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特比澳、巨和粒对床治疗价值对比
2018-11-08马君
马君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 102300)
目前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方法通过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刺激血小板的生成,特比澳和巨和粒都具有刺激血小板生成的作用[1]。因此,本文探究了特比澳、巨和粒分别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探究最佳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有女性8例,有男性12例,年龄为36岁-77岁,平均年龄为(54.52±5.41)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有8例,乳腺癌有2例,直肠3例,恶性淋巴癌有5例,食道癌有2例;观察组患者有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为35岁-74岁,平均年龄为(55.61±5.50)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有7例,乳腺癌有3例,直肠癌2例,恶性淋巴癌有4例,食道癌有4例。两组患者均没有心肺功能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且没有骨髓侵犯和骨转移情况,预计生存期均超过3个月。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巨和粒治疗,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需要注射巨和粒,注射指标为50 μg/kg,注射频率为1日1次,逐渐增加,并且在注射3日检查一次血常规,如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上,则需要立即停止药物注射。(2)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采用特比澳治疗,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需要注射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注射剂量为300 μg/kg,逐渐增加,注射频率为1日1次,并且在注射3日检查一次血常规,如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上,则需要立即停止药物注射。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血小板计数增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即血小板≥100×109/L,并且没有出现出血情况,则表示完全缓解;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了75×109/L或者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至少增加了30×109/L,没有出现症状或者基本没有出血情况,则表示患者部分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情况(Mean±SD, ×109/L)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0%,显著比对照组的总缓解率(68%)高(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肌肉关节痛,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1例肌肉关节痛,2例头痛,2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本研究对我院近期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进行了对比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巨和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采用特比澳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更高,血小板恢复时间更快,总缓解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特比澳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对照组[2]。综上所述,与巨和粒相比较,特比澳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临床效果更优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新高,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更为受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