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健万花筒|

2018-11-08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9期
关键词:时报研究患者

五招鉴别“未老先衰”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中年有肥胖、抽烟、缺少运动以及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两种物质水平偏高五种情况,晚年时会身体衰弱。

研究人员以6000多名英国中年人为研究对象,发现肥胖、抽烟、少运动,且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偏高的50多岁的人,到70多岁时很可能身体衰弱。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能反映身体炎症情况。研究人员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健康地度过晚年。

摘自《山西晚报》

常吃核桃 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半

近日,美国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经常吃核桃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一半。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对3.4万名18~85岁的参试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问卷涉及参试者饮食习惯、糖尿病确诊情况以及是否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等。参试者还接受了空腹血糖水平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A1C测试,以评估其血糖水平及患糖尿病风险。结果发现,与不吃核桃的人相比,经常吃核桃的参试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明显更低,每天吃3汤匙核桃粉(约30克),可以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47%。

研究人员表示,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含量丰富,核桃也是唯一含α-亚麻酸的坚果,核桃还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多项早期研究就已发现,常吃核桃能改善认知功能,新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将核桃纳入日常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研究人员还补充说,每天吃半杯核桃(约一个拳头大小的量)可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保护消化系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降低患癌风险。

摘自《生命时报》金 也/文

喝水能测试老人吞咽功能

机体老化会带来中枢神经及周边感觉运动系统退化、肌肉力量不足、唾液腺退化等现象,造成不少老人出现吞咽动作不流畅,进食、服药困难等问题,却很少引起重视。华人健康网近日刊文指出,超过半数的高龄老人存在明显吞咽障碍,这会影响其食欲,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甚至吃东西、喝水都会呛咳,或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

家人、照护者如何在早期发现老人存在吞咽困难呢?用餐过程可发现迹象。如果老人吃饭时或饭后常咳嗽或呛到,每口食物需吞2~3次,吃饭时食物堆积在口腔,或食物容易从嘴里掉出来、流口水,吃完饭发出“咕噜”声、口腔内仍残留食物,体重无故下降,肺炎等,都要警觉。

家人还可以进行以下简单测试,来观察老人吞咽功能是否异常:①先让老人含一口水,观察水是否从嘴角流出或是否发生呛咳;若正常,再让老人将水咽下,观察吞咽反射有无延迟(超过5秒)或消失(超过20秒),是否会呛咳;接着重复这一过程,喝水后请老人说话,观察讲话声音是否有水声。该测试可发现老人哪个部位存在问题,影响吞咽功能,进而可带老人到耳鼻喉科进行康复治疗。②老人用少量水润湿口腔后,再喝一口水咽下,若30秒内无法完成3次吞咽,提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

摘自《生命时报》 张晓夕/文

腹部CT检查时做好喝水准备

一般来说,做腹部CT检查时都要喝水。因为腹腔内主要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器官,如果不用水把这些管腔撑起来,就无法看清楚其内部的结构和病变。另外,大量饮水后也可以增加腹内脏器的对比,可以把相邻的结构看得更清楚。但也有例外,比如说一些腹部急诊,怀疑肠穿孔、肠梗阻及胰腺炎的患者就不能喝水。遇到这些情况,一般临床医生也会在医嘱里注明。具体要喝多少水,要在检查前听从医生的指导。

摘自《健康时报》 吴晓颖/文

早睡早起 抑郁症远离你

美国研究者发现,早睡早起的中老年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早睡早起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普通人低12%~27%,晚睡晚起者患抑郁症的风险则比普通人高出了6%。

摘自《健康时报》 王 萌/文

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婴儿食物过敏

美国研究者发现,母乳的独特成分可能有助于降低婴儿对食物的敏感性。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母乳中低聚糖的健康功效,这种成分并不存在于婴儿配方奶粉中。

摘自《健康时报》 曹晓培/文

胃不好别嚼口香糖

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不建议长时间咀嚼口香糖,每次嚼口香糖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而且胃病患者不宜嚼口香糖。

嚼口香糖时,化学感受器被刺激,将这种“进食”信号传到位于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大脑皮质的反射中枢,使口腔分泌唾液,胃中也开始分泌大量消化液。这种反应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多,消化液中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原等。而事实上,此时我们的胃内并没有可供消化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引发或加重胃部疾病。

其次,口香糖中的一些成分不易被胃里的酶分解,一般会直接进入肠道。尤其是木糖醇口香糖,在肠道内的吸收率不到20%,易在肠壁积累,过量摄入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和伤害,很容易引发腹部不适、胀气、肠鸣和腹泻等疾患。

患有胃病的人,过多嚼口香糖会导致消化系统分泌大量胃酸,空腹情况下会产生恶心、食欲不振、反酸等症状,建议胃不好的人最好不嚼口香糖。

摘自《生命时报》袁伟健/文

多吃酸味食物可缓解焦虑

英国科学家发现,食用酸味食物会激励人们尝试新事物并勇敢面对危险,从而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研究人员选取168名参与者,让他们随机抽取并喝下一瓶20毫升溶液,溶液有苦、咸、酸、甜、鲜五种口味,另有喝矿泉水的参与者作为对照组。随后,这些人参加模拟“吹气球冒险游戏”。他们通过模拟装置给气球充气,气球中的空气越多,赢得的钱越多;但如果气球被吹爆了,他们将失去这些奖金。随着奖金数额不断增加,气球有可能随时爆炸,不敢继续充气的人可选择兑现。研究人员以此来测量参与者的冒险程度。

试验结果显示,喝了酸味溶液的人给气球的充气量明显高于喝其他溶液的人,他们比喝甜味(蔗糖)、苦味(咖啡因)、咸味(氯化钠)、鲜味(味精)溶液的人分别多充气39%、20.5%、16.03%和40.29%。

研究人员称,无论各人的冒险精神和思维方式如何,酸味溶液对人们承担和挑战风险都有推动作用。因此,患焦虑症、抑郁症的人,可多摄入富含酸味的饮食,这类食物能帮他们更勇敢地与人沟通。相反,需要承担较大风险职业的人员(如飞行员等)可在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摄入量。

摘自《生命时报》 萧忠彦/文

海参易变弯 掺了糖

海参价格较贵,有些不法商人为了给海参增重,会往海参里掺糖。那么,该如何辨别海参是否掺了糖呢?糖很容易溶化,买海参时可以想办法给海参加加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手搓热后把海参放在手里焐一会儿,等海参被焐热后,抓住海参的两头,让海参弯曲。如果发现海参变弯、变软了,而且温度越高,这种变化越明显,就说明海参掺了糖。另外,好的海参个头匀称,肉质结实,刺尖完整,摸起来比较硬,不容易弯曲。

摘自《生命时报》 何 丽/文

晚餐吃得软一些

很多人苦恼于自己餐后腹胀,尤其是晚餐后。分析发现大多数时候产生腹胀的原因是餐量超额,或者食物加工不够软烂,食用后不容易消化。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晚餐整体减量,尤其是蛋白类和谷物,并减少烹调油的使用,可以选择汤类、粥类代替炒菜和干的谷物。

而且主食都应炖得足够软烂,少吃炒菜或煎炸食物,炖汤、熬粥都是比较好的选择,熬粥可放山药、山楂、薏苡仁等健脾食材,而炖汤可以放白萝卜、莲藕等富含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的食材。

此外,餐后最好散散步,同时用手按摩腹部。

摘自《健康时报》 于永超/文

常吃泻药或增加患癌风险

欧盟食品安全局近日警告说,长期服用番泻叶、大黄等植物提取物制成的泻药,可能带来一些潜在健康问题,如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等。

泻药通常包含羟基蒽类衍生物,这类化合物常见于番泻叶、大黄等植物的根、叶子、种子和树皮等部位,羟基蒽类衍生物可能造成DNA损伤。动物实验表明,摄入这类物质可能导致肠癌。

摘自《今晚报》

“触聊”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以7个月大的28名婴儿为对象,调查边触摸身体边说话对婴儿的脑活动会造成何种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与不触摸身体而听单词的婴儿相比,对边触摸身体边听单词的婴儿,监测到了更有利于大脑发育的脑波活动。而且,被大人抚摸身体而露出笑容的婴儿,听到单词时,会出现更有利于大脑发育的脑波活动。

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可采取该方法,促进孩子的大脑和智力的发育。

摘自《健康报》 宁蔚夏/文

哺乳半年以上 患糖尿病风险减半

母乳喂养好处很多。最近美国一项为期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女性与不喂奶的人相比,在其生育年龄期间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48%。

科研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1238位18~30岁、有1次以上孕产经历的女性展开研究。30年间,共有182位参试者患了2型糖尿病。在对体重、饮食质量、运动习惯等多个可能影响女性糖尿病发病的因素进行调整及分析后发现,若将不喂奶女性糖尿病风险级别设定为1,开始哺乳后该风险降低至0.75;哺乳期超过6个月,则可将该风险降为0.52。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母乳中的激素影响了调节血液中胰岛素水平的胰脏细胞,这是长时间母乳喂养优越性的又一佐证。

摘自《生命时报》 夏 普/文

补充益生菌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益生菌于有益于优化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健康。美国《内科学杂志》刊登的瑞典的一项新研究称,食用益生菌还可以降低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瑞典的研究人员对100名平均年龄为76岁的老年女性进行了研究。参试女性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天摄入一种含有活性益生菌“罗伊乳杆菌-6475”的粉末,另一组每天摄入安慰剂粉末。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参试者相比,摄入益生菌组的老年女性骨质流失的概率少一半,且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从全球情况来看,在50岁以上的男女人群中,由于骨质流失的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分别为1/5和1/3,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风险最大。新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益生菌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效、安全的方法,这也为预防老年人骨折开辟了新途径。

摘自《生命时报》 金 也/文

每天喝茶 少患心血管病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登的中美科学家的一项联合研究称,每天一杯茶,可以让心血管更健康。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华人学者高翔教授和河北唐山市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对8万多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研究。他们发现,经常喝茶可以减缓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自然流失,使参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降低。具体来说,绿茶和红茶中所含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抗炎作用比较强,但绿茶延缓“好胆固醇”下降的作用略强于红茶。

过去曾经有研究表明,喝茶可以起到减少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的效果,显著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研究人员指出,此次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喝茶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特别是对60岁以上男性来说,当存在吸烟、体质指数较高或体力活动较少的情况时,多喝茶的防病效果更明显。

摘自《生命时报》 赵鹏程/文

温泉水疗有助于肿瘤患者康复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温泉水疗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温泉水疗可通过温热作用和静水水压,改善人们的血液循环、呼吸功能及消化系统功能,从而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和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另外,水疗法在改善情绪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鉴于肿瘤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患者在水疗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肺功能测试、心理测试等。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水疗的具体治疗处方。患者进行水疗时,要严格遵从医师及治疗师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定期进行检查及功能评定。

摘自《健康报》范春亮/文

五分钟活力操对抗帕金森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帕金森病活力健康操,鼓励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通过积极运动对抗疾病,同时倡导中老年人参加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节:双臂伸展 原地踏步,双臂向上、向两侧伸展,然后单臂前伸,反向握拳,动动手指,做8~10次。

第二节:扩胸运动 双臂分别前伸,反向握拳后,顺势向两侧打开,完成扩胸动作。

第三节:肩部绕转 双臂分别前伸,反向握拳后,从胸前交叉往上抬,绕转肩膀。

第四节:对侧伸展 原地踏步走,手臂分别向两侧打开。

第五节:踏步伸展 伸展前保持踏步,双手先向两侧打开,然后举过头顶。

需要提醒的是,第二节到第五节分别做6~8次。

建议患者穿着运动服和带有支撑保护功能的运动鞋,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练习。

摘自“健康财富网” 张 杰/文

肾结石患者补钙需定期查尿

有泌尿道结石病史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一些尿路结石患者因治疗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等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这种情况下,结石患者还可以补钙吗?

事实上,结石患者并非不能补钙。

有研究显示,补充钙剂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有专家认为,有泌尿系结石病史的患者,如血维生素D水平偏低,或伴骨质疏松及其他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基础疾病,仍可补充维生素D。但这部分患者需定期检测24小时尿钙水平,一旦出现尿钙升高,则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摘自《健康时报》 达 骏/文

系领带可能有损健康

德国的专家发现,系领带不利于脑部血液循环。领带会压迫颈静脉和颈动脉,影响脑血管功能,从而对身体健康不利。研究人员选取了30名志愿者,其中15人被要求系上领带接受电磁层析成像研究,另一半人则未系领带。结果显示,系领带者的脑部血液循环严重下降。

摘自《参考消息》

糖尿病患者不再受皮肉之苦

每天一次或两次胰岛素注射令很多糖尿病患者苦不堪言,一些患者甚至因畏惧疼痛而无法坚持用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科学家研制的一种胰岛素口服药片有望终结胰岛素注射。

哈佛大学生物工程学教授萨莫尔·米特拉戈特里博士团队是该口服胰岛素药片的研发者。他们把胰岛素放置于由胆碱和香叶酸组成的离子液体中,并将其放入具有耐酸肠溶涂层的胶囊内。胶囊会在到达小肠碱性环境时溶解,其中携带的液体被释放。胆碱和香叶酸制剂有助于穿透两大屏障——肠道黏液层和肠壁紧密的细胞连接点,进而为大分子药物胰岛素打开方便之门。实验结果表明,口服胰岛素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效果十分相似,它更接近健康人群胰腺制造并向肝脏输送胰岛素的方式,不仅克服了胃部酸性环境下蛋白质受损以及在肠道中吸收差的缺点,还可避免因长期注射导致的不良影响。该药具有生物相容性,制造简单,在室温环境下存储两个月也不会发生降解。

米特拉戈特里博士表示,相比之下,口服胰岛素方便,能减轻患者自行注射带来的风险和不良反应,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摘自《生命时报》方文革/文

看固定医生 降低早逝风险

英国研究显示,固定找同一名全科医生看病有助于降低早逝风险。全科医学院前院长丹尼斯·佩雷拉·格雷依据对22项以往研究的综合分析得出这一结论。格雷说,“如果患者认识和喜欢一名医生,会更愿意向医生提供更多信息和说出自己的忧虑,而对陌生医生不太会这样做。”这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看固定医生的患者可能更接纳医生的建议。”

摘自《解放日报》

降血脂 燕麦豆类多吃点

燕麦是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的“功臣”。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钱春发介绍说,燕麦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丰富。美国知名营养专家斯蒂文·普拉特博士等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胆固醇超过12.2毫摩/升的人一天只要喝一碗燕麦粥,就可把总胆固醇降低8%~23%。

此外,钱春发主任提示,适当增加一些豆类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豆类食物中的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保持毛细血管血流通畅。黄豆、豌豆、小扁豆和红豆也是可溶性纤维的良好来源。美国《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吃半杯煮熟的干豆,坚持12周,可使“坏胆固醇”水平降低7%。

摘自《健康时报》 杨 璞/文

6分钟步行距离可预测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日本研究者发现,6分钟的步行距离可用于筛查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那些发生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为400米,而未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者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为450米。

摘自《健康时报》 王 萌/文

猜你喜欢

时报研究患者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老飞人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