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评估

2018-11-06谢坤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期

谢坤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14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腰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观察组30例行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26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并统计其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手術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术后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效果显著,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管狭窄;传统开放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患者腰部骨骼、软组织等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形态、组织结构变化,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刺激、压迫,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腰下部疼痛(休息缓解,站立、行走加重)、伴间歇性跛行等[1]。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探讨了传统开放手术与椎间孔镜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38~ 75岁,平均(50.46±3.28)岁;均经腰椎CT平扫椎间隙,腰椎MRI诊断为腰椎管狭窄,责任椎间隙ks25例、L5S1 24例、L4-5与L5S1(均狭窄)7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两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8~73岁,平均(50.62±3.25)岁;病程1.82~15.20年,平均(4.78±2.13)年;L4-5 13例,L5-S11 3例,L4-5与L5 14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8~ 75岁,平均(51.75±3.32)岁;病程1.84~15 .16年,平均(4.52±1.89)年;L4-5 12例,L5-S1 ll例,L4-5与L5~S1 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需对相关内科合并症予以控制,如合并糖尿病者,需做好血糖控制,空腹血糖≤10 mmol/L,餐后2h血糖≤12mmol/L;合并高血压者,应通过降压药合理控制血压,以130/85 mmHg左右为宜;合并呼吸系统炎症者,需做好抗炎治疗。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方可开展手术治疗。①传统手术方法:对照组26例患者均予以全麻,取俯卧位,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对病变椎体进行准确定位,然后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取一长10~15 cm的切口,分离骶棘肌,确保病变椎体棘突、椎板关节突均得以充分暴露。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确定螺钉位置、尺寸,拧入螺钉,行病变椎体棘突与椎板切除减压术,安装融合器,保留双侧关节突,扩大侧隐窝,若是患者黄韧带显著增厚,需将其切除。术毕,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②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均予以局麻。取俯卧位,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对病变椎体进行准确定位,经椎间盘上缘标定腰椎棘突中线。以L4椎体下缘水平线中点往外12.5 cm位置为L4~5间隙穿刺点,以髂嵴最高点连线水平线中点往外13.5 cm位置为L5—S1间隙穿刺点,成功穿刺后,于患者关节位置注射3 mL的1%利多卡因。沿着穿刺针在硬膜外间隙处插入导丝,并以其为中心做切口,长度控制0.8 cm,接着沿着导丝逐级插入3级扩张管。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后将其拔出,以3级环锯逐级切除打磨,将椎间孔扩大并置入一个直径7.5mm保护套管,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确定护套管位置正确后,将连接好的椎间孔镜置入,对椎管进行全面探查,以髓核钳(不同规格)摘除突出髓核,射频消融残余髓核组织,封闭破损的纤维环。若是患者存在椎间孔、侧隐窝狭窄,需将部分上关节突、增生黄韧带切除。术中观察到椎间隙后缘压迫解除,神经根、硬膜囊恢复自主搏动,则表明手术结束,将保护套管移除、切口关闭。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感。总分10分,O分为无痛,<4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疼痛已经影响到睡眠,但可忍受,7~ 10分为疼痛剧烈难忍。③Oswestry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价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下腰痛功能障碍。共包含10个问题,涵盖了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旅游等方面。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以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计数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X2检验,P< 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经统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经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术后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腰椎管狭窄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众多,如先天因素、外伤因素、腰部手术因素等均可能引起腰椎管狭窄,其中以退行性改变为主要引发因素,并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腰椎管狭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关键在于去除神经压迫,恢复椎体稳定[2]。

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中,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同时由于腰背部肌肉瘢痕愈合极易导致腰背痛。基于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有学者尝试在椎间孔通道下使用关节镜开展手术,至今为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椎间盘囊肿等病症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对其进行研究。观察组30例患者行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经统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术后改善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勇,陈仙,李利平,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51-652.

[2]胡德新,郑琦,朱博,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3):194-198.

[3]郭洪波.开放减压手术与经皮椎间孔镜对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