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合急救护理在抢救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

2018-11-06陈荣秀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出血性住院费用休克

陈 磊,陈荣秀

(1.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邳州 221300;2.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江苏 邳州 221300)

出血性休克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出血性休克易导致患者出现机体有效循环急剧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缺氧及多器官损伤等情况。此外,绝大多数该病患者会合并多种并发症。因此,该病患者的病情往往错综复杂,且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有研究认为,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在于及早识别其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征兆,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如快速为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维持其体内循环的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增强其心肌的收缩力等[1]。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急救护理在抢救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7例)和综合组(38例)。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1例,其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5.73±4.28)岁;其体重为43~84 kg,平均体重为(63.87±11.23)kg;其中发生外伤性出血性休克和复合性出血性休克的患者分别有19例和18例。在综合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3例,其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45.15±4.18)岁;其体重为43~84 kg,平均体重为(63.26±11.09)kg;其中发生外伤性出血性休克和复合性出血性休克的患者分别有20例和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进行吸氧等常规急救护理,对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具体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及紧急转运。2)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使用面罩或鼻导管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氧流速应控制在6~8 L/min。3)当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时,护理人员要配合医师对其施行插管术及机械通气治疗。4)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为其进行止血治疗。比如当患者发生肢体大出血或开放性大出血时,护理人员应立即使用止血带对其进行局部压迫止血,然后再严格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对其进行止血治疗。5)出血性休克患者易出现有效血容量严重不足、微循环障碍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内脏损伤。因此,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进行补液治疗和输血治疗,以促进其机体的微循环、扩充其体内的血容量。此外,对于收缩压持续降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遵医嘱使用收缩血管类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对于四肢肢端血液循环较差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类的药物和扩血管类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6)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根据其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生化常规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检测结果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详细地记录其导尿管的液体出入量。7)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在其意识清醒时易出现恐慌不安的情绪,这十分不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及对其进行抢救的成功率[2]。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2)患者的住院时间。3)患者的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的比较

对综合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为97.37%,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为81.08%。对综合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高于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10.23±2.34)天和(4.53±1.44)万元,综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6.52±1.32)天和(2.63±0.71)万元。综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组别 住院时间(天) 住院费用(万元)综合组 6.52±1.32 2.63±0.71常规组 10.23±2.34 4.53±1.44 t值 8.126 8.454 P值 0.023 0.021

3 讨论

对于发生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来说,抢救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有研究认为,在抢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急救护理能确保各项治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3],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流程是,首先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同时评估其休克的程度和性质,在充分掌握其病情及病史后,结合其血压水平及临床表现对其进行扩容治疗,并密切观察其意识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4]。其中,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扩容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迅速地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还要在为其进行补液治疗的过程中观察其机体的微循环是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旦发现其出现微循环不畅的表现,除了为其进行常规的补液治疗外,还应为其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以降低其血液的粘度、促进其机体的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5-7]。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综合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综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这一研究结果与刘桂娥[8]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对其进行抢救的成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医疗费用,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血性住院费用休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