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分析
2018-11-08徐雪文
徐雪文
(中山市三乡医院外二科,广东 中山 528463)
胆囊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胆系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1],患胆囊结石的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给大量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同时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其运用技术也极为成熟稳定[2],因此,本文特别对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帮助,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4月-2017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胆囊结石治疗的40例患者,全部40例患者均符合胆囊结石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各组患者20例,进行保胆取石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进行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患者均具有强烈的保胆意识,且其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胆囊壁均小于2 mm。排除了泥沙样结石患者、胆管结石患者以及充满型结石患者。
实验组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2岁-56岁,平均年龄为(41.8±14.7)岁;患者胆囊长径为(7.35±0.85)cm,胆囊短径为(2.25±0.40)cm,脂餐后胆囊长径为(4.60±0.62)cm,短径为(1.65±0.29)cm。
对照组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1岁-56岁,平均年龄为(41.4±14.3)岁;患者胆囊长径为(7.38±0.87)cm,胆囊短径为(2.23±0.37)cm,脂餐后胆囊长径为(4.44±0.59)cm,短径为(1.64±0.27)cm。
两组患者其病症、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胆囊切除治疗,具体方式为:采用科学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确立患者胆囊部位,采用胆囊切出方案为患者进行胆囊切除。(2)实验组患者采取保胆取石治疗,具体方式为:腹腔镜微创保胆手术主要作用于瘦弱、胆囊底部能够顺利通过肋缘下小切口拉出的患者。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与护理,帮助患者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执行过程时,先将患者脐部切口将腹腔镜置入,对患者患病处进行探查,选取合适的手术位置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待患者结石全部取出后将胆囊缝合至原位,随后缝合切口处。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粘膜下大量结石、胆囊管梗阻等情况,则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讲明其要害,取得家属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胆囊移除手术。
表 1 观察40例患者各项评定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例数、手术执行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取石数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后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全部患者各项观察数据录入SPSS 12.0版统计学软件中予以处理,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根据统计记录结果显示,4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执行手术时间平均为(84.0±27.1)min;统计术中出血量为(10.1±2.1)mL;胆囊结石取石数量为(2.2±1.63)个;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7±1.2)d。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通过术后随访记录数据显示,患者复发率为0%。对照组患者执行手术时间平均为(61.6±11.7)min;统计术中出血量为(48.6±13.7)mL;胆囊结石取石数量为(2.3±1.64)个;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7±2.9)d。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通过术后随访记录数据显示,患者复发率为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3]。
本文主要通过对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令人满意。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能够有效地保留患者胆囊,并且对患者执行手术的时间把控极为严格精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并且2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实现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对患者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20例患者长时间术后随访结果可以看出,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后复发率为0,对患者治愈康复效果极为明显,获得广泛的患者以及医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