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对比分析

2018-11-06周益民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歌德文学作品文学

周益民

摘要:歌德作为伟大的德国作家,其作为魏玛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不仅仅是戏剧家、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甚至是政治人物。然而,从中国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说,歌德作为“魏玛的孔夫子”,歌德的作品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颇具渊源的文学导向性。以下,本文以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对比分析为题,从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两方面展开论述,将歌德的诸多文学作品与我国传统文学作品比照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诸多交叉之处和各自倾向性领域。

关键词:歌德;文学作品;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文学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曾经指出:“中国道德的出发点和歌德的人类教育的出发点是相同的,特别表现在歌德开启成长小说先河的作品《威廉.迈斯特》中。”事实上,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故事早在歌德在将《赵氏孤儿》改编成《哀兰伯诺》时就已经让后世的人们明白了中国传统作品中的诸多文学观点和看法对与歌德的重要影响,甚至在四十六年后,歌德在阅读《花记》、《玉娇梨》和《百美新咏》中的诗歌的同时创作了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对与歌德来说,其艺术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是无与伦比的。

一、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相同之处

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相同之处有思想品行殊途同归、文学视野多有交叉、文学审美大同小异、文学观点具有共鸣四方面。

(一)思想品行殊途同归

在我国文学爱好者及文学家提及歌德时,常常将其与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相提并论,德国人甚至将歌德称为“魏玛的孔夫子”,从这一点上也能够看出歌德为自己的民族在文学和思想上做出的卓越贡献,更加能够看出歌德在德国人心中的重要位置。事实上,歌德在德国文学界不仅仅是比肩孔子,从文学思想角度来说,歌德在其作品中也与我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思想品行殊途同归。歌德就曾经在阅读了我国传统作品后提出:“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觉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这不仅能够感受到歌德作品與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其中的殊途同归,更加能够从歌德的作品中细细品味出浓厚的中国味。

(二)文学视野多有交叉

事实上,歌德的作品虽然与我国传统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歌德却将他的目光投向了在当时的中国不入流的“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这也能感受到歌德作品中的侧重点,那就是更加倾向于平民化,而不是将其文学视野束之于楼阁。这也正与他同一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兴起出现了文学视野的交叉。例如:在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中,歌德将一些德国的民间传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完成了这一部史诗级的诗剧,在作品中,歌德塑造了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探寻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途中寻求到了人生的真谛。而这也与我国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反应社会背景、讲述民间疾苦的文学视野有很大程度上的交叉。

(三)文学审美大同小异

在一百多年前,虽然歌德远在西方,其生活环境和中国大相径庭,但是,歌德的作品同样在多年后的中国引起了焕然热潮。“歌德热”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其文学审美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大同小异。就像是歌德在作品中提到的:“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等名言同样给许多中国文学爱好者以鼓励或警醒。事实上,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地方的就是世界的,在同一条道路上,虽然路上的景色不同,其文学目的和文学终点总是大同小异的,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于给人们的心灵已警醒,在这一点上,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审美大同小异。

(四)文学观点具有共鸣

歌德的伟大之处正如后人形容的那样:以笔为枪、以笔为镜、以笔作为社会进步的阶梯。歌德的诸多文学作品与我国传统文学著作一样,具有批判性和社会性,不仅能够具有自己的文学立场,其文学观点正是因为作为一个人、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普通人所要抒发的观点。因此,正是因为歌德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文学观点与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具有共鸣,才让歌德的作品走进中国后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二、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不同之处

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不同之处有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具时代前瞻性;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具空间跳跃性;对世界文学理解,更具文学广泛性;从传统角度相比,作品更具世俗性四方面。

(一)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具时代前瞻性

与我国传统文学相比,歌德的文学作品更具时代前瞻性,例如歌德在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学后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又或者说歌德正是因为世界文学才对中国传统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与歌德的文学作品相比,我国当时的文学作品就相对短浅了,只能够看到眼下的文学道路却缺少时代前瞻性。

(二)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具空间跳跃性

歌德在创作时期,他的眼光并没有局限于国内或者是欧洲大地上。例如:歌德在接触了我国传统文学作品《赵氏孤儿》后便改编成《哀兰伯诺》等等,从文学角度来说,歌德的作品并不拘泥于某一些小节,而与歌德相比,我国当时的文学作品还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首先来说,当时的文学作品局限于中华大地,并没有从本土文化中跳出来,从这一点上看,歌德的文学作品还是极具空间跳跃性的。

(三)对世界文学理解,更具文学广泛性

正如文学界所流传的一句话:“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当文学的道路走到了一定的高度,其文学眼光和文学素养便愈见精深。而在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时,其文学造诣便已经达到了后来人望尘莫及的高度,不仅其文学表达不再局限与某一局限形式,歌德在晚年时甚至其随手的一句话便袒露出他高深莫测的文学精神。而与歌德对于世界文学的理解相比,当时的中国还始终抱有“中国的就是世界的”的错误观念,从广泛性来说,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广泛性还是距离歌德的文学作品有一定差距的。

(四)从传统角度相比,作品更具世俗性

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王朝对于人们的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文学作品的形式还是局限于诗词歌赋,相对来说,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被束之于高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统治性。并不具备通俗性,而相对通俗的文学形式如戏曲、小说等则被当时的文人骚客视为不齿。相比之下,歌德的文学作品就更加具有世俗性,虽然其文学作品也没有让田中老农津津乐道,但起码让文学从云朵中落到了地上,能够让文学感染更多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看,歌德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相比更具世俗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歌德作品及我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对后来人的引导意义已经被无数文学爱好者所认可。而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歌德及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也将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学价值,在世界各地开设的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也将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观及魏玛古典主义传播开来,为世界文学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刁俊源.东方的歌德[D].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11.

[2]叶隽.贤哲别东西,思澄终归一——作为卫礼贤、辜鸿铭交谊纽带的孔子与歌德[J].诗书画,2018(01).

[3]葛成红.歌德的人格与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10.

[4]杨诗雨.论歌德文艺观与其人道主义思想的联系[D].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17.

[5]黄艺,卫茂平.歌德在中国[J].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3(21).

猜你喜欢

歌德文学作品文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歌德的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