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2018-11-06陈铸福黄标材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

陈铸福 黄标材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促进农村人口的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还有力的推动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却也使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本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发展与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职业教育对促进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面向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本文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探索和发现一条适合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一) 新型城镇化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其发展核心为人的城镇化。对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必然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带动农村人口就业方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使得城镇人口的增加,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促使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农业转变为现代服务产业;其次,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新型城镇化生产方式推崇绿色低碳,这种可持续绿色生态生产方式有助于产业资源的优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大大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由此职业教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就是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为适应新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城市人口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离不开职业教育。

(二) 职业教育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通过职业训练,人们获取相关技能,以满足生存、生产及发展的需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促进和推动农村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市民化水平,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城市相关专业人才的需要,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人才,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下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更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再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促进提高劳动力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此外,职业教育有助于向农村居民宣传先进的理念与生活方式,转变农村传统落后的观念,使其适应和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

最后,提升社会人口的集聚程度,增强新型城镇化的竞争力。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形成人口的集聚,并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人口的集聚也带动产业聚集,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聚集,促使城镇经济更具有发展竞争力。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问题

职业教育只有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了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才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在教育中采用传统办学理念,在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办学理念与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有偏差

传统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一直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首先,职业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创新发展,在教学中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培育,忽略和不重视对学生职业实际能力的培养,有的也只是局限于实验性的实训和毕业实习,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育目的的导向性,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忽略了对通用人才的培养,学生知识面下降,缺乏知识延伸能力,难以培养适应和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最后,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二) 职业教育课程规划与新型城镇化的市场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的课程规划、目标设置,与社会实际相脱离,职业教育缺乏切实的指向性。一方面,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与城镇化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较差,专业调整不能适应和满足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专业教育没有明确的方向、专业结构不合理等,没有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市场发展相统一,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就业意愿,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 重视技术轻视个人发展,重理论轻视实践

在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所谓的“重技轻人”,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职业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数学校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较少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此外,单一的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教育人考评方式单一、重视和考核过程,忽略考核后的反馈又该,这些问题都将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的需求。

三、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 树立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优化和改革课程结构

為更好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我国职业院校应当树立为城镇化服务的办学理念,优化和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开设课程。首先,明确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确保职业教育教学的的规范化操作;其次,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定科学的课程发展目标,以人发展为核心,培养劳动者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始终践行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最后,构建和设定表现职业能力规律的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技术的结构配比,将职业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二) 调整专业结构,实现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的对接

首先,积极倡导并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构建适应和满足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专业结构,专业要为农民的“市民化”服务;其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極结合社会需求,满足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学校深入分析当地劳动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建立教育、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方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格局;最后,突出专业个性,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走集约化办学路线,打造特色人才培育基地,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三) 构筑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校内部评价和社会用工单位的外部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充分兼顾两个主体的作用,评价指标简明扼要、具有客观可行性,注重反馈评价结果。同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进行。发挥人才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以期面向社会培养新型城镇化技能实用人才。

四、结论

本文通过论述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指出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育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磊.《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第5期.

[2]王小艳.《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21期.

[3]卢继富.《新型城镇化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4]梁柱.《新型城镇化视野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6期.

[5]靳艳芳.《试论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第24期.

[6]吴大明,崔康.《试析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7]唐智彬,石伟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特征、问题与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0期.

(作者单位:肇庆开放大学,广东 肇庆 526060)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