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07谢永超
摘 要:建构主义就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借鉴和运用和尚且处于初级阶段,跟高中美术学科的结合更是少之又少。各个学科的一线教师和专家都尚在“争鸣”,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唯一的权威问题,况且真正的学术也应该是可以允许不一样的声音的存在。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本身就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大趋势。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美术学科结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如还没有融入多媒体美术教学等,但是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会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中美术;运用
高中美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并非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美术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对于生活中美的欣赏能力。况且新课改也提出了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初级目标。实际上在我们的实际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单一性和经验性,且新课改经常容易忽略高中美术课程,更不用说借用新课改的一如建构主义等的基础理论进行高中美术改革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但是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简说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实际上有两个理论源头,心理学层面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而哲学则要追溯到杜威和古德纳等人。在这些人中皮亚杰贡献最大,被称为是“建构主义之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在就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经验的过程。首先它认为知识是没有绝对正确性的,且没有终点。其次,它还认为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造”知识的过程,因为人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故认知客体往往是认知主体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获得的。再次,学生的角色应该是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推动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同另外,当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引导到下的可选择的教学模式相对较多,有抛锚式、认知学徒式、支架式教学以及随机访取模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高中美术教学的结合
笔者一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验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一旦陷入了就经验谈经验的“圈套”就比较危险了。相反,运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就显得安全的多了,这是因为理论的确立过程本身就经历了多次的实践的考验,其使用的广度和深度要比我们的直接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和“靠谱”。在新课改背景下,也出现了多种教学理论,如掌握学习理论、很多学校和教师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的,显然,理论主义比经验主义推广,且使用的伸缩性很强。
(一)美术知识的正确性问题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无法给学生绝对正确的知识。这是因为对于知识正确性的评价本身就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事物的认识没有终点,尤其是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国更加明显。同一幅《向日葵》,在梵高生活的那个时代,不被人所欣赏和认可,到了今天反而被当代人推到了至高点。从美术作品欣赏的视角看,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只有标准变化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美术鉴赏的正确态度:无论欣赏还是评价都是基于自身的已有经验,因此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是多元的,并允许存在不一样的声音。而这点,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认知、视野和胸怀的发展都是极为关键的。
(二)获得美术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造”知识的过程
我们所谓的美术知识包括的内容应该是比较宽泛的,如美术史、主要美术流派、美术发展阶段、美术赏析、美术常识、美术的各类技巧画法等等,还需要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如历史、政治等。因此,获得美术知识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使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获得的一种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或者补充的过程。
(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
大学的美术教学一般是小班制,方便教师分别、具体的指导。而高中的美术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以及教学课时量有限,显然无法实现这样的指导。教师能做的便是通过讲解或者指导、引导学生赏析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和知识。尽管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来说,教师被认为是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建构者,但是同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教师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甚至可以说,教师的引导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美术知识的获得。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从某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分配上来看,教师为主导独自占用的时间似乎不长,但是我们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选择和准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情,预设课堂发展。这点是很重要的。因此,师生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动摇,相反,师生的关系更加的密切了。
三、小结
总之,建构主义就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借鉴和运用和尚且处于初级阶段,跟高中美术学科的结合更是少之又少。各个学科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尚在“争鸣”,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唯一的权威问题,况且真正的学术也应该是可以允许不一样的声音的存在。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本身就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大趋势。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美术学科结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如还没有融入多媒体美术教学等,但是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会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夏.试论经验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文化学刊,2018年05期.
[2]董连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融合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08期.
[3]劉丹.建构主义在高中美术欣赏课对话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4月.
[4]杜昱坤.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学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5月.
[5]苏海军.“读图”能力培养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4月.
[6]张亚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综述.教育现代化,2018年12期.
作者简介:谢永超,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