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与新命题 新视角与新思路

2018-11-06张伟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张伟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新常态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创新创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如何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审视高校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运用新技术去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找到改革路径,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中要探索的新命题。近年来,我国在相关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基层党支部工作融合是现阶段高校党支部工作的新视角,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向。本文拟探索出一条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基层党支部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党支部工作;融合发展;

一、新时代与新命题

对于一个信息高度集成的新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渗透并重塑着大众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互联网﹢”更是在知识社会下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变革,同时这种新的变革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成长与变化。站在教育变革的转折点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创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途径的改革则尤为重要。当高校教育邂逅互联网,如何从“互联网﹢”新思维的角度去审视高校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运用新技术去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找到改革路径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中要探析的新命题。

近年来,我国在相关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作用。2015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并且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把其作为国家战略,同时指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教育从量增到质优的关键,是促成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双动力。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与现当代需要的“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和教育理念联系不大,相对滞后,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义在于改变固有的僵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面向所有大学生,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体系,做到根据专业特点分层次施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综合发展,强化人力资源素养的提升,大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体制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形成具有独特功能、两者密不可分的教育体系。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人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是指神智正常的人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党支部工作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一)目标一致性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基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国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围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中心点开展的。该能力既包含创新创业意识、品质、文化、团队合作等,也包含創业知识、技能等。将目标定位为学生全面、整体的素质,提升学生的自主构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而高校党支部工作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一致。高校党支部工作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党和国家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包含了政治思想理念、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等。

(二)使命共同性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既是一项实务,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更大范围引导高校教育的变革,而高校是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基本途径。高校教育的变革为社会发展输送了更多创新的人才,他们肩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高校党支部工作的使命与责任,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事关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高校党支部工作的使命与责任。

(三)公共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公共性的的教育,并不是针对某种专业而单独开展的教育活动,而是一种公共教育、普及教育。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面向全校的学生,通过各类的课堂教学、讲座沙龙活动、参观调研实践、创业比赛等,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党支部与思想教育真正目的在于对更多高校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要求高校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支部工作的一部分,它和创新创业教育均是公共教育领域,教育活动对象均为全体的高校学生。各高校也通过各种比赛、活动,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的方法。

(四)开放共享性

创新创业教育和党支部工作的开放共享性,是它们能够有效融合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新时代的高校党支部工作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统筹各领域的发展、开放共享各类资源,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组织架构从“固化封闭”到“兼容开放”;资源利用从“条块分割”到“集约共享”;运行模式从“单向虚化”到“公信互动”。党支部工作与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日益紧密,接受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仅面对党员,同时也已经渗透至非党员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有着类似的地方,它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各高校通过开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专业创新教育和创业专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在教育资源上,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融合校内、校外创业导师资源,融合学校、政府、企业各类组织资源,融合理论和实践各类平台资源。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平台上开展的,包含了更多的内容。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基层党支部工作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功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1.高校基层党支部应改革创新,发挥党委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通过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思想理念化有形为无形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

2.改革和创新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打造符合时代特点,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内容和形式。运用两微一端,积极探索“互联网+”基层党支部的新模式,搭建微平台,打造学习微园地,开展微党课,观看微视频,参加微讨论等。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创业型”党组织。

3.积极树立大学生党员中创业成功典型,做好示范教育作用。深入挖掘高校党员创业先进典型实例,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对成功创业党员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教育广大学生,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4.积极发挥党员创业者的反哺教育功能。积极组织学校成功的党员创业者、创业校友,通过回校宣讲、参与教学、提供就业岗位、校企合作、成立基金等多种形式,以另一种教育形式回归校园、反哺母校,鼓励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肩负起时代使命,用于投身双创实践。

(二)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明显的实践性,高校学生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均要有属于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的。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引领创新创业实践。应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发挥出校企合作的真正作用,设立大学生创业苗圃、孵化器、科技园、创新实践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一方面,在基地设置出具有创业特色的党员服务中心和党支部,具体实践创业教育,开展教育和咨询以及实训的活动。让支部党员每人挂钩一个创业团队、指导一个创业项目、解决一个创业难题,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向前。另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工作应该带领团建工作,丰富创新高校社团类型,发展创新创业类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理论、参观调研、创业讲堂、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活动。

(三)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创新服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环境

1.通过基层党支部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党组织可通过开展党支部宣传的各类学习、讲座、参观、交流,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带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地提升。

2.基層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鼓励高校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同学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加强各类大学生创业苗圃、孵化基地的建设,整个校内外各类资源,充分维系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

(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保障,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性的成绩,有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点。因此,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建设和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师资队伍。

1.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组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专业创新教师相结合,教学教师与学生管理辅导员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政府导师相结合,生涯规划导师、创业导师、梦想导师、人生导师相结合,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相结合的几种教师组合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培养。根据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通过组织专业学习、短期长期培训、校企合作、企业访问学者、社会实践等形式,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全面素养。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制定创新创业专门的教师考核方案和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将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将两者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更新了教育理念,发挥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创新服务、教育、引领和组织保障的功能,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激发创业动力,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旨在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基层党支部工作融合是现阶段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视角,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基层党支部工作相融合,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团学工作、实践教育等更好地融合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出实效、上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5/13/content_9740.htm

[2]胡巨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6):42-43.

[3]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1):45-48.

[4]李振杰,陈彦宏主编;陈建尧,林金凤,章茜,潘振华副主编,我的未来我做主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01,第203页.

[5]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委高校工委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中党支部作用发挥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DJXM149)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