 具有的性 质 b 也具有,这两者在任何命题中互相代入而不會改变 命题的真值。因此,我们将能使得以下情况成立:乔治 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为《威弗利》的作者;而事实上 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因而,根据替换规则得到, 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为司各脱。但正如罗素所评 论“:人们并不认为欧洲的这位头等显贵对同一律感兴 趣”[1]58。

基于上述分析,罗素主张以专名作主词的语句和以 摹状词作主词的语句它们的逻辑结构本质上是不同的。 以“司各脱是苏格兰人”和“那个写《威弗利》的人是 苏格兰人”这两个命题为例。罗素认为,前者的逻辑形 式为(:?x)Φx,而后者的逻辑形式比这复杂得多。他

形式的词组‘:那个某某”[2]157,好像罗素只是就语词形 式来定义摹状词的,但实际远非如此简单,罗素在此处的 目的并不是给出判定摹状词的标准,而是为文章理解方 便而给出的比较粗略的初步说法。

罗素在同一文章后面谈到,“于是,我们有两种东西 要比较(:1)一个名字。一个名字乃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直接指一个个体,这个个体就是它的意义,并且凭它自身 而有这意义,与所有其他的意义无关(;2)一个摹状词。 一个摹状词由几个字组成,这些字的意义已经确定,摹状 词所有的意义都是由这些意义而来。”[2]163 此外,在谈到 “荷马是否存在”这个命题时,罗素也评论到“所以当我 们问荷马是否存在时,我们是把‘荷马用作一个缩短 的摹状词,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摹状词来代替它,譬如‘那 个作《伊利亚德》和《奥德赛》的人。”[2]168 很明显, 罗素并未将语词的表面形式当作摹状词的判定标准,因 为若罗素将语词表面形式视为判断标准,则他就不可能 将“荷马”视为缩略的摹状词来看待了。相反,罗素对 摹状词的判定根据是语词意义的来源。专名的意义就是 其指称的个体,与组成专名的字词意义无关,如“克里普 克”这个专名,这个词的意义就是它的所指即克里普克 本人,而与“克”“里”“普”这几个字的意义无关。而 摹状词的意义来源则恰恰相反,它的意义仅仅来源于组 成语词的字词本身,如“《西游记》的作者”,它的意义 仅仅来源于字词“《西游记》”“作者”的意义,而不取 决于其所指是否存在;对于缩略的摹状词如“荷马”的 意义来说,需将其还原成相应的表达式——那个作《伊 利亚德》和《奥德赛》的人,再从其构成部分的意义来 形成整个摹状词的意义,从而获得缩略摹状词“荷马”

将后者分析成三个合取陈述:1“.X 写《威弗利》”不恒假;的意义。

2“. 如果 X 和 Y 写《威弗利》,那么 X 和 Y 等同”恒真;3“. 如 果 X 写《威弗利》,那么 X 是苏格兰人”恒真。罗素认为, 这三个条件都由“那个写《威弗利》的人是苏格兰人” 这个语句所蕴含,且这三个条件的合取反过来也蕴含这 个命题,于是,这个语句的逻辑形式为:

(?c){(?x)[(Φx?x=c)∧ Ψx]} 罗素对以摹状词作主词的语句分析实际上是把摹状

词作为命题函项来处理,命题函项不同于专名,专名是完 全符号,蕴含其所指存在,而命题函项不是完全符号,并 没有其独立的意义,因此也并不蕴含其所指存在。在此 基础上,罗素成功地解决了三大疑难。

二、“摹状词”概念辨析

按照罗素的陈述,“一个限定的摹状词是一个这种明确罗素对摹状词的判定依据是语词意义的来源这 点是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下节中论述的语境在罗素摹 状词理论的作用,也关系到唐纳兰对罗素意义上的摹状 词的误解。唐纳兰的摹状词理论是针对罗素等人观点的 “接着说”,其并未直接对摹状词进行明确界定,但却在其

《指称与限定摹状词》一文关于摹状词的论述中做出归 纳概括。唐纳兰在其文中致力于论证摹状词的两种不同 功能,即摹状词的归属性用法(attributive use)和指称 性用法(referential use),由此批评了罗素对摹状词指称 性用法的忽视。对此他说到,“在一个论述里以归属方 式使用一个限定摹状词的说话者,述说有关凡是如此这 般的(适合该摹状词的)人或东西的某件事情。另一方 面,在一个论断里以指称方式使用一个限定摹状词的说话者,使用该摹状词以便使其听者能够辨认出他在谈论 的是谁或什么东西,并且,这个说话者述说有关那个人或 那个东西的某件事情。”[3]451 对其致力于论证的指称性 用法,唐纳兰对此举例说明:某次集会上某人看到一个男 人跟一个女人表现得很亲热,于是此人对旁人说“她的 丈夫对她很亲热”,而实际上这个女人根本没有丈夫。在 这个场景中,说出这句话的人并不关心这个女人有没有 丈夫,他关心的仅仅是用“她的丈夫”这个摹状词来标 识在场的那个男人,以便听者能够识别出来。也正是因 为摹状词有指称性用法,由此唐纳兰得出结论“:当一个 说话者以指称方式使用一个摹状词时,即使没有任何东 西适合那个摹状词,那个说话者也可能述说了某件具有 真值的事情”[3]470。

值得注意的是,唐纳兰对“限定摹状词”这个概念 的界定标准与罗素是不一致的。在满足唯一性指称的条 件下,罗素是通过语词意义的来源来界定摹状词的,但在 唐纳兰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并没有涉及摹状词的意义 来源问题,而是直接奔着摹状词的两种用法展开论述。 唐纳兰的摹状词两种用法的区分是基于用来指称对象的 不同方式,摹状词的归属性用法对于罗素意义上的摹状 词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他们都认为摹状词的所指是通过 对其所描述的性质进行归属而得到的;对于摹状词的指 称性用法,唐纳兰主张是通过标识对象而获得指称的, “以这样一种方式所使用的摹状词,比起罗素确定无疑地 所设想的要更接近实行罗素所说的专名的功能”[3]471。 在指称性用法中,唐纳兰实际上将其视为罗素意义上的 专名了,而专名的意义就是其所指。以上面“她的丈夫 对她很亲热”这句话为例,此处“她的丈夫”这个语词 形式上看起来是摹状词,但在那个场合来说,它的意义 并不在于由组成它的字的意义而得到,而是由在那个场 合中的说话者所具体指称的人而获得,此处的“摹状词” 起的是专名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到唐纳兰承认摹状词 的两种意义来源,有时来自于内部语词意义自身,有时来 自于指称对象,而这已穷尽了名称意义来源的可能性。 这实际上就表明,唐纳兰的摹状词界定,并非凭靠语词意 义的来源,而恰恰依靠的是“那个某某”这种语词形式。 可以看到,唐纳兰的语词形式界定标准与罗素的意义来 源界定标准是很不一样的,语词形式是被罗素最初采用 但最终抛弃了的标准,而意义来源才是罗素所主張的摹 状词界定标准,因此,就唐纳兰批评罗素忽视了摹状词指 称性用法来说,罗素是委屈的,因为按照他对摹状词的界 定,只可能有归属性用法。

三、罗素摹状词理论中语境的作用

语境是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它包括语言使用时的所 有外在因素,往小了说包括言语时的上下文、时间、地点、 人物等,往大了说还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在明确了罗素 对摹状词理论的理解后,语境的第一个作用就呈现出来 了,那就是用来确定一个语词是否为摹状词,这包含两个 方面,一是形如专名的语词是否为摹状词,二是形如摹状 词的是否真的为摹状词。

第一个方面,罗素自身已经意识到有些日常看起来 是专名的语词其实是缩略的摹状词,如上文提到的“荷 马”。也许会有人认为“荷马是否存在”这句话中摹状 词并非借助语境而得到识别,而是凭借“存在”二字而 得到识别,因为“存在”只能作用于命题函项。那么现 在转向“苏格拉底会死”这句话,这句话中的“苏格拉底” 似乎是专名,指向苏格拉底本人,但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 说,苏格拉底并不存在,由此“苏格拉底”这个词不可能 是专名,因为对于罗素来说专名对应着其所指,专名本身 就蕴含着存在;正如罗素所认为的,当我们谈论“苏格拉 底”时,实际上谈的是“柏拉图的老师”“伟大的哲学家” 之类的摹状词。在这个例子中,将“苏格拉底”视为摹 状词并非凭借着语句本身,而只能凭借现实世界中的语 境。语境能够帮助我们判定语句中看似是专名的语词是 否存在现实所指,从而确定其是否为伪装的摹状词。

第二个方面,在前面一节中提到了唐纳兰所谓的摹 状词的指称性用法实际上并非属于摹状词的用法,而是 专名的用法。由此也就让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种可能,即 看似为摹状词的语词实际上是专名而不是摹状词。依然 以“她的丈夫对她很亲热”这句话为例,在上面所设想 的情境中语词“她的丈夫”是作为专名来使用的,若将 这句话抽离其语境,则根本无法意识到其作为专名在使 用。因此,语境能帮助我们判定语句中看似为摹状词的 语词是否在作指称性用法,从而根据罗素对摹状词的判 定标准来明确其是否为真正的摹状词。

除此之外,语境还有确定某些含有索引词的摹状词 的具体意义的作用。在本文第一部分对排中律问题论 述时提到了“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子”这个命题,按照罗 素的分析,这个命题有意义但是为假。在斯特劳森看 来,“当今”是一个索引词,也被罗素称为“自我中心 词”,随着说话者所处的时间不同而有不同意义,从而具 有不同的真值。例如斯特劳森认为,就“(当今的)法 国国王是贤明的”这句话来说,这个语句本身无真值, 只有在使用这个语句时才具有真假,在路易十四时期说出这句话就是真论断,在路易十五时期则为假论断。在《论指称》一文中斯特劳森就抓住这点来区分“语句” 和“语句的使用”,提出“我们都不可能谈到语句本身 的真或假,而只能谈到使用语句做了一个真论断或假论 断”[4]421,以此来说明罗素并未考虑具体语境从而混淆 了这两个层面。简而言之,放到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来说, 那就是斯特劳森认为罗素在含有索引词的摹状词问题 上没有考虑语境因素。罗素在回应斯特劳森时谈到,“斯 特劳逊先生的论证的要点是在于把我一直认为是性质 不同的两个问题弄成了一个问题,即叙述问题和自我中 心问题。我已经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这两个问题。 但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在讨论其中一 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没有讨论另一个。”[5]238 还回应说, “他抓住有自我中心性质的‘现在(当今)这个字,他 好像不能理解,如果我用‘在一九零五年这些字代替 了‘现在这一个字,他的全部论证就要瓦解了”[5]238。 显然,罗素在此处想表明,他并不是没有考虑到涉及语 境的“自我中心词”的问题,而是由于他的主要关注点 在于揭示含有摹状词语句的逻辑结构,且涉及语境的 “自我中心词”问题在别处已有所论及,故而在此处并 没有对其进行专门讨论。因此,并不能像斯特劳森那样 由于罗素并未在其摹状词理论中谈及含有索引词的摹 状词的语境问题而认为罗素忽视了语境对含有索引词 的摹状词的作用。相反,罗素从未否认在语句“(当今的) 法国国王是贤明的”中的“(当今的)法国国王”是一 个摹状词,而且罗素在用“在一九零五年”代替“当今” 这个字时其实就已经表明他在使用语境因素了。摹状 词除了可能具有时间索引词之外,还可能涉及到关于地 点、人物和上下文等的索引词,这些摹状词的意义都需 要相应的语境而得到明确。

语境的第三个作用在于确定以摹状词作为主词的语 句中的摹状词的具体所指。限定摹状词虽指示着唯一性, 但仅凭其自身语义很可能是无法确定其所指的。罗素在 其著作《数理哲学导论》中“摹状词”一章说到,“很 可能关于被摹状的项我们知道的很多,或者说,我们知道 许多关于‘那个某某的命题,但是对于‘那个某某 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却不知道,或者说,不知道任何具有‘x 是那个某某这种形式的命题,此处的‘x是一个名 字”[2]167。罗素随后举例说到,在侦探故事中,为了足够 证明“做那件事的那个人”是 A,我们关于“那个做那件事的人”这个摹状词会积累许许多多的命题。罗素在 此提到了“许许多多的命题”,这已经说明如果仅仅就包 含“那个做那件事的人”这个摹状词的单个命题,很可 能无法使此命题中的摹状词获得其所指的对象 A,需要 借助其他“许许多多的命题”才能达到这一点,而实际上, 这其他的“许许多多的命题”其实就已经构成了之前含 有摹状词“那个做那件事的人”的那单个命题的语境, 也正是这个语境才能让那单个命题中的摹状词获得了所 指 A。

四、结论

罗素对摹状词的界定并非依靠“那个某某”这样的 语词形式,而是通过语词的意义来源而获得确认。唐纳 兰批评罗素而提出的摹状词的两种用法,实际上却是基 于对罗素的摹状词界定标准的误解而发展出来的,罗素 的界定依靠的是语词意义来源,而唐纳兰的界定却依靠 的是被罗素所否定的语词形式标准。在澄清了罗素的摹 状词含义之后,本文探讨了语境因素在罗素摹状词理论 中的作用。语境因素的第一个作用,便体现在如何透过 语词形式来辨别是否为真正的摹状词;其次体现在确定 语义随语境变化的那些句子的意义上;最后体现在协助 摹状词获得其所指上。通过以上三方面考察,可以看到 罗素虽并未在其理论中直接论述语境因素,但这并不意 味着他在摹状词理论中排斥语境因素,恰恰相反,罗素允 许语境因素存在并认可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英 ) 罗素 . 逻辑与知识 [M]. 苑莉均译 , 张家龙校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6.

[2]( 英 ) 罗素 . 数理哲学导论 [M]. 晏成書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 馆 ,1982.

[3]( 美 ) 唐纳兰 . 指称与限定摹状词 [C]// 马蒂尼奇 . 语言哲 学 . 牟博等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8.

[4]( 美 ) 唐纳兰 . 论指称 [C]// 马蒂尼奇 . 语言哲学 . 牟博等译 . 北 京 : 商务印书馆 ,1998.

[5]( 英 ) 罗素 . 我的哲学的发展 [M]. 温锡增译 . 北京 : 商务印 书馆 ,2011.

作者简介:彭俊(1992—),男,江西宜春人,单位为南开 大学哲学院,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所指语境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火柴迷宫
诗里有你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