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多元复合型地学类人才培养

2018-11-07尼加提·阿布都逊蔡宏明宮相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人才

尼加提·阿布都逊 蔡宏明 宮相宽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一带一路”地学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如何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能够适应国际环境并能出色完成境内外地学合作任务的多元复合型地学人才提出了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地学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质专业双语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37-01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一带一路”分别从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和大陆边缘地带呈东向西贯穿了全球重要的战略枢纽,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大战略。我国通过沿“一带一路”配置战略资源,可在全球层面塑造更有利的资源战略态势,这为地学合作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地质学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整体为一拼合大陆,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其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多领域、全方位地学合作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带动及“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国家的各项能源政策逐渐变得开放、宽松,我国也高度重视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2]。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地学人才对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合作、资源和能源合作、经贸合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是实施“一带一路”的关键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优先投资于人。作为一个跨国共建、规模庞大、领域宽广的国际化系统工程,“一带一路”具体实施过程中无疑需要国内外技能型、智能型国际化人才的共同参与。人才是保证“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持续建设和长期推进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缺乏能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型人才,就难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掌握话语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各地具体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一项具体的基础性工作,这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一带一路”地学合作现状

“一带一路”地处四大板块,为合作地质调查、地质矿产信息数据库建设、成矿背景与成矿规律研究、矿产普查与勘探技术合作研究等方面形成“点-线-面”深层次的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格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趋紧,因而被誉为“新世纪能源基地”的“一带一路”备受国际社会重视,各国都渴望寻求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合作。随着地学合作的逐步开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进入部分沿线国家和地区,但由于语言、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困扰,工作开展难度大,倘若将来进行大规模勘探、开采就会捉襟见肘。目前,人才问题是真正制约“一带一路”地学合作的瓶颈之一,尤其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和语言文化背景的地学类人才缺口更大,因此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地学人才显得更为迫切。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地学类人才的思考与对策

全国地学类高校应认清这种形势,从国家“一带一路”需求出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当前地学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培养质量。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试行本硕连读,强化培养方向,实施导师制。国内地学院校高等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在此理论体系基础上,可强化某一专业或某一方向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根據培养方向和学生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选拔优秀的学生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使他们跟随高水平教师开展科研训练。可试行本硕连读制度,沿特定方向实施以“基础训练-研究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引导”为一体的梯度培养机制[4]。在学生选拔、分配导师、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逐渐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研氛围,发挥高水平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切实提高实践技能。一方面,从整体抓起,将野外地质实习与内业处理、仪器使用与数据分析处理等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学生野外实践能力,敦促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5]。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基本技能,给学生指明将来努力的方向,激发对学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开展多渠道、多方式人才培养,提高学历层次。一方面,具有地域优势的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和先进科研环境的其它地质院校进行联合培养。另一方面,以各类科研生产项目为媒介,学校与地方地矿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强野外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提升地质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利用国家教育优惠政策,提高学历层次,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在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针对性培养地学类人才。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强国际人才双向交流。通过招收沿线国家学生来国内高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进行合作研究、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建立有利于地学学术研究精英脱颖而出的广阔平台和育人环境。在大学本硕期间,优选愿意开展地学国际合作研究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和文化语言等方面加强学习,重点培养能适应沿线国家人文地理并能出色完成地学合作任务的地学人才。

5.教育过程中执行全方位育人。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一带一路”,使他们深刻认识要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阵地意识,积极努力学好相关专业课程,提高综合素质,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扎实基础。

结语

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全面推进境内外地学合作,我国地质界需要培养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地学人才,充分发挥地质领域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国内地质院校应抓住契机,发挥长处,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复合型地学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崔敏利, 叶锦华, 何学洲. “一带一路”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地质背景与成矿作用[J].地质通报, 2017(1):154-167.

[2]瑞江,陈其慎,聂凤军,等.关于“一带一路”地学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地球学报, 2017(4):433-440.

[3]刘大文.“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工作刍议[J].中国地质,2017(4):819-827.

[4]张照录,刘晓,丁东业,等.地方高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配置[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29-132.

[5]李国彪.关于地质类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28-131.

作者简介:

尼加提·阿布都逊(1987-),男,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从事大地构造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人才
人才云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