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8-11-07何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高校体育

【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考察标准不再仅仅是知识储量,很大程度上关注综合能力,其中就包括体育。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满足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需求,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解决现有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 专项化教学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95-01

新课程改革对高校教育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稳定、有序的发展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学科,它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在开展教学改革、开发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功能,才能保证学生和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对于体育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体能的发展,实际上体育精神才是体育教学中真正应该关注的内容[1]。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认识了自己的身体,了解了关于自身健康的知识,田径、球类等专项技术进一步使学生的素质获得提高。有些地方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教师专项化水平弱,体育设施不完善等文体还是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实现。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不同地区和高校对体育专项化教育投入的经费存在较大差异。很多高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忽视体育人才的培养,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薄弱,对专项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制造了困难。

高校球类专项课程是高校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体育教育事业进行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内容。现有的高校体育球类课程设置现状与国家专业课程方案存在差距,教师教的内容与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动的听和应对考试的枯燥联系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接受能力。田径类项目比球类、健美操等课程更加枯燥无味[2]。教学内容没能和趣味性强的项目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认同枯燥乏味的过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大减小。教学上只有最终目标,缺乏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曲线,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同样的标准也让不同素质的学生感到压力。

2.高校体育专项化改革的相关实践

体育教育自身存在很大的特色,在兴起、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具有了创新的发展机会[3]。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开展中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专项化项目,进行项目练习和同学之间的比赛体验。在高校中,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方式还是体育课程,教师必须以正向的教学思想开展有效的专项化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够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学习专项化体育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趣味性。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的培养,给学生提升自我的更多机会。

教学中要从灌输知识变为讲解与训练相结合,不仅要理解专项体育项目的技能技巧,还要进行有效的实践吸收知识,在专项教学中的关键正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行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僵硬的知识灌输,要多尝试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主动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兴奋的学习过程中学懂知识。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与发展,使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辅助手段实现教学目的,合理的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调动了师生间的积极性,帮助教学组织形式效果的实现,尤其是多媒体声像技术的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程度。根据体育专项课程技术性要求高的特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效果。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技能交流,增强了熟练技术和提供实践机会的可能。还有高校可以建立专项体育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多个角度考核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开展能力、技能实践能力等形式调动师生发现问题的主动性,为高质量、个性化的动态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

3.高校体育专项化改革的实践理念

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应该适合体育活动和改革的发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定培养指导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改变落后于实际的教学方式。专业球类课程的设置要区别于单纯的学科本位倾向于多学科体系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发展,不仅单纯教技术,还要培养能力和体育精神。提高实用性减少无益的知识灌输,将具有趣味性的体育娱乐项目融入到专项化体育教学中。专项化的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专项学习以提高学生的项目专长。组织教学内容时,通过不断循环的身体训练巩固技术和体能,在实践中实现综合性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在对抗中熟悉变化与心理判断。专项化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师进行教学任务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磨合中,教师是能够产生很好的引导作用的主要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体育理论的宣传教育,组织更多贴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教学现有活动设置中的乐趣和行动结合,兼顾多种素质水平的学生,使教学改革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完善优化。

4.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發现,新的发展阶段,高校专项化体育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重视体能教育的同时培养积极的体育精神,平衡体育教学与知识获得之间的联系都不可缺少。我们要扩展高校专项化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改革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使高校教学改革更加科学、有效、实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明, 邵斌, 柏慧敏,等. 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大学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1):64-68.

[2]连洋.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6):82-84.

[3]凡新.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0):63-64.

作者简介:

何娟(1981-),女,汉族,湖南道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高校体育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