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歌唱中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2018-11-06黄伟远
黄伟远
摘要:歌唱是一门艺术,是人们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起来,配合歌声来进行诗词歌赋的一种传达方式。一首情感丰富的音乐,是对语言的升华,对音乐的深化,语言与音乐的结合,给人以美妙的动人瞬间,让人感受到最为感人的时间艺术。因此,音乐的存在,对人类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歌唱;语言艺术;重要性
一、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同一般的动物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类有语言。除此之外,人类同一般动物的区别还有一点,就是音乐。而音乐与一般的语言的不同之处又在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之处,比如情感的表达、思维的培养以及审美的提升等。
声乐是音乐中的一个大类,是我们对歌唱艺术的总称。它的含义是通过人的声音来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它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结合起来的必然产物,而语言,作为音乐的基础,学好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一首好的音乐,必须通过演唱者来通过自己的演唱技巧发出语言的音调,并最终将这门语言的艺术呈现给观众。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唱者发音准确、清晰表达,但是从多年的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来看,尤其是在咬文吐字方面,我们还尚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
1、字头不准
字头,也就是汉字声母的辅音部分,字头的表达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字正与字意。因为字头发音正确,可使得我们的吐字较为连贯,并且发出更为顺畅的声音。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声母发音力度强弱关系到吐字的清晰与否。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必须先将字头咬正,保证声母部分不出错误,那么也就要求我们在发音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法发音。而多数字头字母都为一些不震动声带的(除n、l、r等),所以字头的演唱音符占时较短,也就要求我们在蓄气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字音来控制气息。
2、字尾不清
字尾,也就是汉字吐音结束的尾部部分,是对韵母的收尾,我们也将其称为韵尾。字尾常指母音i、o、u和子音n、ng。像使得自己的吐字准确,收好尾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收尾不正确的话,会影响到一句话意思的表达。多数美声学习者在用汉语言演唱的时候都存在吐字不正确的情况,这使得字音被严重破坏,失去了其原有的圆润与动听。
二、在歌唱中如何正确运用语言
汉语的是一种多韵母余种,其因素组成为32种。其中韵类就有多种,比如单韵母、多韵母以及鼻韵母等。除此之外,穷其声母的组成也所非常多样的,一般声母也就是辅音总共有22个,韵母也就是母音也可当做韵化声母来使用,当然,还有一些声母可以独自成音,比如:a(啊)、b(波)、i(衣);还有声母同声母所组合成的音,比如wa(哇);汉字的组成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字头、字腹、字尾,像guan。还有的字会因音调的不同而字义亦不同,比如哒、达、打、大,这四个字在音调上分别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除此之外,汉字亦有仄平之分,比如:shang(上)、sang(丧)、zi(子)、zhi(只)等等。所以,演唱者们对于汉字的特点了解也极为重要。
三、运用语言在歌唱中的一些方法
(一)歌唱中中国语言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1、字头要唱得短、轻、准
汉字发音往往以辅音为始,即字头为发音的开始,并离不开五音的相互配合即唇、齿、喉、牙、舌。
对于五音的运用,要明确每一个部位的用途与发音技巧,对于唇部,要上下喷口有力、清晰明了,舌音主要在舌尖用力,牙音要讲起力度表现在牙部,齿音的盈利部位着重在上下齿之间,喉音当然在喉部。只有将“咬”的技巧掌握好了,才能利于我们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2、引长字腹
字腹也就是汉字的韵母部分,这部分也是汉字的引长部分,是一个汉字用时最长、歌唱时候响度最大,并且为一个汉字主体的部分。韵母部分与歌曲的发声紧密相连,它需要引长,同时也可以被引长。歌唱过程中,对这部分的掌握直接决定了歌唱效果的好坏。引长部分根据其与韵母的口形不同而分为“四呼”,即“齐,开,撮,合”。
(二)运用语言于歌唱训练所采用的方法
1、大声朗诵的方法
拿过来一首歌除了把旋律唱过去之外就是歌词了,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都要用歌唱的状态去朗读,然后用上老师讲的归韵,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好字尾,就会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大脑的语言记忆,這样在你唱歌的是就能用的上你朗诵的语言记忆,达到声情并茂。
2、正确使用轻声进行练习歌唱
轻声的练习方法,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在发音的时候更为准确、清楚、不费力。虽然这样的联系方法就像是在讲话,但是相较于“在状态下歌唱”而言,我们的声音,其动力是要减弱的,即便如此,这样的练习方式对于我们更好的练习发音也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对于学生的放声歌唱所呈现出来的独自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论
歌唱是通过人声来传达的一种艺术,然而这只能算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声乐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相融合。因此,更好的利用语言技术,对于歌唱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薜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喻宜萱.人民音乐[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社,1983.
[3]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