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对比
2018-11-06梁峻
梁 峻
(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梓潼 621000)
神经重症是指发生广泛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及脑干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昏迷持续的时间>6 h、存在严重意识障碍且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的情况[1]。神经重症发病急,致死率高。尽早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是挽救其生命、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2]。神经重症患者发病后,其会发生呕吐、舌后坠、误吸等症状,进而阻塞其呼吸道,导致其因窒息而死亡[3]。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保证其呼吸通畅,是对其进行急救的重要措施。使用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挽救其生命,但对手术环境、医生的操作水平及手术器材的要求较高,且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近年来,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比较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梓潼县人民医院将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为其建立人工气道,得到了不尽相同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均具有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指征。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其病情被确诊为神经重症。4)进行了气管插管。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患有癫痫或精神疾病。2)患有甲状腺恶性肿瘤。3)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37.5%),女性患者25例(62.5%);其年龄为15~85岁,平均年龄为(36.2±14.5)岁;其中有颅内血肿患者15例(37.5%),有颅骨骨折患者10例(25%),有脑干损伤患者15例(37.5%)。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70%),女性患者12例(30%);其年龄为14~80岁,平均年龄为(51.2±16.5)岁;其中有颅内血肿患者12例(30%),有颅骨骨折患者18例(45%),有脑干损伤患者10例(3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具体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其双肩下垫软枕,使其头部向后仰。按常规为患者消毒、铺巾。使用浓度为0.5%的盐酸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的第2气管环至第3气管环正中做横切口,切开其皮肤。将患者的气管插管退至环状软骨水平以上。用带鞘穿刺针在切口正中对气管进行穿刺。回抽穿刺针可见大量气泡时退出穿刺针的针芯。沿穿刺针鞘置入导丝。沿导丝置入软组织扩张器。使用软组织扩张器扩张穿刺口。然后退出软组织扩张器,置入软组织扩张钳,逐步扩张颈前软组织和气管前壁的穿刺口。退出扩张钳,置入气管导管,取出导丝。吸出气管内的痰液和血液,将气管导管上的固定带系在患者的颈部。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具体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其双肩下垫软枕,使其头部向后仰。按常规为患者消毒、铺巾。使用浓度为0.5%的盐酸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的环状软骨与胸骨上窝处做横切口,逐层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至颈前肌群,显露气管前壁。将患者的气管插管退至环状软骨水平以上。切开气管软骨,撑开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导管。吸出气管内的痰液和血液,将气管导管上的固定带系在患者的颈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s )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s )
组别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 切口的长度(cm)手术持续的时间(min)观察组 40 7.48±2.46 2.17±1.74 10.58±3.26对照组 40 16.46±4.36 4.96±2.54 22.74±6.36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神经重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神经重症患者在发病后会发生严重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神经重症患者常因呕吐物或血液等阻塞其呼吸道而发生通气障碍,使其脑组织缺氧,从而加重其脑水肿的程度及其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其死亡或预后较差[4]。因此,在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迅速、有效地为其建立人工气道[5]。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术是指切开患者颈段的气管,放入气管导管来解除其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术式。
使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操作复杂,手术持续的时间长,易延误其急救的时间。同时,使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对其造成的创伤大,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多,其术后容易发生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研发,近年来,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优点有:1)操作简单,单人即可完成手术操作。2)手术持续的时间短,能为后续的急救操作赢得宝贵的时间。3)切口较小,不需要切开和分离气管前的软组织,术后不易在患者的颈部留下明显的疤痕。4)气管导管与切口周围的组织接触紧密,能避免在患者气管前壁软组织空腔内聚集痰液,从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切口愈合的时间。临床医生在操作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时应先明确患者气管的解剖位置、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畸形或发生感染,避免穿刺失误。同时,要确保在对患者进行充分、有效的麻醉后实施手术,并妥善固定其气管导管,避免因其躁动不安而使手术器械损伤其切口周围的组织。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使用传统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相比,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其不易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