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之“行程问题”的课堂教学探讨

2018-11-07梁伟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年级素养

梁伟坤

【摘要】小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新课标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行程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小学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在小学数学中进行“行程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及素养,尤其是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年级 数学 问题解决 行程问题 课堂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104-02

数学“问题解决”对于培養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下面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课堂实施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行程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概述

数学“问题解决”就是指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陌生或是情况复杂一点的数学问题(该问题本身源于实际生活或是数学内部),或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找方法与技巧解决数学问题,新课标中注重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三个学习过程,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解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1.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代表着一个或几个主体共同完成一项或是几项工作的一类问题。作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行程问题”的教学对“四基”的落实,以及“四能”的培养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行程问题”具体是指与时间、速度以及路程三者有关的数学问题,是研究主体运动的应用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数”也比较全面,有整数、小数、分数的行程问题,涉及的运动变化情况也较多,有的涉及一个主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运动。运动方向有相向运动、同向运动以及背向运动。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为:

路程=速度×时间(s=v·t);

速度=路程÷时间(v=s÷t);

时间=路程÷速度(t=s÷v)。

2.小学行程“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就数学教师而言,首先要掌握好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知识、数学方法论以及数学思想史等知识,这样才能够深入分析、运用教材并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经验丰富教学素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首先,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方面,学校可以要求数学老师坚持每学期写一篇真实的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并在期末时选取几篇优秀、成功的案例或教学故事在校本教研活动上进行宣读、交流;使老师们可以从中积累教学经验实现自我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再者就是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培训,要跟进落实,保证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常用的教学软件,比如交互式白板、PPT、Word以及Excel等软件。除此以外,教师自身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要热爱数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坚定的学习信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为: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认真阅读书本、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等。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可以从“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三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让学生认真读题和善于观察、读懂和理解题中的关键词、详细分析数量关系、答题的格式规范、检验、总结反思等;

例如:五年级上册P79的列方程解相遇问题,“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学生要掌握解题方法,每个学习过程、每一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规范、都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素养。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又为初中的解决代数问题作好铺垫。

(3)巩固基础知识,注重算理教学

行程问题题型变化无穷,是一类动态的充满趣味的数学题。它最核心的三个量就是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三个概念的明确认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小学生在中年级的时候虽然已经对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容易存在遗忘、或是记忆模糊现象,所以教师在开始行程问题教学之前,一定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对生活的感知为基础,加深巩固学生对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明确速度与路程的区别,使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自然地与头脑中原有经验相结合,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五年级上册“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他从家骑车到3千米远的学校需要多少小时?”以及六年级上册“小明家离学校■千米,他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步行到学校,多少小时才能到达?”,这两个数学“问题解决”中,路程的数都比速度小,按照学生以前的一般经验,都是习惯了用大数除以小数等于时间来解决问题。因此加深巩固学生对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明确速度与路程的区别,掌握用算理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能为学习更加复杂的行程问题做好铺垫。另外,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实例,亦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类似游戏过关的形式中进行数学计算,做对一道题目,就可以进入下一关,这样类似的形式将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经验,创设恰当、生动的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广泛搜集教学素材,将教材上提供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源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符合小学生思考方式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行程问题中“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现场演示,再运用多媒体软件创设一个两人或两车相遇(或追上时)的动画情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理解关键词:同时出发、行的时间相同,方向等,然后再上升到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行程问题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它是一类“动态”的数学问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将弥补学生背景知识匮乏的缺憾。小学生好奇心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将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近小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长此以往,将拓展学生的视野,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基础教育中全面高效的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工作,不仅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更利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起到促进作用,更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桂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策略[J].学周刊,2016,08:192.

[2]王诗婷.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问题提出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06:59+46.

[3]张铭.“对症下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15,S1:63.

[4]孙群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10-113.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高年级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