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2018-11-07黄琳
黄琳
【摘要】小学阶段是形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问题意识则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发展的起点,学生不具备问题意识,数学思想及能力的发展便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树之本。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运动持续深入的当下,一线教师应积极寻求切合教学实际的策略及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就此一话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三点策略性意见,即“寻起点,引发认知冲突;建平台,营造问题氛围;搭架子,拓展思考空间”。一己之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意识培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14-01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育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启蒙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此阶段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运动持续深入的当下,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究的课题。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此一话题谈几点个人见解,希望对教育同仁有所助益。
一、寻起点,引发认知冲突
教学研究表明,认知冲突的产生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认知冲突,简单地说即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冲突的引发有助于创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思维积极性。而引发认知冲突的关键则在于寻找和捕捉到恰当的思维认知起点,也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新旧知识结合点”。这种认知起点可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找到恰当的认知起点,并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固有的认知与新的问题产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问题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在找到恰当起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则学生通常都会产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而在教师经常性的引导和思维习惯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其问题意识也将得以显著提升。
例如在初步学习乘法时,笔者在微课视频开头首先呈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去买糖,一块糖5角,一共买4块,则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根据学过的加法可以得出答案,但需要一定时间,这时就趁势问大家:“大家都可以用学过的加法算出答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不用想就说出答案吗?”学生们表示不能,同时也会产生认知冲突和好奇心。然后笔者再顺势引出新课:“学了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几乎想也不用想,就可以马上得到答案……”这样,就以引发认知冲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并使其带着问题投入到对乘法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建平台,营造问题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听、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与新课标倡导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不相符合。因为当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时,一来导致其主观上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二来也缺乏提问的机会和场合。此外,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往往会顾虑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无意义,害怕惹来讥笑甚至是老师的批评,因而不敢大胆提问,也就谈不上积极思考因此。因此,教师应善于创建开放性、民主性的课堂平台,创设良好的问题氛围,以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保持学习热情从而乐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话语、手势、眼神等方式加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另外还要充分认识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肯定和激励的基础上加以巧妙引导。如在学习多变面积相关知识时,学生对于图形的感知力有强弱之分,有的同学感到很简单,有的则感到吃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不尽人意。笔者采取的做法是利用纸张制作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肯定其进步使其感受到提问的乐趣。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培养其问题意识。
三、搭架子,拓展思考空間
除了要做好上述两点外,教师还要善于“搭架子”,使学生拓展思考空间,即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虽然知识体系的构建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一般更指向于初高中数学学习,但是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在经过小学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想,教师若在教学中合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对于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大有助益。而综合素养提高了,问题意识自然也水涨船高,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打破各章节和知识部分的界限,在教学中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雏形,拓展思考空间,通过“搭架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笔者会适当地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为下阶段学习三角形作出合理铺垫,这既对接下来的学习有利,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意识和思维。再如,学习除法时对乘法知识进行回顾和联系,使学生从正反两个反面思考相关问题。另外,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前,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总之,我们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知识体系和数学综合素养,进而对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三点浅显意见。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着较大涵盖面和一定深度的课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并勤于总结。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形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问题意识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发展的起点,学生不具备问题意识,数学思想及能力的发展便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树之本。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运动持续深入的当下,我们应积极寻求切合教学实际的策略及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抛砖引玉,尚祈方家指教。
参考文献:
[1]杨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几种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2]曲尼卓嘎.新课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14,(2).
[3]林朝华.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探[J].科技资讯,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