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位适度会阴保护接产的临床观察
2018-11-08石赞马丽娜
石赞,马丽娜
(西安一四一医院,陕西 西安 710089)
随着近年来侧切率不断上升,产科工作者对接产技术进行不断探索,接产技术也有质飞跃,正位适度会阴保护接产在助产工作中诞生了。传统接产法常规为每一位产妇做会阴侧切术,会阴侧切术会使第二产程中出血明显增加,术后产妇会阴部肿痛影响产妇下床活动,产妇伤口疼痛不能长时间坐起、或侧卧,影响母乳喂养率[1]。我院2017年7月开始采用正位适度会阴保护接产。不仅能够提高产科质量,使分娩更接近自然,减少第二产程出血,还可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母乳喂养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7年7月-8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足月、单胎、头位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接产法,产妇平卧于产床上,助产士站于产妇右侧常规做会阴侧切术接产。实验组产妇采取仰卧位于前半部产床上,头部抬高30度-40度,拆下产床的后半部,双脚蹬于脚架,大腿贴近腹部,膝关节外展,双手紧握产床两侧把手向上拉,屏气向下用力,助产人员正面面对产妇适度会阴保护接产。两组产妇年龄22岁-35岁,新生儿体质量2,500 g-4,000 g。两组产妇在身高、孕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传统接产法产妇平卧于产床,助产士站于产妇右侧于宫缩时做会阴侧切术接产。我们采取正位适度保护会阴接产法是产妇采取仰卧位于前半部产床上,头部抬高30度-40度,拆下产床的后半部,双脚蹬于脚架,大腿贴近腹部,膝关节外展,双手紧握产床两侧把手向上拉,屏气向下用力,助产人员正面面对产妇会阴,胎头拨露5 cm×4 cm时,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控制抬头娩出速度,宫缩时以单手或双手控制抬头,助产士手和身体随产妇臀部变动而自由移动,宫缩间歇时放松,同时和产妇沟通使其配合用力。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以每次宫缩时胎头直径增大不超过1 cm为宜。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但不要有协助胎头俯屈动作,不干预胎头娩出方向和角度。胎头双顶径娩出时,指导产妇均匀用力,对产力过强产妇,则于宫缩间歇时期缓缓娩出。待新生儿双顶径娩出时,不刻意协助胎头仰神,顺序娩出额、鼻、口、颏,速度可较前快。待胎头完全娩出后迅速挤净口鼻粘液,然后依次娩出前肩后肩[2]。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第二产程出血情况 实验组第二产程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
表 1 比较两组第二产程出血情况(Mean±SD, mL)
2.2 对比两组会阴侧切情况 实验组会阴侧切率为16.7%,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为1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 对比两组母乳喂养情况 实验组5例因行会阴侧切术产妇诉伤口疼痛影响母乳喂养,对照组因均行会阴侧切术,25例产妇诉伤口疼痛影响母乳喂养。两组对照实验组母乳喂养影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产妇头部抬高30度-40度,大腿贴近腹部,避免仰卧位综合征发生,借助重力作用,有利于产妇使用腹压,减少胎头下降阻力,从而减少胎头受压时间,使会阴得到充分扩张,产妇双脚蹬于脚架,膝关节外展,可使耻骨弓角度抬高,可改善骨盆径线提高宽大分娩空间,从而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第二产程出血。产后会阴部疼痛减少,产妇产后活动自如,可采取不同体位喂哺新生儿,提高母乳喂养率[3]。
根据以上观察表明,正位适度保护会阴接产明显优于传统接产法,使分娩更加接近自然,在减少第二产程出血,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母乳喂养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接产法[4]。因此,正位适度会阴保护接产是一种极有价值、更有利于产后康复的科学实用接产法,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