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课程改革初探

2018-11-07汤佳音

经营者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审计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摘 要 本文结合当前建立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此为基础,对有关高校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提升审计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审计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如何更快更好地转型、如何优化培养目标,成为了校方、院系、教师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审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实务性强的“三强”特点。首先,审计学的综合性强在其拥有学生需要灵活运用的关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知识,例如,为了验证企业是否存在“收入提前确认”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很好地理解在会计知识章节中讲的“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其次,由于审计学的大部分教材都是按照审计准则编写的,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学生经常会出现教材上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状况,比如什么叫“认定”、什么叫“重要性”等等;最后,审计是运用风险导向原理对企业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时予以合理保证,而如何在实务中编制审计计划,如何评估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等等,都不能是纸上谈兵,也不是记住概念、方法就能运用的。因此我们应从审计学的“三强”出发,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审计学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青年教师大部分缺乏实务经验

如上文所述,审计学具有理论性强、实务性强的特点,在校内实践的时间、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满篇都是文字”的审计学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很好地和实践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讲解审计的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形式讲解出来,使授课更有代入感,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相关审计基本知识。并且,教师如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校园到校园,没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理论知识的储备量是丰富的,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启发性教学很少,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讲起来很乏味,学生学起来也很枯燥。

(二)教学手段、内容或过于单一,或流于形式

第一,目前审计学的授课模式大部分还是以45分钟的课堂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课前、课后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利用线上平台、慕课教学等教学手段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结合起来,缺乏互联网思维。并且,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审计学教材大部分都是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文字部分较多,因此作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PPT更应该起到提纲挈领、促进理解的作用,不应该存在PPT通篇是文字、PPT就是教材的问题,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这种纯文字的PPT也没有参考价值。除此之外,从目前的教材来看,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是中国注册考试师考试用书《审计学》,这本教材体系完善,内容丰富,但是教师基本上很少能够在36或48学时中讲授完所有知识,学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盘吸收,而其他类型的《审计学》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全面的问题,所以教师不能只依靠一本教材授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或缩减内容,将教材和PPT结合起来,构建审计学的基本框架。

第二,案例教學法实施效果不好,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审计教学的实践性,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讨论和沟通,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前提是有一个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案例。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案例不够真实,与企业实际情形脱节;综合性不强,或许针对每个单独知识点的案例比较多,但是缺乏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案例,无法把所学知识融合起来运用;案例比较陈旧,时效性不强。此外,对于案例的启发教学不对,如前文所述,部分教师在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存在对案例理解、认识不够充分的情况,无法做到很好的启发教学,导致案例讨论的时候课堂冷场或者学生思维散发到别的地方去了,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课程与实践结合得不够充分,没有完全达到实训的目的

首先,实训课程时间安排的科学性有待加强。目前对于审计学的实训部分的时间安排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安排在审计理论教学之后,这种安排在时间上会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脱节,无法起到即学即练、融会贯通的目的;另一种是将审计理论教学和实训部分结合起来,使教学和实训同时进行,但是也存在实训时间较短的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实训内容单一化。按照风险导向的审计原理,审计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审计、执行审计、完成审计。目前的审计实训大部分集中在执行审计阶段,也就是业务循环阶段的审计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虽然可以培训学生的基本能力,但是从实务的角度看,就相当于审计项目中审计助理的角色,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计水平。因此,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上来看,审计实训应该具有前瞻性,对计划审计、完成审计这两个阶段都要有所设计,使学生养成审计的整体思维,提高日后的竞争水平。

二、提高审计学教学应用性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革审计学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审计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第一,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交流会,参与各种类型的职业水平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第二,对于学校而言。其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其二,为青年教师提供相关资源,比如为青年教师联系相关的事务所或公司,提供兼职、挂职的机会;其三,邀请在相关领域获得成功或经验丰富的专家,与青年教师相互交流。

(二)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

第一,优化PPT的设计,使PPT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在表不如图、文不如表的思路下,重新设计PPT的内容,使PPT成为教材的补充,在结合学情的情况下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增补,使PPT成为学生学习的大纲和思路;第二,授课过程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例如,打造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动态地改进教学方法,科学把握教学进度。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利用好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前文所述,对案例教学应做如下改变。第一,提高案例的真实性和系统性,真实性指案例必须是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系统性指案例必须“大”,即具有综合性,是需要运用多种审计知识才能解决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系统思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重视案例的设计。其一,问题设置要合理,具有启发性,层层设疑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其二,组织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形式,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案例的情景中。第三,要重视案例的总结和反思,一个案例结束后,趁热打铁,继续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打造实训平台

除了针对学生学情,完善审计实训课程的安排外,還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打造“走出去”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公司、事务所学习,或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技能比赛,从比赛中获取经验;第二,引入和建设全面的审计实践学习软件,利用线上学习,模拟情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课程。

(作者单位为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汤佳音(1987—),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财务会计。]

参考文献

[1] 胡亚敏.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教育观察,2016(3).

[2] 韩冬.《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探讨[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6(1).

[3] 张伟立,戚拥军,黄廷政.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6(8).

[4] 邓洁.基于“课程+案例+实训”三维融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教育,2017(24).

猜你喜欢

审计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