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贯通架构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8-11-07曹克刚山颖
曹克刚 山颖
摘 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概念,明确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急需大量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制造类专业人才因学制较短,在设备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着不足,难以满足企业一线岗位的需求。要进一步推进符合国际先进制造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实施“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为特征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战略,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实行中高本贯通“一体化”教育,本文以中职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高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本科的自动化专业为例(三个专业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统一命名,笔者注),探讨中高本贯通式机电复合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中高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理念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共同搭建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建设平台。
(一)学制安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招收普通初中毕业生,按7年学制,实行“2+3+2”学制安排,即2年中等职业教育+3年高等职业教育+2年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7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块化和项目引领式教学,培养计划重视一贯制连接,在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上进行一体化设计,具有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衔接过渡时间、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等优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职业技能更显突出,职业信用更加强化。
(二)课程安排
中职阶段开设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应用类课程,如普通车工操作、普通铣工操作、基础钳工操作等实践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开设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操作类课程,如电工电子实训、制图测绘、数控编程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机电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课程;本科阶段开设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课程,比如PLC编程等自动化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使职业教育提前介入并设置了专业能力和学历层次的向上通道,更能适应企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要求的富有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培养理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设计理念是以中高本贯通“一体化”设计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符合学生心智特征、认知规律及终身发展需求,进行知识、能力、职业素养7年一体化培养。通过以“核心课程”为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现递进式螺旋上升结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路径。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式培养以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机电产品设计、安装调试、机械加工、系统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及非标机电装备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分析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能在工业生产一线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
(一)分析就业方向及岗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内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非标机械装备设计、機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岗位。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和自动化控制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岗位及能力要求见表1。
(二)分析学生成长的规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因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尚未完全形成阶段,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应优先考虑育人,而后才是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进行教书,基于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我们采用了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平台的教育+以“通识课程”为成长平台的德育教育+以“专业基础课”为支撑平台的专业教育+以“专业核心课”为提升平台的能力教育的四平台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学生身心成长需求,又从知识技能传授角度出发,满足了学生成才需求,同时仅仅围绕核心课程和核心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断提升学生机与电的复合能力。
(三)实施贯通式人才培养,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围绕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的办学特点,与黑龙江省制造类大中型企业合作,经过与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本专业以“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与维护、编程与调试”为人才培养主线,构建了符合专业岗位要求的“市场驱动、四业交融、工学结合、知行并进”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驱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直接面向黑龙江社会市场的内在需要,根据对市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进一步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紧抓市场机会,并紧跟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四业交融——“四业”指行业、职业、学业和就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强调在市场驱动中实现“行业、职业、学业和就业”之间渗透式融合,促进学业设计、就业导向与行业需求在动态中的渗透式融合;促使学业设计、就业导向与职业前沿在动态中的渗透式融合;促成学业设计、就业导向与行业变革、职业变化在动态中的渗透式融合。
工学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机制。继续深化与哈电集团,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东北老字号的企业合作,实现企业设备进校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人员进校共建师资队伍,企业标准进校共建课堂教学,企业文化进校共建育人机制的校企融合长效育人机制,将学生在毕业前送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优质就业的培养目标。
知行并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学生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走进企业的培养过程中,依托校内教学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将素质培养与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最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设计、精加工、通维护、善销售、懂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中高本衔接贯通式培养实施过程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颇多的,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教育主管部门的介入仍是空白
比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中专业名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而在本科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与之对应的专业名称尚不明确,笔者选取了其中的自动化专业(也可以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贯通的本科专业,伴随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普遍开展,教育主管部门的介入与支持将直接带动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2.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对于中高本贯通式培养,教育实施者的出发点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一方面学生家长对此不甚了解,导致招生困难,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普遍看中学历的时代背景下,中高本贯通培养出的学生第一学历还有待社会的认可。
四、结束语
为保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本贯通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需要建立起长效的联系与沟通机制,为此项目研究小组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总体领导、招生、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明确了工作内容和相应职责,并就“贯通人才培养”形成协调机制,但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的梳理与整合并非一蹴而就,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解决贯通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教育创新,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搭建了现代职教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因此,从中职到高职院校到本科院校再到企业,从教师到学生,还要与时俱进地突破传统陈旧的育人理念,使连续7年的贯通培养切实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更符合行业用人要求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志选.现代职教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2014年职业教育10件大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
[3]张园,李玲.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29.
[5]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作者简介:曹克刚(1983—),男,讲师,自动化学院教学干事,主要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
山颖(1963—),女,教授,自动化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