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背景下文化课教师在学徒制模式中的作用

2018-11-07杨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杨柳

【摘要】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匠人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创新动力,而这种精神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和可能性,有益于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在此过程中,要想使两者科学而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预想教育目的,文化课教师就要在不断教学反思中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工匠精神 文化课教师 学徒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67-02

引言: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渐渐开始成为任课教师的主要责任,而不单单局限于学生专业能力培育等基本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大力提倡学徒制教育模式,努力做此有效教学模式的引导者、实施者以及示范者,以充分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助益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主动探寻一系列科学的具体实施途径,以在切实践行学徒制的过程中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在学校、教师、企业三方紧密配合下使学生拥有较高层次的工匠精神,为学生将来一生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必要性

在当前工匠精神背景下,我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都对学生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国家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与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更加密切,这在为我国综合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此,我国首先就需要在经济方面做出反应,即摒弃制造大国的理念,致力于制造强国的打造,以在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具体打造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工匠精神理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甚至成为了某些企业的支柱文化,引领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始终做到精益求精,以高质量的成品参与到世界竞争当中去。

2.社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经济体制的实施与推行,我国社会就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良好状态,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都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人们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当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随之生发出更高层次的需求欲望。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条件与具体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就对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用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益于自己综合水准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为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更好的放松,同时也为了能够逐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人们就极其渴望在文化、娱乐等各方面享受到更高层次水平的服务。

3.企业/医院方面

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够在国内、国外企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做大做强,其领导就需要给予人才培养足够的重视,利用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助益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此外,在各个医院,只有对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各方面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他们才能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工匠精神,进而在工作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医院的升级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4.学校方面

中职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社会培育一批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在当前工匠精神主导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是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的。大多院校都习惯性地将培养重点放在专业能力上,甚至有的学校以理论教学为重,这都难以培養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各中职学校就逐渐转变了教育教学方针,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了具体教育教学之中,以期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持续致力于质量的精益求精、技艺的尽善尽美等,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

面对以上种种社会现实,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的自我定位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其需要大力倡行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极具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后备人才,益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方法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中,文化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做学徒制的引导者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都局限于学校这一环境中,很少有机会真正地与社会上企业或医院的高素质专业工作者有所接触,也就难以近距离地从他们身上汲取宝贵经验,因此,文化课教师就要扛起学徒制引导者的重大责任,成为沟通学生和企业、医院的桥梁。

2.做学徒制的实施者

在中职学校,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师徒关系,因此,文化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切实践行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倾力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具体而言,在平时的文化课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就要注意在基础知识之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精神与素养。

3.做学徒制的示范者

通常而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除了家长以外就属教师对其各方面的影响较大,那么在倡导学徒制教学的过程中,文化课教师就要将以身作则当作自己一言一行的指导理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鉴于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就要深入企业和医院,谦虚地拜师学艺,从他们身上学习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以成为优秀的学徒。之后,教师就可以转换为师傅的角色,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三、途径

在践行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文化课教师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也是需要仔细探寻斟酌的,以益于有效性的提升。

1.搭建学徒制模式的实践桥梁

在中职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部分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仅限于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不但难以拥有高素质的工匠精神,甚至连一般专业技能都难以做到熟练精通,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搭建起实践的桥梁。即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和课堂,走进企业和医院这些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各专业人才进行近距离交流,并在他们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实践练习当中,以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2.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无论是企业、医院的专业工作人员还是学生都是有着自己的任务的,两者不可能因为师徒关系就时时刻刻在一起讨论传授技艺,面对这一情况,文化课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为学生创建一定的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观看所拜师傅或其他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工作视频或者是讲座等。这样文化课教师就可以在充分发挥自我作用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进步的机会,以益于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巩固。

结语:

总之,在世界融合和竞争都不断加速的今天,工匠精神已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竞争力,因此,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化课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我作用,推动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改进,进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苏菲.基于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07):32-34.

[2]郭家韦.浅谈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内化培养[J].职业技术,2018(07):16-18.

[3]郑玉清.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05):5-8.

[4]苏建华.以工匠精神培育提升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06):82-8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