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2018-11-05刘敏
刘敏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肺结核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敌对评分(7.24±2.19)分、恐惧评分(7.84±2.41)分、抑郁评分(8.34±2.95)分、焦虑评分(11.32±2.56)分、躯体化评分评分(14.28±4.35)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负性情绪,预后良好。
【关键词】 心理护理;肺结核;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816.4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147-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是一种临床高发慢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肺结核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数量多,加上耐药患者逐年增加,在我国,仍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临床中患者经过积极、全程、规律的治疗后大多可痊愈,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存在较大的负性情绪,影响病情恢复。为了改善预后,探讨更加科学的干预路径,本文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护理模式的预后情况进行了探索,以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结核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1~74岁,平均(53.69±6.18)岁。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9~72歲,平均(53.37±6.24)岁。全部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检查和痰菌检验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合并肝、肾、心功能不全;③合并脑血管疾病;④恶性肿瘤;⑤妊娠及哺乳期病例。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告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1)健康宣教,通过院区张贴宣传画报、发放健康手册、案例讲解等方式增进患者对肺结核疾病感染途径、就诊(治疗)机构、遵医嘱用药重要性等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使患者树立信心,有耐心接受现代结核病DOTS策略标准化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度。(2)行为干预,根据患者个体性差异科学制定饮食方案,保证蛋类、奶制品、新鲜果蔬摄入充足,鼓励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吞咽痰液、随地吐痰、面对他人打喷嚏,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3)心理疏导,关注患者内心情绪变化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使患者掌握情绪自我调节方法,通过深呼吸、冥想法,在舒缓音乐的情景下想象自己进入大自然,感受世界中的一草一木,稳定内心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树立康复信心,给予患者所需的支持和鼓励。(4)社会支持,告知患者家属亲朋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在家人、朋友的关爱和帮助下主动融入社会,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使其树立随时佩戴口罩意识,避免传播他人。
1.3 观察指标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评价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内容包含焦虑(10项)、躯体化(10项)、抑郁(10项)、敌对(10项)和恐惧(10项)5个维度,各因子评分按照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严重分为0~5级评分,评分越高代表心理健康程度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中将肺结核病人共计84例的临床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中,SCL-9评分、年龄等计量资料(x±s)以t检验,P<0.05,象征有差异。
2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项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见表1。
3 讨论
国内外相关报道证实,肺结核患者在受到躯体生理变化因素影响的同时,自身的心理情绪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肺结核需接受长期治疗,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遵医行为[2]。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辅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转变患者错误认知观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患者治疗周期,促使患者早日恢复[2]。另据相关报道显示,心理状态较差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导致患者疗程延长,影响患者预后效果[4]。本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预防方法、护理方法的认知和了解,预后良好。有学者对76例肺结核患者研究后发现,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升预后效果[5]。本组实践证实,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采用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等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 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调节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具有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容芳, 谢鑫, 钟起燕,等. 延续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8):2255-2257.
[2] 寇艳. 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968-970.
[3] 符彩虹, 卢燕飞.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6, 22(12):2106-2109.
[4] 王琳, 陈薇. 个体化饮食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护理, 2016, 16(2):24-26.
[5] 杨淑岭, 冯爱东, 郑欢伟,等. 心理干预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依从性[J]. 河北医药, 2016,38(14):2235-2237.