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2018-11-05彭艳兰

法制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少数民族问题

彭艳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也要看到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仍然不高,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仍然存在就医难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有效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医疗保障;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0-0114-02

一、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医疗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少数民族群众因病返贫、致贫的风险很高。医疗保障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器与安全网,对于我国的医疗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进行医疗救助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要看到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覆盖率比较低,保障水平有限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自2008年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新农合制度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差异明显,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覆盖水平比较低,无法满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少数民族群众仍然要面对看病难、看病费用高的问题。

(二)资金投入和筹资水平有限

我国已经在逐步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但目前来看,增加的投入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而且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很多群众对相关保障制度并不了解,在个人筹资的这个环节上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地区的地方财政也是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新农合制度的筹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合筹资的水平和能力,使得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无法给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和保障。

(三)报销手续繁琐

从我国的医疗保障报销制度来看,全国实行统一的报销标准和程序,报销相关的制度与程序,缺乏各地区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报销程序缺乏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报销手续非常复杂,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对报销相关的制度与标准不甚了解,在办理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众由于语言或交通的原因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性,极大的降低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于我国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的满意度。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水平的对策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保持筹资渠道的畅通、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有效推行的重要保证,下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加强新农合制度的相关立法

作为新农合制度的建设与实施的主体,政府行为对于少数民族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的监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医保长效运行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将医保负担比例进行明确划分。政府应重点扶持经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推行优惠与扶持制度,为少数民族配备医疗基础设施与医疗从业人员。

第二,加大对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力度,加强政府扶持与财政补贴。通过加强立法,确保政府相关部门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责任更加明确,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玩忽职守、推卸责任的情况,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2.筹资与补偿机制的相关立法

建立完善的筹资机制和补偿机制,让新农合制度在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中有效实施,让新农合制度中的各筹资主体能够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加强资金管理,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资金管理制度与规范,确保资金使用的程序化、标准化、公开性、透明化。

(二)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

资金是少数民族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政府在医疗保障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尽可能拓展资金筹集的途径,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筹资水平,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也可以通过招商等方式吸引资金。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社、村委会等组织的作用。由于经济合作社与村委会等组织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组织,可以承担部分筹资责任。政府也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商业医疗保险,降低重大疾病的风险,弥补新农合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吸收各种慈善机构的资金,也是一种有效的资金筹集途径。

(三)建立健全补偿机制

1.提髙补偿的水平

对于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的参合人员来说,能否及时得到医疗报销费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简化医疗报销的程序,能够让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补偿因治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缓解经济压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满意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开通绿色通道来简化少数民族群众的报销程序,降低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医疗成本和就医难度,降低少数民族群众的就医压力与风险。

2.病种的范围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患慢性病的几率比较高,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慢性病并没有纳入医保范围。因为慢性病治疗周期长、花费高,对于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也是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病种范围。

综上所述,加强少数民族医疗保障制度是重要的社会事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规范,对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仇雨临,张忠朝.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障反贫困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3):69-75.

[2]左克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保障现状及问题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09):13-16.

[3]刘扬.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障制度问题研究及完善建议[J].青海民族研究,2013,24(04):83-85.

[4]翁坚克,谢红莉.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医疗保障现状浅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2):14-15.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少数民族问题
医疗保障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