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反思与重构
2018-11-07高健群王少波
高健群 王少波
【摘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从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反思的误区说起,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如何进行反思与重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办学特色 反思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31-01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它在学校改革和发展当中,特别是在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是外界认识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不断的反思、重构与优化。
1.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反思与重构的误区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的既有机遇更有挑战。要想把握当前的良好形势,迎头赶上,高职院校需要对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反思与重构。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理解,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其次,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等同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应在遵循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共性基础上,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再次,不能过分夸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差异性,应做到在研究二者共性基础上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办学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真正的特色应建立在学校本身的历史发展内涵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
2.如何优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优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对办学特色进行反思与重构基础上采取的一些强化性举措。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服务于地方的高职院校,2014年省级示范院校验收顺利完成,学校随之进入后示范发展阶段,为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学校对原有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坚持“立足地方、立德树人;精细管理,精准培养”的办学宗旨,“控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名校”的办学目标,以学生成才、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强化内涵建设,形成了“54321”的办学特色。并有了如下举措:
2.1创新“五个衔接”的育人模式
学校依据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围绕宜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部署,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这个基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贯穿“专业与产业衔接,课程与职业标准衔接,教学与生产衔接,教师与师傅衔接,学生与员工衔接”的“五个衔接”,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护理专业的“1124”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层递进”校园结合模式、生物质能应用技术(锂电方向)专业“园企校融合、课岗能一体”模式,这些人才模式的形成凸显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2形成“四方联动”的育人机制
学校从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入手,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惑。2009年,学校率先在国内开设锂电新能源专业之际,构建“园企校融合,课岗能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形成的“推进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对接”模式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为“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已于2014年完成,取得积极成果。同时,促成了宜春市政府成立“宜春市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政府的重视与参与,为校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
2.3营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办学根本宗旨,已形成三大特色育人文化:一是榜样育人,二是环境育人,三是实践育人。学校以校园文化节、体育运动会、技能竞赛会为载体,宣传践行三大特色育人文化。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社团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和社会体验观察等主题活动之外,全校5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其它活动,涌现出一批校园文化精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学校开展民族工作“连心共建”活动,每年拨专款支持少数民族学生举办彝历新年、藏历新年欢庆活动,同时,多措并举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学校已被列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2.4构建“两个贯通”的育人体系
为了秉承终身教育理念,畅通学生多样化、多途径的成才通道,学校加快了构建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合作、中高职紧密衔接、专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
学校与宜春市十个县市区的11所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办学联盟,实施中高职贯通项目。学校还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境外应用型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专本贯通,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5打造“一个基地”的育人平台
学校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潮流,将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相统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建设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集教学、模拟、实践、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基地推行“模拟环境下三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门头标识,统一教师指导,目前已有近20个项目进入基地孵化。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多元化服务平台,编写《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手册》,免费为致力于创业的在校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融资服务、项目申报服务、人力資源服务、培训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法律服务、工商模拟服务等。学校与宜春市就业局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已开办多期创业培训班,免费培训在校大学生、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社会(企业)人员共计数百人。
3.结语
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它既是一个长期发展衍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高职院校能否形成自身特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地方人才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学校的生命力。只有进一步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明确办学定位,扩大办学视野,提高办学质量,才能把高职院校建成办学机制灵活、办学特色突出、中高对接紧密、服务地方有力、社会声誉良好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名校。
参考文献:
[1]王健.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凝炼办学特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15-17.
[2]刘智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 [J].大学教育科学,2003,(1):9-11.
作者简介:
高健群(1963.06.13-),男,江西宜春人,硕士,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从事高职教育,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