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和实施策略

2018-11-07潘林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潘林辉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我国传承的优良传统。礼仪教育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区别对待学校的礼仪教育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同时应健全和完善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施体系。

【关键词】礼仪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12-02

中华民族自古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我国传承的优良传统。但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及多重文化的冲击,礼仪教育在一段时期里处于教育缺位甚至严重缺失局面。这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传承的一大损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缺憾。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明确指出学校的礼仪教育对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和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可取得独特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实践,探求独特功效的教学途径呢?

礼仪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动态运行过程。因此,礼仪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是其一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决定着个人的文明程度,它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1.突出教学优势

通过学校开设的礼仪课程教学,包含礼仪理论知识、礼仪规范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懂得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向学生“灌输”礼仪。

(1)普及提高教师礼仪。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形成礼仪意识、发生礼仪行为、凝聚礼仪精神具有直接的影响。儿童善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古语常说“己正而后能正人。”老师的温文尔雅,对学生的和蔼谦逊,课堂上的平等亲切,如:“请说”“我的观点是……”等等,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挖掘课程中礼仪文化。合理利用各学科中礼仪文化内容,实施礼仪教学。如语文课中儿歌:“坐得正,像口钟,站得直,像棵松……”提醒学生自觉地端正坐、站、走的姿势。班队会课堂的仪式、体育课的整队、音乐及英语课堂别样师生问好等,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优质素材。

(3)创设礼仪训练环境。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交流、同学协作的培训,培养和形成师生、生生交往的基本礼仪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模仿体会。如表演“老师家访”、“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打扰了别人的时候”等。学生通过礼仪表演,加深认识,体会到文明礼仪的美好,经常实践,以此逐步成定势。各班级可制定礼仪表现记录本,让学生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定期评价遵纪、守礼情况,扬正抑恶,明辨是非,弘扬正能量。

2.依托教育环境

学校具有优良的礼仪教育环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教学组织环境(包括升旗集会、阳光体育活动、课间课堂秩序、学习风气等);教室窗明几净,课桌齐整,物品摆放井然有序;课堂教学组织有序,学生积极发言、自信向上;放学路队的快齐静等等,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響,是潜移默化的,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家庭和社会礼仪教育不可具备的。

二、创新校本课程,优化课外活动

学校的礼仪教育活动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选择、决策的主体来看待,根据不同校情编写校本课程,为学生量身打造,而不是将教育者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求”其参加活动。校本课程的编写应做到:一要细致,学生在进校、上下课、课间、放学以及路上遇到老师等场景的言行做详细要求;二要有针对性,对学生普遍做不好、不到位的礼仪内容增加篇幅;三要规范,对学生在校的礼仪言行作统一规范要求,以利于学生互相学习、监督。

在普及礼仪教育活动时,一些学校首先开展“文明礼仪督导员”绶带执勤,重在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礼仪示范生”,让他们绶带上岗,在学校门口执勤,在学生中示范,引领学校礼仪风尚的潮流,这都是有益的做法。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契机,组织优秀学生成立文明市民礼仪督导队,对学校所在街道进行巡视督促,纠正不文明行为,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逐步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三、健全“三位一体”体系

礼仪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独立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生礼仪文明奠定了基础,和谐的社会风尚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不能起到好作用,反而弄巧成拙,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专题讲座,开设“家长热线”“班级微信群”等,向家长明示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及培养目标,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梳理学生在家应做到的礼仪内容并监督到位,提高其教育水平,为学生礼仪教育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氛围。

2.完善社会文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滋生了许多对青少年有毒有害的社会文化,如言情、恐怖、暴力、迷信等,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有关政府机构加强社会文化管理的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配合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在社会上建立和健全青少年教育组织,延伸教育空间,探索对学生放学空当期的有效管理,从而有效抵制这些不良场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贯穿人的一生,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推进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还必须调动社会各界、各方面的交错力量,才能带来非同凡响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