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
2018-11-07强红霞
强红霞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初中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尤其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针对于此,文章主要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行互动教学必要性体现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互动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课堂 互动式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80-01
前言
对于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解难度且相关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使得学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相关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概念性过强,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讲解。而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出现,对于学生独立性、主动参与性的培养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甚至可以在互动教学中将《道德与法治》的抽象理论以及概念简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行互动教学的必要性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相关人员明确表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并于2016年要求全体中小学将义务教育阶段中,涉及到的《品德与生活》以及《思想品德课程》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版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将之前的课程知识进行了整合,在理论知识与概念方面增设了较多的内容,相应的难度也大了起来。对于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具有较强的概念性以及理论性,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当前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而且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1]。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多数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具体的学习成果进行互动交流。互动式教学比较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教师的主导观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教学当中,正确地理解课堂教学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在《道德與法治》课堂中实行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政治知识变得简单化,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理解知识内容,进行双向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学生可以逐级攻破较为抽象的知识概念,优化自身的知识掌握结构,达到有效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课堂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具有必要性。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实践
2.1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学习感受
在新的教学观念引导之下,互动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一问一答”,而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如在讲解《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互动式教学要求,让学生说出自己进入初中生活的感受,并且与同学之间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2 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强化课堂教学效率
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各项活动的先驱者除了要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师生友好的教学气氛,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解《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教师应该事先让学生了解责任的界定范围与内容,初步掌握责任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教学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求知需求,进行教学讲解,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打造良好互动型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些关于自身的经历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激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求知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互动式教学更加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互性,教学过程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教师人员与学生可以利用多种讨论方式发表各自的观点,经过思维的有效碰撞,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最重要的是,利用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消除传统课堂模式交流少的阻碍。对于实践性与人文性较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良好的互动教学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性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J].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