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双创”升级版
2018-11-05郭盼盼
郭盼盼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走出了一条成都特色的双创之路。
充电报警路灯、“不怕水”插座、智能康复机器人……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周”)在成都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创新创业者齐聚蓉城,展现中国双创力量。
自2015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双创周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继北京、深圳、上海以后,双创周主会场首次走进西部,落地成都。这一决定引发外界热议:“中国双创第四城为什么是成都?”对此,主办方如是解读:“这是国家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安排部署,也是对四川和成都创新创业工作的充分肯定、激励。”
一份中国城市“双创”指数排行榜单,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回答:2017年,成都“双创”指数达到85.26,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在城市“双创”能力分指数排名中,成都高居全国第二,展现出了成都的双创活力与实力。2017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达46.4万家,同比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近30万人。一连串亮眼的数字,均表明成都成为第四个举办双创周主会场的城市乃实至名归。
今年的双创周意义深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双创也迈入新阶段。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着力促进双创环境升级、双创范围拓宽与融通发展,强调以高质量创业带动高水平就业,以高质量创新带动高水平发展。在此大背景之下,今年双创周定调“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走出了一条成都特色的双创之路。本次双创周主会场,更生动展现了成都追求高水平双创和高质量发展之道。
肥沃的双创热土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成都孕育了创新创造的文化基因,得益于此,成都诞生了众多“世界之最”及“中国之最”,如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如今,成都聚焦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以新经济为引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要素向雙创集聚,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培育“七大应用场景”,打造最适合新经济成长的城市。此外,成都还率先在西部全方位构建众创空间体系,高标准建设中韩、中法、中德等合作创新平台等,成效明显。
作为双创周主会场的成都菁蓉汇,不仅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双创地标,也是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国际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载体。启用不到3年,菁蓉汇已引进31家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吸引线上线下189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项目入驻。
在菁蓉汇,高科技领域创新成果累累:打破国际垄断的超导磁共振系统,全球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地震预警技术,全球首创的3D打印血管……此外,手术机器人、高考机器人、掌上超声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也在此涌现。
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到产业生态圈建设,成都在高新区率先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孵化空间站位不高、质量不高、标准不高的问题,以及解决数据不共享、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同时,还开发区块链监管后台和专业信用评级系统,解决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不明显、“互联网+政务”不兼容等问题。
为确保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首投难、首贷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都积极引导银行资金、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启动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一期基金已投入运行100亿元。同时,坚持投贷贴多措并举,成都不断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如今,菁蓉汇园区企业已获得10.4亿元股权融资。
肥沃的双创热土,“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吸引了大批人才来蓉落户。自去年实施人才新政以来,成都吸引高学历人才超24万人,全市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蓉漂”已成为时代新风尚。“成都非常有活力,完全不排外,包括我的团队成员在内,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了成都都会爱上它。”海外归来的四川爱迪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涛说。
黑科技展现新经济势力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把所有黑科技都玩透。”今年的双创周,“黑科技”再度成为焦点。作为双创周主会场的重要活动之一,在“黑科技每日秀”现场,发电玻璃、“不怕水”插座、氢燃料电池等黑科技产品吸引了大批观众。
成都菁蓉汇7号楼的右侧外立面有一面黑色的玻璃幕墙,面积约30平方米,玻璃幕墙由约14块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组成。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晶硅发电玻璃相比,这些玻璃在较弱的光强下也可以发电,不再受阴天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太阳能发电的局限性。
这种“黑科技”发电玻璃,诞生于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今年4月,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已在该企业位于双流区的第一条生产线上实现了量化投产,成为目前世界上能够量产化的最大尺寸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
在成都阿尔刚雷科技有限公司展区,演示者将插座完全浸没在盛满水的水池里,并将连着灯泡的插头放入水中,插到插座上,灯泡随之被点亮。这款可在水中使用的插座,正是全球首款“不怕水”插座——阿尔刚雷绝缘连电厨卫专业插座。
“这款插座突破了传统厨卫插座不能涉水的‘禁区,把涉水等级做到了世界最高等级,即便是放在水中也不会漏电、触电,极大保障了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阿尔刚雷创始人周刚对产品进行了介绍,“插座上还特意设置了指示灯,插座一遇水便会闪烁,起到状态提示和警示作用。”
阿尔刚雷是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孵化的新经济企业,防水插座新产品核心技术主要源于其研发的绝缘连电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裸露连电技术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漏电、短路、电弧”三大安全难题,填补了世界连电关键技术空白,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军事、航空、工业等行业。目前,该企业拥有近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电子信息化厂房与自主研发的生产线,达产后将实现年产量2000万套。
“加氢3分钟,续航600公里”,这曾是遥不可及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愿景,现正随着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究中心在成都郫都区的落地照进现实。该研究中心由四川大学、国蓉科技及泰罗斯创建,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电堆”的研发和生产,首期拟投资4000万元。“四川是水电第一大省,弃水电量大,可布局电解水制氢,确保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云贵在考察成都氢能产业时表示,四川水电构成达80%,在四川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更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内涵。
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世界能源和交通领域的研发热点,成都在氢气制备、加注等环节已走在全国前列,其孵化的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设计箱式撬装加氢设备的公司,目前已具备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能力,已为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供应氢气加注设备。成都还启动了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列车”研发等多个项目,氢能产业上下游相关科研和企业已达50余户,2017年实现产值约300亿元。
双创周期间,80家新经济企业的108余项成果,全面展示了成都新经济发展之城、黑科技创新之都的风采。据创业黑马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显示,成都新经济活力位列全国第三,领跑新一线城市,这一成绩无疑为“最适合新经济成长的城市”增加了新注脚。
打造“双创”升级版
“成都的双创环境已非常成熟,已进入2.0时代。”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表示,作为双创代表城市,成都双创环境不断升级,双创诞生的一批企业已成长起来了。
如今,200多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已建成,30余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电子信息、汽车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已培育形成,天府新区、郫都区、四川大学、中国电信(成都)、新希望集团等5家单位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菁蓉汇、创交会、蓉创茶馆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成都双创已迈入质变新阶段。
10月11日,成都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表示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和发展实效,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未来,成都还将进一步加强双创“软实力”,营造国际一流发展环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鼓励和支持创新主体加强关键前沿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创造,深化完善“人才新政”,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
提高创新创业平台服务能力,成都还将加快培育一批基于互聯网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升成都创新创业国际影响力和发展实效。
针对科技创新引领,成都将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在蓉布局,纵深推进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强化区域技术创新要素统筹,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从体制机制创新,到双创环境优化,从人才新政,到产业生态打造……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创”生态。如今,“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双创新格局已形成,打造“双创”升级版,成都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双创的重要力量和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