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多元化的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模式

2018-11-07胡秀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评价内容评价主体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技工院校人才评价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多元化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素养评价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11-02

技工院校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越来越被重视,但有关学生职业素养情况的考核与评价很少。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建立评价体系便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1.技工院校人才评价的现状

技工类学校普遍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培养,更没有考虑到如何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的评价方面,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文化考试模式或“以赛代教”、“以训代教”的技能考证模式,完全忽视了企业与社会所重视的职业素养评价,缺乏应有的综合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和体系。

2.构建多元化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是经济发展及企业的人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转型升级,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发生着巨大变化:以智力技能为主的操作正在替代以简单体力技能为主的操作,各行业单一专业工种不断地走向复合。正如在我们企业调研中对“企业看重,毕业学生缺乏的素养”的一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提及率较高的还有:“与人沟通的意识”、“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爱岗敬业”、“工作态度”等素养的要求和重视。

其次是技工院校学生发展水平、特征及需求。目前技工院校生源招收的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年龄18周岁以下, 属于初中后教育,且总体生源质量落后于普通高中教育,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其职业能力和职业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加强对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的指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

3.构建多元化的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模式的途径

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是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根据企业、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构建学校、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模式。

3.1评价主体多元化

职业素养评价模式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工管理人员、企业多方参与进行评价。每一学期形成学期的评价结果和档案,在毕业前对合格的学生颁发素养证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能保证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评价的合理性,又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2 评价内容多元化

坚持以职业素养导向为原则,强调综合素养的多元化考量,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包括通用素养及人文素养。我们可将职业素养评价初步分为专业素养、核心素养、人文素养三大指标。专业素养是基础性素养,主要评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状况。核心素养是从思想与行为方面考察学生的道德素养与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文素养是一种发展性素养,这一部分突出评价学生的特长与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发挥特长,发挥潜能,展现个性。

3.3 评价形式多元化

职业素养评价在评价形式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的评价形式。这种评价形式倡导不仅要从专业知识和实操成绩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从职业素养与综合素养角度对学生的长远就业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可采用表现性评价与360度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中完成某一项任务或是一系列任务时,对学生各种素养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360度考核法是指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而是通过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

建立多元化的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考查和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養状况,检验职业素养教育乃至整个学校管理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推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创新;能服务企业选人用人。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弥补以往单纯以职业技能水平和考试成绩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素养评价的缺憾,帮助企业全方位、多角度认识和了解技工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持续发展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想.浅谈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7).

[2]焦巧、杨爱霞.技工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杨斐,魏正子.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定位及评价指标探索——技工院校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实定位[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作者简介:

胡秀霞(1976.2-),女,汉族, 山东青岛人,教育硕士,副教授,任职于青岛市技师学院,研究方向: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猜你喜欢

评价内容评价主体
小学品德延伸活动评价改进略谈
基于农户层面的退耕还林工程评价内容研究综述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同评价主体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