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研究
2018-11-07钟庆文王斌
钟庆文 王斌
摘 要:本文对江苏省“十三?五”高职教师培训重点改革项目——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的理念内涵、模型架构、内容模块、形式方法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建构江苏特色高职师资培训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教师职业素养;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江苏省“十三?五”高职教师培训改革试点的“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项目”致力探索“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力求形成江苏省高职师资培训新特色。
一、“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考核促成效,创新“培训方法突出行动导向,培训形式融集中培训、学习社群与在岗学习于一体,线上线下学习贯穿全过程”的江苏高职师培新特色。
1.培训内容突出基础性与聚焦性
突出新教师生涯初期需求导向,重点培养新教师立德树人观念与敬业爱岗态度;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解决“上好一堂课”的问题;顺应信息时代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2.培训方法突出实践性与互动性
推进由高职名师培训高职教师策略,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情境、行动导向培训教学方法;以教学观摩与教学竞赛方式促练促训,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3.培训形式突出交互性与协作性
构建互联网学习社群,强化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融集中培训、在线研修和在岗学习于一体;创新学员报告会、答疑会、交流会、点评会等特色新颖鲜明的培训形式,用学员自身资源展现集体教育的魅力。
4.培训考核突出过程性与绩效性
学员完成培训课程配套的系列教学设计与能力训练任务,在小组学习社群中交流、反思与提高,以小组典型代表作品作为考核成绩;“一一过堂、人人过关”参加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训,以绩考核。
(二)“互联网+交互式”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产生于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依赖学习者已有经验系统,在社会性、协作性活动中学,在情境、协作、对话中完成意义建构。因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必须创设有助于互動交流的情境和实践场景,形成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是在“网络平台、集中培训课堂、校本实践”三环境系统中,通过组建小组学习社群,实现在线学习和集中培训、岗位实践融通,提升职业素养的新培训模式。培训教师借助“课堂派”等云教学软件现场授课与在线课程库开展移动客户端学习,充分体现“互联网”运用特色。在为期一年的在岗研修与实践的培训阶段,学员主要通过在线课程与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社群开展小组与个体研修实践。在为期15天的集中授课阶段,一是将培训内容(以问题情境、任务驱动形态展示)在线展示,建构开放在线课程,打造模块化培训课程;二是将教学过程管控置于互联网环境,实现学员考勤、考核、培训评价等管理智能化、便捷化;三是在培训形式方法上通过组建在线学习社群,形成学员、小组、教师,承训方、学员与派送单位间一体化交互学习空间,开展全方位培训。
“交互式”一是指集中培训授课吸收翻转课堂的优点,教学组织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交互,线上线下交互;二是指个人在岗研修、集中培训课堂、小组学习社群研修三种形式交互、三种学习环境交互;三是指行动导向培训教学让所有培训参与者实现互动体验。
二、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模型建构
当下高职师资培训最大问题是孤悬于学员实践与成长环境的讲座式培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突破传统培训教学的时空维度,将学员的成长需求、工作实践环境与集中培训融通。根据建构主义与信息加工理论,“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的模型建构在培训教学内容上应用数字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信息重新编码;在培训形式上建立小组学习社群,开展合作学习与在岗学习校本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创设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情境,促进师生互动分享,促进学员能力发展。
培训按照信息处理的形态分为“信息呈现(与选择)、信息整合(与组织)、信息应用(与实践)”三个阶段,对应三种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培训目标(能力提升、意义形成与获得认知结构)。三阶段的培训运行自成系统,承担不同任务,相互交融但形成完整系统。建构智慧培训教学(学习)平台、在线课程库与小组研修空间,使之具有教与学、资源汇聚整合、运行管理等多重功能,从授课、研讨、互动、练习、实践多个层面开展培训,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实现培训管理移动化(如图1)。
三、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内容
(一)培训课程设计
新教师项目培训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二)培训运行与组织
从现代学习理论视角看,培训教与学的过程是信息编码并传递的过程。培训运行与组织按照信息编码形态分为三个阶段。运行模式如下(图2):
一是学习前阶段重在“信息呈现、促进选择”——教师陈述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与任务,呈现教学信息。如,发布教学活动公告、课程大纲与考核等教学文件;发布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课件、视频、参考文献、案例、自学辅导资源、实践活动链接等);列出任务清单;教师按专题或单元开展活动,答疑、反馈,督促学员开展自学及小组学习。学员则参加小组学习与导师辅导活动,提取信息,完成任务,提交完成任务情况与成果。
二是学习中阶段重在“信息整合、促进建构”——教师进行信息重构,帮助学员意义建构。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利用培训课堂开展集中教学,执行行动导向、问题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引导学员互动体验。如,为学员提供新资源,展示教学新内容架构,激发学员思维;创造学习情境,分析观点,提炼总结,达成共识,评价反馈等。学员则以理解建构为目标,并与小组成员分享感受与观点,汇报展示完成任务情况。
三是学习后阶段重在“信息应用、促进实践”——教师通过升华提炼,帮助学员解决现实问题,形成能力。教师活动主要有:通过小组在线空间发布指导信息,组织小组认知型专题研讨活动,指导学员解决在岗实践问题。学员则以培训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在小组组长与基地指导教师团队帮助下完成在岗位研修相关任务为主。
(三)培训形式
重点在于基于互联网搭建横跨虚拟课堂、真实课堂、岗位实践三种环境的小组学习社群,融小组在线研修、集中培训课堂和个人在岗研修于一体。
1.集中授课
主要学习培训模块课程,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配套教学实践观摩与教学能力竞赛。制定小组学习研讨计划,全程实施任务驱动,所有培训单元课目均要配套作业与任务。学员与小组在教辅团队指导下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将代表作品提交导师团队批阅,以小组代表作品成绩为全组成员个人成绩。
2.小组学习社群活动
互联网学习平台开设“在线学习资源”“小组研修空间”“学员档案”等必备栏目,探索在线学习社群培训(学员以10人左右为单位分组,集中授课与在线学习同步),实现数字化在线学习课程,融培训管理、培训教学与考核功能于一体。集中授课期间,学员、授课专家与基地辅导教师团队围绕集中培训单元课目在“小组研修空间”发布在线学习资源,布置作业任务,组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研讨、练习与考核活动。
3.个人在岗研修
学员根据个人培训任务书,自学“新教师入门必读、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书籍,围绕高职教育主题开展研讨,完成学员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如,上交教学设计案、教学录像,微课案、課题申报书各1份,发表博文10篇等。
(四)培训方法
培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在体现行动导向,以“实操演练、探究研讨、体验交流、示范观摩、案例分析”等方法为主,实现培训教学理实一体化。
1.教学设计强调情境教学
教学设计考虑任务驱动与问题情境,注重实操演练、现场与在线互动探究。所有课程要有操作性任务,特别是“职教教学”模块中教学技能培训,每期培训班都必须聘请高职院校名师团队带领学员实训。
2.探索互动交流培训新方法
大胆创新学员生涯体验报告会、班主任工作答疑会、身边师德故事交流报告会、课题申报案例点评会等,“用学员身边的人和事”讲述职教人的故事,开展自我教育、集体教育。
3.组织教学观摩与教学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要上一次课;教学观摩要求学员形成观后感并小组研讨;举办一年一度的全省新教师教学竞赛,全员参与,通过评比遴选代表参加省级决赛,以竞赛方式检验培训效果、考核成绩。
(五)培训评价
培训考核评价强调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个体与团队考核相结合、教师与学员考核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具体如下:学员考核覆盖“集中培训”“小组在线研修”与“在岗研修”三种形式,分别制定考核办法,确保各个环节有任务、有成果、有考核,形成完整文本操作细则。
强调学员成绩多元化多主体评价。对承办高校探索了线上抽查测试考核机制,随机抽选若干个在线学习小组空间,全程追踪,重点观察其线上互动等学习活动组织与任务完成情况。
重视对承办高校、培训教师与学员的考核。组织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与考核。涵盖学员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态度、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等量化满意度调查,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四、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成效
经过3年的实践,新教师项目“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改革形成了“培训课程资源数字化”“行动导向培训教学模式”“小组学习社群建构”“线上线下学习”“注重过程与结果考核”等江苏省高职师资培训模式新特色,形成了江苏省级高职师资培训工作新范式,实现了“网络化培训空间、模块化培训内容、行动化教学设计、情境化学习方法、多元化效果评价”。成效如下:
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了远程在岗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通过学员小组学习社群,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通过创新各种体验报告会等新形式,实现了个人研修与师生、生生互动相结合;通过高职名师与教学团队授课,实行行动导向教学及以赛促训,实现了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培训有效地帮助了新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必备的教学教育科研技能,为今后的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新教师培训项目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将不余余力深化改革,打造与高职教育大省匹配的江苏省级师资培训新品牌、新名片。
参考文献
[1]杨虎,张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跳跃:解读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以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为例[J].继续教育,2018(6).
[2]张静,杨颖,李明理.新技术视域下课堂变革中的教师综合职能架构设计[J].继续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