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篮球教学优化设计的实验研究

2018-11-07杨超艺游思远姚健朱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优化设计篮球

杨超艺 游思远 姚健 朱江

【摘要】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进行了篮球教学优化设计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经过12周36学时教学后,实验班的学生增加学习参与程度,降低消极兴趣,提升积极兴趣和自主学习程度;1分钟低运球、行进间运球过障碍的运动技能显著提升,篮底两侧1分钟投篮命中率提高。为今后体育老师篮球优化教学的指导提供理论参考和可操作性借鉴。

【关键词】小学 篮球 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面上重点课题“提升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子课题“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99-02

1.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儿童青少年中开展广泛的运动项目,具有高度竞技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因此,篮球运动成为发展青少年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专家学者和体育工作者将研究的方向放在体育教学设计优化上,特别是体育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后,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结构安排、学生投入、教学质量等都是必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次以小学篮球教学优化设计的教学实验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探索实效性更强的教学方法体系与教学过程模式,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市海珠区xx小学五年级学生。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实验教学前后,运用了《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调查。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重测信度系数的相似度较高,表明问卷调查的结果的可靠性。

12周36学时的篮球教学,一周3次课,每节课40分钟,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信息技术等新颖教具,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水平(见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后测,对学习兴趣培养及篮球基本技能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运用优化教学《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的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教学试验后的调查分析,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对上篮球课的参与度、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实验班学生上课的投入感较高、注意力较为集中,会主动的参与到篮球练习,体验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课后放学经常见到同学们在操场打比赛,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照班学生上课的兴奋程度、积极参与的主观意愿没有那么强烈,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厌学的情绪。

通过分析,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教学优化后教学模式更加合理,教学优化设计注重在教学中抓技术关键环节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合理教具,使学生在理解动作正确概念基础上相互教与学,促进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2]。通过直观性演示身体语言调动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布置学习任务和制定目标时,灵活掌握和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在自身努力或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克服一些困难完成动作,从而獲得成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3.2运用优化教学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性检验的结果与分析

3.2.1 1分钟原地低运球

通过表3数据,横向比较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1分钟低运球次数的变化。实验班经过12周篮球优化教学,一分钟运球次数增加了21.14次,提高幅度显著,标准差减少到5.26,说明实验班的学生运球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对照班经过常规教学,一分钟运球次数增加了14.81次,提高幅度明显,标准差增加了0.15,说明对照班学生运球稳定性降低。纵向比较,实验班比对照班1分钟运球平均次数多出6.95次,在标准差上实验班也低于对照班,表现出更加稳定。

1分钟原地低运球主要考察的学生运球能力[3]。实验组和对照组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差别,原因分析如下:(1)篮球优化教学结合信息技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作与规范动作对比,反复纠正练习,提高运球质量。(2)多种单个技能编排成组合游戏,伴随音乐多次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3)课后,利用微信小视频,录制学生动作发给老师,老师根据情况加以指导。

3.2.2行进间运球过障碍

通过表4数据,横向比较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成绩的变化。实验班经过12周篮球优化教学,运球过障碍平均时间减少了12.58秒,提高幅度显著,标准差减少到1.07,说明实验班的学生运球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对照班经过常规教学,运球过障碍平均时间减少了9.14秒,提高幅度明显,标准差增加了0.71,说明对照班学生运球稳定性降低。纵向比较,实验班比对照班进间运球过障碍少了1.36秒,在标准差上实验班也低于对照班,表现出更加稳定。

行进间运球过障碍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行进间的运球能力和人与球的结合能力[4]。实验组和对照组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差别,其原因分析如下:(1)通过信息技术观看运球过障碍视频,了解此项动作的重难点以及练习方法。(2)结合手环互联网技术,清楚知道学生的心率,及时调整练习强度。(3)篮球教学更注重组合技能的教学,符合学生生理需求,动作技能不断变换,不易产生疲劳感。

3.2.3篮底两侧1分钟投篮

通过表5数据,横向比较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底两侧1分钟投篮的成绩变化。实验班经过12周篮球优化教学,篮底两侧1分钟投篮的个数增加了2.35个,与前测比较有较大进步,标准差减少到0.36,说明实验班的学生投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对照班经过常规教学,篮底两侧1分钟投篮的个数增加了2.19个,投篮命中率提高,标准差降低,说明对照班学生投篮也趋于稳定,纵向比较,虽然实验班比对照班多0.14个,但整体相差不大。

篮底两侧1分钟投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不同位置原地投篮准确度[5]。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各方面指标差别都不是很大,其原因分析如下:(1)学生和家长可在课后用手机轻便的录制GIF动态教材,反馈给老师评价、指导,直观展现学生在体育教学当中的成长。(2)运球能力,实验组较好,在运球衔接投篮练习,会更占优势。但1分钟计时投篮,对心理负荷承受能力的考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投篮成绩没有明显差异,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本研究根据篮球教学单元和教学目标,优选了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将传统的教学的完整过程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4.1.2运用篮球优化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降低消极兴趣,提高积极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程度,增加其运动参与程度,使篮球教学的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健心健身效应。

4.1.3运用篮球优化教学,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有一定的提高,具体表现为:1分钟低运球次数增加明显,行进间运球过障碍时间显著缩短,篮底两侧1分钟中次数得到提高。

4.2建议

4.2.1根据篮球教学目标,選择最具代表性的篮球基本技术作为教学内容,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到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多层次性。

4.2.2我们一线教师对篮球教学、教学方法优化上高度重视,注重选择有助于学生技能掌握的教学方法。

4.2.3教师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小莲,江明世.篮球组合技术的特点和教学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3,2:40-42

[2]张大庆.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优化设计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3:28-29

[3]郑伟锋,宋建锋.小学段篮球运动校本课程开发例谈[J].体育教育,2011,4:4-5

[4]王汉滨.浅析篮球组合技术及其教学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6-147

[5]张辉明.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122-123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优化设计篮球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