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病人在麻醉复苏室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8-11-08张汝成
张汝成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吕梁 032200)
针对实施大型手术的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及其维持术中的操作安全,均会予以全身麻醉干预。而在患者手术操作结束后,则会将其送入至麻醉复苏室观察。由于患者经历了大型手术,因此,身体各项机能均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因此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较大的威胁,而此时予以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保障生命安全价值显著[1]。故而,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的52例患者,作为主要观察主体,就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病人予以临床护理的价值做细致的阐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的52例患者。采用抓阄法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规范化护理)。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5-75(50.49±1.19)岁;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6-74(50.51±1.20)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含的护理项目和措施有:实时观测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满足患者合理化的需求等[2]。观察组患者使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含的护理项目有:(1)呼吸道护理。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手术结束后均会出现或产生程度不一的呼吸道症状,诸如恶心、呕吐、窒息等。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患者平躺体位,将患者的呕吐物及时清理干净,同时也要预防患者发生舌后坠的现象,并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一旦有窒息等异常情况出现,则应该及时予以氧气支持。(2)体温护理。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刺激,造成影响,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都会产生体温降低的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该保证患者的体温正常化,并且要将复苏室内的温度适当调高,做好患者的驱寒保暖工作,并视具体情况予以患者地塞米松干预。(3)疼痛护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麻醉药物的作用将逐渐的小腿,而此时患者就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而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也会随之增加。而护理人员,对患者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转移患者注意力,针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该强化沟通交流的频率,对患者行开展指导劝解,告知其疼痛产生的原因,而针对那些无法忍受的存在强烈疼痛感的患者,应该适当的予以止痛药或镇痛剂进行干预[3]。
表 1 观察组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观察组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护理满意度在两组间的出现和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参照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表,表中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等。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分值在80分及其以上;满意:分值介于60分-79分;不满意:分值在50分及其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5 统计学处理 依赖于SPSS 21.0实施实验中所有数据的计算,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比观察组(96.15%)低,护理满意度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4%)较观察组(3.8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术后处于麻醉复苏室内的患儿而言,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在此期间,若护理人员可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其护理工作主要涵盖体温护理、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等方面。由于舌后坠发生窒息的概率较高,因此,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一旦患者发生舌后坠,应该即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做好患者的体温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苏醒延后。而予以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目的在于分散患者注意力,及其借助药物干预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和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比观察组(96.15%)低,护理满意度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4%)比观察组(3.85%)高,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麻醉复苏室的全身麻醉患者予以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满意度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