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问题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
2018-11-07刘梦晨
刘梦晨
摘 要:青少年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塑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差行为,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化的介入。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影响其心理体验,是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因此,社工介入叛逆青少年问题从家庭角度着手,开展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拓展家庭治愈能力,有效解决青少年叛逆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社会工作;家庭干预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中的过渡时期,叛逆期则是其成长的必经之路。强烈需要自主权的青少年经常使用各种手段来确立他们自己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个体行为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系统内部问题的反映,青少年叛逆与其家庭系统不良运行密切相关。我们从青少年叛逆问题出发,根据叛逆原因,探索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与能力,进行青少年叛逆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尝试。
1 青少年叛逆问题探究
1.1 青少年叛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叛逆指具有反叛的思想和行为,总是违背他人的意愿,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青少年处于心理上的“过渡期”,内心脆弱敏感,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行为模式较为偏激,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增强,容易与父母、老师发生正面对抗。具体表现为:1.倔强;2.自以为是;3.与父母、老师的反抗倾向。[1]
1.2 青少年叛逆的原因追溯
青少年问题形成的因素是复杂的,叛逆问题可能涉及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社会活动圈子等等。同时,青少年时期作为自我塑造的关键时期,不稳定的特征也使其问题产生存在不确定性。以下着重介绍生理心理、家庭和学校三个部分。
1)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成长。青少年在青春期早期会表现出困惑不安、焦躁等情绪,对异性产生疏远和反感的情绪,容易诱发青少年的叛逆行为。
2)家庭因素的影响。亲子沟通的单向性导致亲子沟通基本上是父母对孩子单向的指责埋怨型,而没有去发现孩子的感觉、愿望与需求。家庭中夫妻双方由于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期望值的不一致,对待叛逆问题会有不同的认知与看法,产生夫妻双方的对立,进而影响到亲子关系。另外亲子价值观的差异使亲子互动产生冲突与对抗,父母成绩重要、家长绝对权力的价值观与青少年理解尊重、平等对话的价值观相悖,从而引发青少年叛逆行为。
3)学校因素的推动。由于教师层面自上而下的沟通和校园氛围中对优秀学生的对比意识影响,缺乏平等交流,青少年产生“别人家的孩子”的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叛逆行为。
2 叛逆问题社会工作的介入
对于青少年叛逆问题,社会工作常见的两种介入方式如下所示:
2.1 以学校生活为基础的小组工作
学校中对于叛逆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主要是面向叛逆少年同辈群体,利用叛逆青少年群体心理易产生共鸣的特点,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吸引他们参加,表达内心感受,发泄内心潜藏的怨愤,从而舒缓心理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叛逆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介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模式,组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将叛逆青少年聚集在一起,开展活动,帮助青少年改变。
2.2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案矫治
社会工作者对此介入用注意从家庭入手,了解其家庭系统及系统内部各部分的亲疏关系,探索青少年内心对于家庭问题的态度,发现青少年叛逆的家庭导火线。介入过程中可以通过家庭雕塑、冰山探索等方法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紧张的关系,从而缓和矛盾,拉近亲子关系。同时对于父母的青春期知识再教育也亟待开展。
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工作者采取分别约谈以及共同约谈青少年本人及其父母的方式,在会谈过程中观察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及思考方式,从中发现青少年叛逆问题产生的关键,找出介入点,利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双方相互理解,打开青少年封闭的内心世界,抚平创伤,促进青少年正确认识并认同自己,缓解甚至解决叛逆问题
3 家庭社会工作现实干预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青少年群体,是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伦理和基本理论运用于青少年所生活的家庭,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因家庭功能不良、家庭结构缺损、家庭互动受阻等所导致的青少年家庭问题。[2]
下面我们根据笔者参与的案例了解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对叛逆问题的干预。
案主刘常(化名)今年13岁,在读小学五年级。父母忙于工作,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是家中第一個孩子,刘常自小在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然而这一切在案主弟弟出生的时候改变了:“家里人都照顾小弟弟,我总是被骂,小弟弟很调皮招惹我我还手就会被骂,我很委屈,有时候会控住不住情绪,脾气暴躁和家人争吵,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真的忍不住。”案主处于青春期,也因为弟弟的出现提前成长,对于家人对自己和弟弟不平等对待案主产生抵触、怨恨和愤懑情绪,在生活上爱与家人作对,在学校捣乱受到老师批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案主叛逆问题与家庭有着很大的联系。首先,父母工作忙与案主交流沟通少,这导致案主内心被关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隔代照顾虽然关爱,但缺乏父母的成长关爱对于案主发展还是不利的。其次,家庭关系中,对于案主与弟弟的分析家人选择偏向弟弟,造成了案主内心的不平。再次,家庭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案主父亲沉默寡言,且父母工作忙和案主交流少,在案主在校表现不佳受到老师批评时父母会对案主进行打骂行为,缺乏必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另外,案主家庭结构复杂,四世同堂,家庭人员众多,相处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案主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躁动伴随着对现实的不满,案主的叛逆表现比同辈群体更甚,并且影响到了案主生活和学习,也影响了案主和身边家人、同学等的相处。
根据服务需要,社工利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通过认识和理解案主及其发展过程,来认识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建立了对人性的假设、对求助者问题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和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并采用多种治疗技巧帮助案主。具体服务如下:
第一次:以建立个案工作关系为首要目的。用方言与案主家人沟通起来也很亲切、方便,建立起工作关系很顺利,得到了案主家人的支持和案主自身的同意。第二次:与案主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其近况入手,引出话题,经过进一步交流。社工帮助案主完成家庭图的绘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和真实需求,潜移默化引导案主发现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第三次:与案主家人进行深入交谈,进行家庭雕塑,使案主整个家庭系统得到有机运行,并发生改变。第四次:评估与结案。后期评估:我们通过与案主和其身边人的访谈中了解到案主的改变。通过跟踪深入,监督案主的行为态度的改变,坚持不定期与案主交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今案主与家人相处愉快,在校表现良好,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青少年来说有着好胜心强、叛逆的特性,对于叛逆期青少年的矫治,需要社会工作者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需求、家庭系统、学校系统、同辈群体等,分析他们产生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充分利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治疗模式进行辅导。家庭作为青少年性格养成的重要环境,需要得到极大地重视。我们在进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影响和治愈的能力,进行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的干预,帮助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羽,司汉武. 叛逆期青少年行为表现及其矫治. 商界论坛
[2]陈钟林,金小红.青少年社会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