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高考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及备考策略

2018-11-07梁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

梁起

【摘要】作文既是教学难点,又是教学重点,尤其是高考作文更是占据着特殊地位,不仅所占分值较大,还是对学生汉语知识水平与语言整合能力的综合考查。在高考作文教学中,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运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即为其中之一。本文针对高考作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着重管窥,并制定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作文 生活化教学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94-01

近年来,生活化教学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影响着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与考查要点。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认真研究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高考的特点重新优化作文教学,努力体现生活化色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备考,借助生活化教学指导他们做好高考作文备考工作,指引学生写出优质作文。

一、运用生活沉淀体悟写作技法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海报、标语、歌曲、语言等,包含着大量的写作技法。在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备考,教师需组织学生用心体会、感悟和思考生活,让他们在生活沉淀中体悟写作技法。举个例子,诗歌《雨中思乡》:

绵绵细雨,细雨绵绵

苍空中飘落的雨滴成线

恰如游子剪不断的思念

故乡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个明净的村庄

麦浪在乡亲的梦里滚翻

绿树中的一角屋檐冒着袅袅炊烟

想象爬上故鄉的山头

……

教师应该这样引导:“故乡的雨”这一意象可不可以替换成其他意象?将“绵绵细雨,细雨绵绵”,比喻成“恰如游子剪不断的思念”有什么妙处?这种修辞运用、遣词造句同生活情境相统一的写作技法怎么迁移至作文中?同时,“思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自己可以感同身受,而且接触到的诗词、歌曲、影视作品等较多,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可以触碰他们的内心,情感受到强烈冲击,促进他们对写作技法的提炼。如此,基于学生熟悉的诗歌出发,引领他们结合生活情境选择恰当的写作意象,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使其充分感受到写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促进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真正落实,为高考作文做准备。

二、采用生活经历选取写作素材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通常会遇到没有写作素材的窘况,面对作文题目时凭空想象,随意捏造素材,有的甚至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经历,或未经消化的素材,最终写出的作文思想情感不丰富,更是难以感染读者。对此,在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备考中,教师需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从中选取恰当的协助素材。诸如,高中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准备一张稿纸,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个人感悟,张贴在教室的后墙上。这样能够强制性的督促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与表现生活,抓住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他们写出的作文将会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且融入个人真情实感,感染读者的内心和情感。再如,按照学号顺序每天由一名学生负责购买一份报纸,之后在各自学习小组中一起摘录接近个人实际生活的新闻事件,同样张贴在教室的后墙上,作文课上可以进行扩写或改写。如此,学生写出的作文将会保持生活化,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则具有深刻性。补写、仿写、扩写、缩写等写作方法基于生活素材角度出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真正爱上写作,长时间的在这种语境中进行作文备考,可以写出真正的生活化美文、情文和真文。

三、借助传统文化寻求写作突破

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和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考与高考中的比重,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避免受到异质文化的侵袭。所以,对于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备考来说,同样需要借助传统文化寻求突破,也是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新突破。其实,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一直以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影响着学生,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像各种节日文化,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以及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了解和感悟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以此为突破口走进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为他们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备考途径。除上述传统文化之外,对联文化、民歌民谣、民间传说、风俗文化和地名文化等,均是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的素材宝库。如此,学生在阅读、整理和搜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中,能够拓展自身的写作视野、丰富写作素材,学习写文化作文。并让学生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和体悟民族文化,发现文化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写作提供新的主题和素材。

四、总结

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提倡写作和生活的深度连接,引领学生学会关注、体验、思辨与改变生活。高中语文教师需坚持课堂内外相互融通、互补共生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作欲望,指导他们不再惧怕写作,为备考铺平道路和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严爱军.高考作文:试题简析与备考策略[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Z1):20-21.

[2]黄汉宗.回归本真,切实提高高考作文备考质量[J].考试周刊,2016,(A2):2-3.

[3]范存秀.试论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J].课外语文,2016,(24):109.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学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