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车厢,大世界

2018-11-06车思佳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米歇尔写作技巧

车思佳

摘要:米歇尔·布托尔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作家。在其代表作《变》中,故事本应在一节三等车厢中展开,但作者却通过巧妙的时空形态构建,构建了一个时间永恒空间多维的世界,展现了主人公在车厢之外的生活境况与思想历程。本文通过分析小车厢担任的命运时空性质、视角时空、形象时空三大时空角色来探究《变》中的时空形态构建,为分析米歇尔·布托尔的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关键词:米歇尔·布托尔;《变》;写作技巧;时空形态构建

米歇尔·布托尔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变》荣获1957年雷诺多文学奖。从表面上看《变》是作者对主人公所在的一节三等车厢与经历的一段二十小时旅程的描写,实则却是以这一节前行的车厢为圆点,发散性地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动荡的感情生活与激烈的内心挣扎。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时空形态的构建,在小说中,作者确实用一列行驶中的列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此在生存时空,但在此基础上,作者并没有构建新的时空形态,而是赋予了车厢这一此在生存时空多重身份,使其拥有为小说其他内容的描述提供必要条件的能力,即小车厢承载大世界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作者赋予小车厢的命运时空性质、视角时空与形象时空三大时空角色,从而了解米歇尔·布托尔是如何在《变》中构建小说的生存时空形态的。

一、命运时空性质

小说伊始,主人公苔尔蒙走进了他的三等车厢。车厢内人来人往,空间的流变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列车缓缓前行,时间的流动便造成了空间的展开。在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下,第一层时空由此产生。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企图摆脱这种命运驱使,试图超越此在生存处境,他需要重新来过、仔细周全。如何在不断奔流涌动的时间之流中逆行,使往事能够一一重现?最独特的方式便是回忆。回忆能使往事重生,开拓出超越原有情感和思维的新的心灵,从而实现自我重塑,通过回忆重新塑造想象中的时间与空间,摆脱此在生存处境对精神世界的有限展开的制约,重新审视自己与所做的决定。

正基于此,作者透过主人公的回忆,为我们构建了第二层时空。而这一时空的产生,不得不归功于车厢的命运时空性质。然而,主人公曾经经历的每一瞬间都以碎片的形式尘封在回忆的黑洞中,作者是如何在无边无际的黑洞里抽取有效的碎片,并组织构成完整的生命图景呢?这同样依赖于车厢承担的时空角色——视角时空。

二、视角时空

通读小说后,我们不难发现小说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以主人公的视角为出发点,对车厢内的陈设、人物和车厢外的景色做详尽的描摹;二类是作者借助主人公的思绪,娓娓道出主人公的复杂情感和纠结处境。主人公的思绪万千,但读者还能从中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就依赖于作者对于视角的选择。

在《变》中,米歇尔·布托尔选择的这一视角时空,正是主人公所在的这节行驶中的三等车厢。主人公的第一次回忆,是在适应了火车的晃动和声响之后,在“你原来害怕赶不上这班火车……”的思绪影响下,他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了清晨起床赶火车时的场景,在这次回忆中,作者借主人公的口吻,初步交待了主人公与昂里埃特有裂痕的感情。车室轻轻晃动,主人公开始端详手中的那本东南地区谢克斯时刻表。这列火车将在第二天深沉的黑夜抵达罗马。为什么要离开巴黎前去罗马呢?主人公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离开巴黎的原因和前往罗马的目的,“你决定作这次旅行是非常突然的……”。在这段回忆中,作者具体地讲述了主人公与昂里埃特在巴黎死气沉沉的生活,而之后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主人公对抵达罗马后的行程幻想也表现出塞西尔对主人公的拯救性作用,引出主人公最初想与塞西尔一同生活的强烈渴望。列车缓缓前行,主人公沉浸在对塞西尔的明丽回忆之中:他回忆起塞西尔的出现使罗马的一砖一瓦都重现异彩,塞西尔的热情使他即使远在巴黎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罗马;而在回忆起罗马之行结束后回到先贤祠十五号时,昂里埃特的冷淡强硬使主人公如同陷入了阴郁幽暗的沼泽中,这种鲜明的对比使他肯定了要和塞西尔一同生活的决心。主人公虽然始终坐在车厢里,思绪却因车厢内外的细微变化产生波动,一些似曾相识的因素使他多次回忆起曾经的数次旅行。

以行进的车厢为视角时空的一系列思绪既是主人公重建历史、重塑自我、意识命运和超越命运的捷径,也是作者向我们有序展示小说背景和故事梗概的契机,同时,将回忆有序地排列仍然离不开车厢作为形象时空的作用。

三、形象时空

视角时空的确立,不可避免的生成了回忆时间。列车前行,旅程漫漫,沿途景色不断变换,过往的旅行回忆便一一在主人公的眼前重现。每一个和昂里埃特、和塞西尔在一起的瞬间都变成一张张电影胶片,丧失了时间的性质。只有在视角时间确立的前提之下,我们才能将那些与两个女人和两座城市的回忆挑拣出来,再次赋予其新的时间内涵。随着主人公思绪的慢慢拉扯,我们得到了以当下视角为时间基准的一系列情节:上周一从罗马回到巴黎之后重览巴黎的情节、两年前与塞西尔在火车上初次相识的情节、十五天前与塞西尔在罗马分别的情节、与塞西尔相识一个月后偶然重逢的情节、三年前与昂里埃特重游罗马的情节、一年前和塞西尔同回巴黎的情节……回忆的时间外观由此产生。与此同时,这一段段被重新赋予时间的回忆在其内部之间产生了时间逻辑,即使在视角时空下它们的出现无序可寻,我们仍能依靠其内部时间逻辑将它们依次梳理排序。

正如上文所述,当主人公的一系列回忆以视角时空为中心聚集,并按照内部逻辑关系有序排列之后,这些回忆便不再是没有时间性质的碎片,而是一同构成了完整的生存图景。此时,作者笔下的回忆随即演化为了描述对象,描述对象展开其历史内容的时间便是描述对象时间。在描述对象时间的推移下,我们如身临其境般经历了主人公长达三年之久的感情经历。描述对象时间的存在不仅向我们证实了主人公过往经历的必然性和此在抉择的必然性,而且体现出了此在生存与描述对象之間的时空距离,即此时坐在三等车厢的主人公与踏上列车之前的数年时光的时间性质关系。这一复杂关系的体现,全然依靠作者叙述空间的展开。

在《變》中,米歇尔·布托尔创造性地将叙述视角设置为第二人称,即作者的叙述时间与此在生存时间完全重合。我们将和主人公一同坐在轻轻晃动的三等车厢里,这节车厢代表的不仅仅是此次旅程,更意味着过去主人公的每次罗马巴黎往返之旅。此时,描述对象将以历史发展顺序在叙述空间里一个个上演,作者的任务就是在叙述时间,即此在生存时间的引导下带领我们遍及叙述空间。此在生存时间是此时乘坐的三等车厢持续向前的佐证,描述对象是曾经在两座城市来回穿梭的车厢的合成,二者因车厢的存在融为一体,因而产生了形象时间。形象时间的展开不仅为主人公提供了回顾历史超越历史的空间,同时也使我们如同主人公一般在形象时空中经历整个故事,完全了解主人公过去以及现在的心境变化,从而完成对小说的理解。形象时空是作者描述主人公情感的生成演化史,即小说最重要部分的必要条件,而车厢则是形象时空产生的核心。

综上所述,这节小小的车厢,不仅是主人公前往罗马搭乘的交通工具,更是作者展开小说内容的描述辅助。在米歇尔·布托尔的巧妙使用下,这节车厢首先反映出主人公的此在生存境况,即他要搭乘火车前往罗马,将情人塞西尔带回巴黎,与昂里埃特和在巴黎的家决裂,这将是他历史命运的转折点。车厢的命运时空性质使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命运的主宰,为了摆脱此在生存时空的束缚,主人公选择通过回忆来重现历史、重塑自我。其次,坐在车厢内,主人公的思绪被车厢内外的变化牵动,他的回忆片段也随着车厢的前行被一个个激起并重现,车厢因此具有了视角时空的身份。最后,作者选取第二人称为叙述视角,使得我们能够与主人公一同坐在车厢内,一同经历曾经发生在车厢内的一段段故事,历史过往与此在生存的融合使得这节车厢成为了形象时空。因此,在米歇尔·布托尔的安排下,一节小小的车厢便具有了命运时空性质、视角时空和形象时空的多重身份,我们也能够在作者的引导下,通过一节小小的车厢和一段二十小时的旅程了解主人公动荡的情感生活与思想斗争。

参考文献:

[1]桂裕芳.变[M].北京:外文出版社,1983.

[2]Gui Yufang,1983,Modific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3]唐代兴,2001年12月,第12期,文学话语形态:文艺学研究的新视域,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Tang Daixing,December 2001,No.12,Literary Discourse Form:A New Field of Vision for Literary Studies,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5]Michel Butor,1957,La Modification,Paris:Les Editions de Minuit.

猜你喜欢

米歇尔写作技巧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工作室手记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加强指导,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
不要说话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再议民生新闻的写作技巧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