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2018-11-06曾学文
曾学文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68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118例,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均没有出现大量出血、空气栓塞、胸痛、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但出现气胸36例,出血25例;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气胸,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穿刺次数和时间、病灶大小和深度,气胸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穿刺次数和时间、病灶大小和深度、有无慢性肺部病变(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主要是气胸和出血,其危险因素是年龄> 60岁、穿刺次数和时间较长、病灶较小和较深,气胸还与慢性肺部病变有关,应注意避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CT;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危险因素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可以避免开胸探查手术和检查一些纤维支气管镜无法达到的病变部位,而直接取得病理组织和细胞,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2]。近年来,在一些常规方法难以检测诊断时常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相关统计表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的病理诊断正确率> 90%,它具有操作简单、定位精准、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优点翻,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但经皮穿刺活检仍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常常会发生出血和气胸,同时还可能会有咯血、胸闷、空气栓塞等并发症[4],并发症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11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25~ 80岁,平均(54.62±l0.02)岁;肿块直径<3 cm有50例,3~5 cm有36例,>5 cm有32例;病变穿刺部位为右上叶有30例,右中叶有10例,右下叶有32例,左上叶有28例,左下叶18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扫描了解病灶的位置可行下肢经皮肺穿刺;②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③无严重肺气肿、肺大疱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以及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怀疑有血管疾病,如血管瘤、肺动静脉瘘或肺动脉高压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肺部外伤或接受肺移植患者;④自愿退出者。
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相关检查,完善术前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采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析肺部具体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病灶邻近血管相关情况。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案,术前确认手术器材消毒并自检,术前禁食、禁饮。②术前再次确认手术方案,应用美国Hispeed螺旋CT进行引导,根据患者肺部病灶部位,采取仰卧、俯卧或侧卧位于CT扫描床上,待患者处于平稳呼吸状态下对病灶部位进行扫描,扫描厚度约为病灶周围的3~4 cm。根据病灶显示情况确定病灶扫描合适的层面和穿刺点,测得入针深度及角度。选择活检针针长10 cm,直径18G,穿刺的同时采用CT进行扫描引导正确路线,经皮穿刺后穿过胸壁、胸膜到达肺组织,尽可能减少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③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再次扫描,待针尖达到病灶位置。切取适当组织,放入含有10%的甲醛混合溶液中进行病理检查,结束后患者平卧5—10 min,再次扫描查看是否有肺出血、血气胸、咯血、胸闷等并发症发生。
观察指标:收集、整理所有患者基本信息以及穿刺过程中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中以及术后是否咯血、有无穿刺针出血,在穿刺活检后是否出现气胸以及大量出血等并发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均没有出现大量出血、空气栓塞、胸痛、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但出现气胸、出血等症状;术后发生出血25例(21.18%),包括肺出血3例和穿刺针出血22例;术后发生气胸36例(30.50%),包括轻度气胸32例和中度气胸4例。出血患者适当给予止血药物,经保守治疗后均有所好转,1例中度气胸患者经胸腔穿刺抽取部分气体后明显好转,29例轻度气胸患者未系统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后好转。
穿刺活检术后的危险因素:穿刺活检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气胸,其中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穿刺次数和时间、病灶大小和深度,气胸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穿刺次数和时间、病灶大小和深度、有无慢性肺部病变(P<0.05),见表1。
讨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主要适应于肺内孤立性病变、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纵隔肿瘤、放疗或化疗前取细胞组织学诊断和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和治疗方案、肺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行介入治疗等等,是一种较为安全、简捷的诊断方法[5]。调查显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出现的并发症是气胸和出血,其中发生出血的概率25%左右,发生气胸的概率35%左右,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如何减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课题。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本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观察,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均没有出现大量出血、空气栓塞、胸痛、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但出现气胸36例、出血25例;穿刺活检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气胸,其中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穿刺次数和时间、病灶大小和深度,出血存在肺出血和穿刺出血,当患者年纪较大时其凝血功能较差,穿刺次数较多、时间较长时增加了穿刺风险,病灶较大和较深穿刺的难度增加,造成患者肺部组织的损伤进而引起了出血的概率上升;气胸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穿刺次数和时间、病灶大小和深度、慢性肺部病变,气胸存在轻度和中度气胸,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病灶的大小和深度与气胸存在相关性[7]。当病变较小、较深时进行穿刺牵拉的正常组织较多,引起气胸发生率增加。每增加1次穿刺时间就会增加,其发生气胸的可能性也就增加,年纪越大机体各方面功能越下降,行穿刺术时其发生气胸的概率也就越大。既往存在慢性肺疾病的患者,在行经皮肺穿刺时加重肺组织损伤可能引起肺不张、空洞更易导致发生气胸。这与既往相关研究相一致[8]。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气胸,其危险因素是年龄> 60岁、穿刺次数多和时间较长、病灶较小和较深,气胸还与慢性肺部病变有关,在临床上应注意避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斌,张洪,李月川.增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研究[J].天津医药,2015,43(4):429-431.
[2]江明君.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探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131-134.
[3]战跃福,俞安乐,韩向君.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5,26(19):2891-2893.
[4]颜瑾,周琪卉,宁雅静,等.5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0):1814-1816.
[5]江晨.CT引導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3):231-233.
[6]贾丽涛,时高峰,李扬,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河北医药,2016,38(13):2075-2077.
[7]张利锋,沙泉,韩晶,等.25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2017,28(9):1492-1494
[8]刘丽,邵天朋,曹建民,等.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