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我心像在中职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2018-11-07国春燕
国春燕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我心像没有确立,导致对其教育充满困难,运用正确方法,引导中职生建立并完善积极的自我心像,对于中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 构建 优化 积极的自我心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66-01
一、自我心像的核心思想
自我心像,是一个人在潜意识深处对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基本看法,是整个人在内心深处的反映。自我心像的形成是长期暗示心理的结果,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亲朋好友的影响,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不同人给予同样的外界刺激,因为自我心像不同,反应就不同,导致结果不同。结果又会影响自我心像,不断重复循环。可以说自我心像掌控了人的基本生活,每个人都用自己认为、能够或应该的方式面对自己的世界。
二、自我心像运用于中职思想教育
1.中职学生自我心像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生源对象多数为没有升入重点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甚至连初中都没有念完,家长为避免孩子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这些学生自我心像很相近,即消极的自我心像,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否定的评价,家长老师都说自己笨,不是读书的料,于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样就强化了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真正认为自己笨,是朽木不可雕,内心深处认为自己被老师遗弃,被家长放弃,缺乏安全感,外在表现有经常打架、闹事,上课不听课与老师对着干,讲话扰乱课堂,玩手机、睡觉等等,使学校、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痛却又无可奈何。这种消极的自我心像牢固的建立起来,他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家长老师就是磨破了嘴皮也别想他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所以要想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从改变他的思想开始,也就是改变他的自我心像。运用自我心像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2.理论依据
中职学生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而人的思想正是在15岁左右成熟,15岁之前,思想处于形成阶段,其中0~3岁最重要,这一阶段,环境影响思想,但是个人又无法选择环境,所以要依靠家庭教育;15岁之后,思想影响环境,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刺激取决于其思想,进入思想选择环境,环境又影响思想的循环。15岁之后,要改变一个人的现状,就要从改变其自我心像开始。
3.如何运用自我心像进行思想教育
自我心像形成过程具有随时、自然、轻松的特点,随时是指自我心像从形成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当下,学生听到的每一句话,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对自我心像有影响;自然是指不强迫、不勉强,学生自愿接受,这样才能沉淀下来,形成潜意识的防御机制。轻松是指没有压力,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更容易形成自我心像。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遵循这三个特点。
首先,要构建高品质的教师自我心像。
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不同的,一种是高尚的、言行一致的、诚实的;一种是不道德的、傲慢的、没有信誉的、不求上进的。设想一下这两种教师教育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呼唤的是第一种老师,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也说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优秀的自我心像,教师是快乐的、健康的、积极进取的、幸福的,才能引导学生走进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教师才有足够的底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其次,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改变心像,引导教育方向。
根据自我心像的形成原理,每个人都是在暗示中成长起来的,暗示塑造了学生的个性,自我心像就是个性或性格的图像,学生的言行举止就是自我心像的展示,自我心像是学生潜意识的核心,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生活的心理力量。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放大优点,弱化缺点与不足。其次,利用各项课外活动,比如运动会、129大合唱、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让学生展示才能,培养自信,改变心像。第三,请名师专家讲座,观看优秀影片、事迹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心境。
最后,通过内因,帮助学生确立并优化自我心像,内化教育成果。
哲学认为,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变化,都是先从内部信息变起而后向外扩展。因此外在的教育必须与学生心灵相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美好自我心像,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分清优势与劣势,对于学生优势,要帮助学生巩固,不断发展;对于不足,帮助学生转化。积极的自我心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三年职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在形成过程中还会有反复性与曲折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帮助学生优化自我心像,引领学生步入一个人生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贺淑曼《自我心像——成功第一要素》(现代特殊教育优才教育版1997年第三期)
[2]汲安庆《美丽心像,驱散情绪阴霾》(教师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