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学习”中如何公平的进行“个人评价”

2018-11-07于潭胡松魏永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小组学习

于潭 胡松 魏永亮

【摘要】“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如何公平公正的对“小组学习”中的个人进行评价十分重要。正确的“个人评价”能促进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团队学习、协作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技能。不当的“个人评价”会使得团队吃大锅飯,引起懈怠。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小组学习 个人评价 公平公正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校级在线课程“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A1-0201-00-1317);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校级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研究项目“任务驱动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法在《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课程中的实践”(A1-0201-00-03211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A1-2060-17-00010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60-01

一、引言

“小组学习”是以4-6人为单位,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知、道德、情感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1]。该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如何公平公正的对“小组学习”中的个人进行评价十分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课程为例,提出了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标准。

二、对组长的评价

组长是团队的领头羊,主要负责与教师沟通具体任务,对“学习研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分解与分配;负责指定每次“学习研讨”活动的主持人、发言人和记录人员;负责召集每次“学习研讨”活动的课后讨论会,确定课后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负责收集每次“学习研讨”活动中小组成员所提交的书面材料。

为了帮助组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对“小组学习”中的个体进行评价时,给予组长对各成员按照各自贡献分配比例的权利。比如小组有5个人,那么平均为0.2,组长给每个成员分配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并以此比例来计算每个成员对小组活动的贡献度(小组成绩乘以系数),系数=0.80*个人比例/小组平均比例,其中个人比例由组长根据每个小组成员对大作业的贡献进行分配,所有小组成员的个人比例之和为1;小组平均比例=1/小组人数。注意:因为除了大作业部分之外,还有其他加分项,所以在大作业成绩的基础上乘以80%。

同时为了能够对小组长对各成员的评价进行监督和调整,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提交自己对小组的贡献,自己具体做了什么事情。同时,每周或每两周,教师会参与小组讨论,并了解小组进展,并给予指导。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较好的了解每个同学在小组中的角色和参与的工作多少、优劣,以及小组是否合作良好。对于这部分的考查,会对应一个团队合作加分项,根据各成员是否能够很好的跟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团队合作,很好的参与大作业工作。该加分项有-10~10分的不同级别。同时,因为小组长的贡献较大,付出较多,所以根据小组长的表现,对小组长,进行2-10分的加分。

三、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各小组成员对团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小组长而各小组成员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工作的话,小组工作也不能很好完成。

为了积极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积极对小组长进行配合,小组成员的小组贡献度部分成绩的系数由小组长给出(见上文)。同时,教师根据其在小组活动中的贡献和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协作程度,给出团队合作加分项-10~10分。

同时,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组研讨和各个活动,对小组研讨活动的不同角色也予以加分。例如,撰写最终的大作业论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收集每个同学完成的工作,并予以合理编纂。所以对于撰写小组论文的同学,根据其工作的优劣,有5-10分的加分,对于多人共同完成小组论文的情况,将5-10分合理分配给每个参与的同学。

对于每两周讨论的汇报的同学,以及最终大作业的汇报人员,根据个人的表现,有2-10分的加分。对于小组讨论的记录员,根据表现,有2-5分的加分。对于小组讨论的主持人,根据表现,有2-5分的加分。为了促进同学们互相帮助,特意设置了帮助他人的加分项,重要的知识点2分/个,简单的知识点0.5分/个。

另外,为了培养同学们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设置了学习态度加分项:课堂表现优秀加减分,根据个人表现,本项系数为-0.1~0.1;积极参加答疑和自习辅导,1-2分/次,表现好,会有额外加分。

四、结论

通过小组学习贡献加分项、团队合作加分项、小组角色加分项、互相帮助加分项、学习态度加分项等比较全方位的考核,就能够比较公平公正的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也有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程伟.小组学习的实践误区及常态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 2015(10): 59-62.

作者简介:

于潭(1987-),女,山东潍坊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小组学习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浅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